一、周口市郸城县组织部长是谁
陈志伟,男,汉族,1970年6月生,河南洛阳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入党,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郸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1987.7—1990.8汝阳县竹园乡中、上店乡中任教 1990.8—1993.5汝阳县委宣传部党政科负责人 1993.5—1997.1共青团汝阳县委副书记、书记 1997.1—1998.2汝阳县小店镇镇长 1998.2—2002.7共青团洛阳市委副书记,洛阳市青联主席(1999.6—),洛阳市纱厂南路综合整治指挥部指挥长(2001.9—2002.6) 2002.7—2006.11共青团洛阳市委书记、党组书记,(2004.9—2004.12参加省委党校35期中青班学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委副书记(2005.9—2005.11) 2006.12—2007.7洛阳市经济工作部部务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共青团洛阳市委书记、党组书记 2007.7—2007.8中共汝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2007.8—中共郸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共青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河南省人大代表,九届、十届河南省青联常务委员,二届周口市人大代表。曾任第九届河南省政协委员,九届洛阳市委委员,十二届洛阳市人大常务委员,九届洛阳市政协常务委员。领导分工:负责县政府全面工作。张艳秋,女,汉族,1965年3月生,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人,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 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河南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隧道专业学习。1986年8月至1996年12月先后担任沈丘县公路段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合同部经理、总经理助理。1996年12月至1999年4月任沈丘县公路段副段长。1999年4月至2000年9月任沈丘县公路局副局长兼周口市公路工程公司(国家二级企业)总经理。2002年9月至今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文化、教体、卫生、广播电视、安监、科技、旅游、任务、外事、县志、宗教事项工作。 1993年3月当选为沈丘县第十届人大代表; 1998年3月当选为沈丘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99年被评为周口市第二届“十大女杰”,同年又被评为县、市级“劳动模范”; 2000年2月任周口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2002年元月当选为周口市妇女第一次代表在会代表。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工作者;1998年荣获地区“巾国建功”、地区“三八”红旗手、沈丘县“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以来,工作勤勤恳恳,刻苦勤奋,为郸城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02年至2003年,妇分管的乡镇企业和技术监督工作在全市名列榜首。张艳秋同志分管和联系的单位:教体局、卫生局、文化局、安监局、科技局、广播电视局、县志办、民族宗教局、侨务、旅游。段传武,男,汉族,1969年10月生,鹿邑县人,大学文化,管理学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入党。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周口农校农学专业学习。 1986年7月至1987年10月任鹿邑县农业局试量农技站技术员; 1987年10月至1989年2月任鹿邑县试量镇政府行政秘书; 1989年2月至1990年1月任鹿邑县试量镇组织委员; 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任鹿邑县委组织部副科级干事; 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任鹿邑县太清镇镇长、副书记; 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任鹿邑县高集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在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学习二年,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任鹿邑县城关镇党委书记;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任鹿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6年5月至今任中共郸城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段传武同志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分管和联系的单位:县政府办公室、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业经济发展局、招商局、商务局、粮食局、县社、金融、保险、烟草、统计局、法制办、工商局、市场发展中心、发改委、人事局、编办、行政服务中心.李建军,男,汉族,1966年2月生,河南淮阳人,1986年3月入党,1982年5月参加工作,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本科学历。任中共郸城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2.5-1986.6淮阳县粮食局会计 1986.6-1993.10共青团淮阳县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1993.10-1995.8中国银行周口支行机关党委副书记西城办事处主任 1995.8-1998.11淮阳县葛店乡党委书记 1998.11-2003.6淮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3.6-2004.5淮阳县总工会主席 2004.5-2007.4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7.4至今中共郸城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建军同志分管和联系的单位:交通局、公路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电业局、物价局、药监局、环保局、盐业局、石油公司、质监局、邮政局、网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吕国平,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淮阳县曹河乡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6年7月—1994年5月川汇区共青团委工作 1994年5月—1996年5月川汇区共青团委副书记 1996年5月—2000年6月川汇区共青团委书记 2000年6月—2002年2月川汇区蔬菜乡乡长 2002年2月—2004年2月川汇区蔬菜乡书记 2004年2月—2006年5月周口市公用事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2006年5月至今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国平同志分管和联系的单位:建委、国土资源局、公用事业局、计生委、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房改办、人防办。

二、周口郸城县的县长是谁
陈志伟,男,汉族,1970年6月生,河南洛阳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入党,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现任中共郸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1987.7—1990.8汝阳县竹园乡中、上店乡中任教
1990.8—1993.5汝阳县委宣传部党政科负责人
1993.5—1997.1共青团汝阳县委副书记、书记
1997.1—1998.2汝阳县小店镇镇长
1998.2—2002.7共青团洛阳市委副书记,洛阳市青联主席(1999.6—),洛阳市纱厂南路综合整治指挥部指挥长(2001.9—2002.6)
2002.7—2006.11共青团洛阳市委书记、党组书记,(2004.9—2004.12参加省委党校35期中青班学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委副书记(2005.9—2005.11)
2006.12—2007.7洛阳市经济工作部部务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共青团洛阳市委书记、党组书记
2007.7—2007.8中共汝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2007.8—中共郸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共青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河南省人大代表,九届、十届河南省青联常务委员,二届周口市人大代表。曾任第九届河南省政协委员,九届洛阳市委委员,十二届洛阳市人大常务委员,九届洛阳市政协常务委员。
领导分工:负责县政府全面工作。
张艳秋,女,汉族,1965年3月生,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人,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
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河南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隧道专业学习。1986年8月至1996年12月先后担任沈丘县公路段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合同部经理、总经理助理。1996年12月至1999年4月任沈丘县公路段副段长。1999年4月至2000年9月任沈丘县公路局副局长兼周口市公路工程公司(国家二级企业)总经理。2002年9月至今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文化、教体、卫生、广播电视、安监、科技、旅游、任务、外事、县志、宗教事项工作。
1993年3月当选为沈丘县第十届人大代表;
