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七月半的来历(七月半的来历和禁忌)

七月网3340

一、七月半的来历和习俗

1、七月半不是在七月十三,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半的来历(七月半的来历和禁忌)

2、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3、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4、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二、七月半的来历是什么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那么,七月半的来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

七月半起源于亡灵信仰和祖先崇拜。“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祀祖成为古代宗教生活的两大要务。对于庶民百姓来说,祖先与自己血肉相连,情感相通,祀祖尤为有意义。七月半就是在上古秋祭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南北朝时期佛教日盛,“目连救母”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后演变为盂兰盆会。道教亦有“三官三元”之说,将五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为上中下三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成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结果七月半成了僧、道、俗三家的共同节日。

这个节日也是和儒家相通的。儒家强调重孝道,当父母在生时,做儿女的自应当亲奉甘旨;当父母死后,也要“祭如在”,跟父母在生时一个样。故儒家倡导对祖先春秋二祭之外,七月半也可祭祖先。这样,七月半便是佛、道、儒三教合流,融为一体了。

在中国古人观念中,天地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天地之间还有人和其他许多动植物,所以,上天者与入地者之间,应该还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寻找归宿的孤魂野鬼,这样,夏历七月十五的七月半,人们在祭祀自己祖先和孝敬母亲的同时,还不会忘记那些没有着落的孤魂野鬼们,人们也会在这天祭祀一下各路的孤魂野鬼。长此以往,就在民间形成了敬孤文化传统。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组成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

中元节是什么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湖南省: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1、床头挂风铃传说如果在床头挂风铃的话,很容易招来鬼兄弟,而顺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会做出些什么来都是情不自禁。

2、夜游八字弱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鬼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兄弟,通常都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4、偷吃祭品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於鬼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鬼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鬼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鬼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在八卦灵异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鬼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11、靠墙鬼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当这一天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鬼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鬼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在这一天尤其忌讳。

17、一个人一个人容易引起鬼兄弟的觊觎,因为他会觉得你跟他一样都是独自一个,如果可以做伴的话会更好。

18、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鬼节这一天在家对着镜子自拍更是危险,因为鬼兄弟很有可能会从镜子里面出来。

19、玩碟仙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鬼压床,而在鬼节这一天更是如此。

21、吹口哨口哨与铃铛的声音对于鬼兄弟来说是同样的声音,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通常都会认为是他的伙伴在召唤自己。而如果最后他看到的人是完全陌生的你,则很容易动怒,而后……

22、忌披头散发睡觉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23、生理期的禁忌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24、忌说鬼字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25、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三、罗甸七月半节日来历

1、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是罗甸布依族的“七月半节”,节日前间各家都敬祖先。布依族过七月半,主要是祭祖先、放河灯、打秋千、包褡裢粑。此时水果已成熟,从十三日起,要在神龛上摆有数盘时令水果。并做上好菜饭敬供祖先。十四这天晚上到路边插香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供奉先人;到河边放用橙子掏空做成的河灯。

2、贵阳市地区,还专门制作能燃三天三夜的塔式盘香,挂于堂屋楼顶,装填内装纸钱的“包袱”,烧给祖先作为礼物;都匀市一带,还表演铜鼓刷把舞;长顺县的猛秋一带举行“赶秋坡”活动,男女对唱山歌,参加者达万人以上。

3、“七月半”,在汉族地区是一个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为内容的节日。

4、罗甸布依族的七月半除了大致与汉族过此节时的相似习俗外,还有许多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活动内容。节期多为二天。贵州红水河沿岸的布依族农历七月十五祭祖,十五至十六日,儿童和青年在榕树脚荡秋干,在广阔的地上打陀螺;贵州罗甸、望漠、册亨等县布依村寨的群众于十四日晚上汇集凉亭听老人讲故事,儿童们则要在大坝游戏狂闹,有的孩子还将剥皮橙子插在一竹竿端部,再在橙子上插上几束焚香,然后将竹子直立地上,远看犹如群星闪烁;惠水县的一些布依族十四日举行歌会,十五日杀狗举行狗肉宴,十五、十六日在唢呐的伴奏下开展跳粑棒舞和铜鼓舞活动,十六日还将举行别有风趣的唢呐比赛,败者将喷呐和一瓶酒送给胜方,以示认输和祝贺。惠水羡塘地区过“七月半”时,人们在羡塘河边的偏岩等地,唱山歌压鬼邪。因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唱的大多是情歌,后逐步演变成、羡塘七月半歌节。

5、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解放后歌场移至羡塘公路桥附近。近年来,平塘县的克度、公鹅,罗甸县的边阳、逢亭,长顺县的代化、摆所,紫云县的羊场、猴场,广西的八腊、六等地的布依族歌手都聚集到羡塘。羡塘桥头到偏岩,沿途七、八公里的路上,人头涌动,熙来攘往,人声歌不绝,参加群众达万人,成了这个地远近闻名的歌场。对歌有个别和集,两种形式,兼有胡琴、木叶、笛子、月等乐器伴奏。歌词有传统的和即兴作两种。情歌一般有见面歌、赞美歌求爱歌、相恋歌、成婚歌。其他对歌有风俗歌、生产劳动歌、叙事歌等。在实行阶级压迫的旧社会,还有昔歌之类,如长工歌、抓兵歌、逃荒歌、寡崽歌等。

6、这个地区过"七月半"时,白天青年们开展打香仗(泥团粘香,互相对砸)、踢毯等活动。晚上,少女们在碗里盛上菜油,放上灯芯;点燃后放到羡塘河水面。无数碗灯朋亮水面,任其漂流,时隐时现。每个放灯者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碗灯的走向,顺水漂流者,就被视为来年幸福欢乐;如遇水流回旋,碗灯漂浮不前,就被视为不吉利,于是就得请来"七姊妹"(用纸糊成人形),烧香拜佛,祈求鬼神保佑。

7、布依族的七月半也有禁忌,一般在农历七月不嫁娶、不搬家;七月半这天不能到河里游泳,如一定要过河也要拿香插在河边,撒一把香灰在水面上,才能涉水渡河;晚上不能把衣服晒在屋外;吃饭时不能把筷子插立在饭上;不能捡路边的钱,等等。

七月半的来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七月半的来历和禁忌、七月半的来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