1998年3月当选为沈丘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99年被评为周口市第二届“十大女杰”,同年又被评为县、市级“劳动模范”;
2000年2月任周口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2002年元月当选为周口市妇女第一次代表在会代表。
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工作者;1998年荣获地区“巾国建功”、地区“三八”红旗手、沈丘县“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以来,工作勤勤恳恳,刻苦勤奋,为郸城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02年至2003年,妇分管的乡镇企业和技术监督工作在全市名列榜首。
张艳秋同志分管和联系的单位:教体局、卫生局、文化局、安监局、科技局、广播电视局、县志办、民族宗教局、侨务、旅游。
段传武,男,汉族,1969年10月生,鹿邑县人,大学文化,管理学硕士,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入党。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周口农校农学专业学习。
1986年7月至1987年10月任鹿邑县农业局试量农技站技术员;
1987年10月至1989年2月任鹿邑县试量镇政府行政秘书;
1989年2月至1990年1月任鹿邑县试量镇组织委员;
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任鹿邑县委组织部副科级干事;
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任鹿邑县太清镇镇长、副书记;
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任鹿邑县高集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在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学习二年,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任鹿邑县城关镇党委书记;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任鹿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6年5月至今任中共郸城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段传武同志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分管和联系的单位:县政府办公室、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业经济发展局、招商局、商务局、粮食局、县社、金融、保险、烟草、统计局、法制办、工商局、市场发展中心、发改委、人事局、编办、行政服务中心.
李建军,男,汉族,1966年2月生,河南淮阳人,1986年3月入党,1982年5月参加工作,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本科学历。
任中共郸城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2.5-1986.6淮阳县粮食局会计
1986.6-1993.10共青团淮阳县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1993.10-1995.8中国银行周口支行机关党委副书记西城办事处主任
1995.8-1998.11淮阳县葛店乡党委书记
1998.11-2003.6淮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3.6-2004.5淮阳县总工会主席
2004.5-2007.4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07.4至今中共郸城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建军同志分管和联系的单位:交通局、公路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电业局、物价局、药监局、环保局、盐业局、石油公司、质监局、邮政局、网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吕国平,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淮阳县曹河乡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6年7月—1994年5月川汇区共青团委工作
1994年5月—1996年5月川汇区共青团委副书记
1996年5月—2000年6月川汇区共青团委书记
2000年6月—2002年2月川汇区蔬菜乡乡长
2002年2月—2004年2月川汇区蔬菜乡书记
2004年2月—2006年5月周口市公用事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2006年5月至今任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吕国平同志分管和联系的单位:建委、国土资源局、公用事业局、计生委、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房改办、人防办。
三、郸城县的经济
2010年,郸城县生产总值完成137.32亿元,比2009年增长1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比2009年增长34.7%;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4.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87亿元,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7亿元,比2009年增长2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亿元,比2009年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比2009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2元,增长11.5%。全年用电量6.85亿度,其中工业用电量3.4亿度。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5亿元,较2010年初增加1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1.43亿元,较2010年初增加3.57亿元。1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23亿元,金丹公司10万吨高品质乳酸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超额完成2010年度投资计划。9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80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全面完成。新上3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招商引资27.6亿元。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8亿元,建成创业园2个、园区道路10公里。
2013年,郸城县完成生产总值187.6亿元,增长10.5%,居周口市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1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5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108.1亿元,增长23.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14.6%。 2013年,郸城县形成了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涵盖热电、液糖、乳酸、制药、啤酒、搪瓷、冶金、板材、建材、红薯加工等工业门类,拥有自主出口权企业27家,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财鑫集团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百强工业企业;河南金丹乳酸公司是省百强工业企业,年产乳酸10万吨,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其中DL乳酸产量居世界首位;郸城天豫经贸公司年产红薯淀粉、红薯粉丝3万吨,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郸城县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年产值突破265亿元,占全郸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财鑫集团、金丹公司被评为全省百强企业,天豫薯业产品荣获全国“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郸城县连续三届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河南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河南全省最具产业竞争力、投资环境最具吸引力产业集聚区。巨鑫生物院士科研工作站获河南省科技厅批复,郸城县已建有1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9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23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郸城原是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集镇。建县后,拓宽城区,整修街道,发展交通,加强基础建设。1999年,郸城全县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大部分村都上了通柏油路。市话交换容量达1.6万门,农话容量达2万门,移动通讯基本实现了无缝覆盖县城主要街道都加宽取直,铺设了柏油路面。商业区网点密布,学校、医院、影剧院错落其间。70年代建设的窄轨小铁路许(昌)郸(城)线在这里设立终点站,干线公路有商(丘)临(泉)路、漯(河)双(沟)路在此交汇贯通。这个昔日的偏僻小集,现已演变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012年,郸城县城面积3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20万,城区金融、水电、通讯、商贸、物流、医疗、教育及产业配套齐全。2011年10月9日,郸城县电业局35千伏押岭变扩建工程、10千伏及以下工程分别荣获2011年度省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质量流动红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