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型流感几天能痊愈
乙型流感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情况病毒感染期是一周的自然病程,短一点5天左右就能痊愈,得了乙型流感你需要多喝水,吃清淡食物有助身体恢复。

引发流感的元凶主要流感病毒,其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四种类型,每一类型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亚型。所以,防治流感的关键是抗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可用金刚烷胺为M2离子阻断剂等药物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2012年1月18日至26日9天内,香港特区卫生防护中心录得5宗新增流感呈报个案,其中3人死亡、2人危殆。
首先,不要惊慌,目前流感已有很好的治疗方案。近期,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建议流感患者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科学用药,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在其推荐常用抗流感药物中,推荐了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是治疗流感和感冒的中成药,该药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得到了中医科学院、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验证,它对引发流感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引发感冒的鼻病毒、腺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临床研究证实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的甲流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西药奥司他韦无差异,有效退热及缓解咳嗽、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状。连花清瘟胶囊于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列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公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等17项国家级诊疗方案,进入美国FDA二期临床,得到了医学界与广大患者的好评。
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5、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病毒不变异,一般不会感染人以外的动物。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1、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1)金刚烷胺为M2离子阻断剂,可阻断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对甲型流感有效。发病48h内用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疗程3-4天;副作用:口干、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2)甲基金刚烷胺用量: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高2-4倍,且神经系统副作用少。
3、注意事项: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且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
中医学上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若身体强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扰。因此中医着重治本,一方面会用草本消炎解毒,另一方面会提升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若只是消除感冒的不适而不提高体质,很容易又会再度受病毒入侵。因此经常感冒的人须加注意,表示他们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必须适当作出调理。
消炎杀菌、提升免疫力:可用板蓝根、连翘、银花
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可用白芷、荆芥、菊花
纾筋活络、解热:可用葛根、桑枝、丝瓜络
感冒初起,很多人习惯到茶餐厅来一杯热柠檬可乐煲姜,纾缓症状。据说,效果颇佳。
到底此“乐”何解灵验?按中医理论,姜可行气活血,如属风寒型感冒,乍冷乍热,作闷没胃口时,来一杯「劲」姜可乐,确可暖胃驱风寒,算是对证下药。还有一条食疗方,是用陈皮加姜煲粥,代替三餐,对於病毒入胃者,特别适宜。
至于橙汁,据闻可加速感冒痊愈,是否属实?平时多补充维生素C,的确可以减低感染的机会,但由于大部分水果属性偏凉,容易引起咳嗽,因此有咳时不宜多吃。只有苹果勉强可吃,或者将橙炖热才吃也可,不过食味当然不同。
反而热柠乐不妨一喝,因为新鲜柠檬含丰富维生素C,开胃提神,蜜糖又可滋润,热呼呼的喝下,喉头的痕痒不适确会减轻。
另有一条简单配方,对收鼻水甚有功效,惟一缺点是味道欠佳:先将姜煮20分钟,其後加入淡豆鼓和叁条?#93;白,以及1钱(3克)薄荷叶,再煮约2分钟。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二、乙型流感是禽流感吗如何正确区分乙型流感
乙型流感和禽流感在症状上是有着一些类似的,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病,下面的我为你们介绍乙型流感是禽流感吗?如何正确区分乙型流感。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最早1933年由英国人发现。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 A),乙型流感病毒( B),丙型流感病毒( C)。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猪、马等动物;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流感病毒在人和猪中都有流行。根据病毒基因进化研究推论,所有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同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进化率不同,人甲型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进化最快,禽流感病毒则较慢。
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丙型流感病毒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抗原(H,N)很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局部小流行,一般2~3年发生一次。而当H、N发生完全质变时,产生新的亚型,往往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一般10~40年发生一次。一个新的亚型出现后,抗原性一般稳定3年左右。经过一次或多次大流行后,人群对该型的免疫力逐渐提高,流行规模愈来愈小,发病减少不再发生大流行,一旦出现新变异毒株又可引起流行如此反复。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不如甲型明显,但也有因抗原变异而引起流行,以局部流行为主,约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病毒则相当稳定常为散发。
甲型h1n1流感病毒(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2009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人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N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近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H7N9这个病毒,其实早就存在,在全球的基因库中,登录了20株这样的病毒。不过,这些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分离出这种病毒,2013年我国从人身上分离出了3个毒株,是全球首次,而且是跨种间的传播,所以大家特别关注。对禽类的低致病性还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种“沉默的传播者”——比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难发现。后者能令成群野鸟或家禽丧生,因此要明显的多。
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研究表明,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1、H7N7、H9N2),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H5N1)。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本次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尚未监测到H7N9流感病毒人传人的病例。
人类对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中缺乏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除非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否则它很难侵犯人类,导致人与人间传播。人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只可能是因接触的病禽而感染。人感染病毒的几率很小。
既往报道,全球甲型流感,死亡率达到6.4%左右;而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达60%。人感染禽流感,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症状特点是:发热恶寒,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面颊潮红,眼结膜充血,咽痛鼻塞,流涕流泪,咳嗽痰白,少数病人伴有腹泻。[1]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1.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
3.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4.室内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5.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6.每天注意饮食均衡,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
9.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10.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1.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12.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往往发病较急,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一般会高烧39~40℃左右,而普通的感冒一般起病不急,开始会出现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状。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确诊只是普通感冒,应该尽可能的在家休息。
其次,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群体每年都要打疫苗。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的反应存在时间差,一般在接种后2至3周才能开始起到作用。而近期已经患过流感的儿童,体内会产生大量抗体,短时间内再次被同一种病毒传染的几率不大。
不要盲目服用消炎药必要时先验血。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还有一些感冒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面对感冒症状时,不要贸然吃消炎药,这样不仅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还会提高耐药性,必要时应该去医院化验血液再做决定。
三、甲型乙型流感的区别是什么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暴发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
●甲、乙型流感病毒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均相似。真正最早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是1900年从鸡身上分离到的真性鸡瘟病毒。英国人于1933年首次从人体咽喉部洗液中分离到甲型流感病毒。1940年又发现了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完全不同的乙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的外层有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就是指H和N抗原结构的改变。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较快,一般认为1~3年可发生一次,而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很慢。如果H和N都发生了大的变异,便产生了新的亚型(质变),如1957年H2N2(甲2亚型)、1968年以后的H 3N2(甲3亚型)。乙型流感病毒间同样有变异,但未划分成亚型转变。
目前,我国流行的有甲3和甲1两个亚型毒株,乙型病毒中同时存在有两个系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明显不同的毒株。
●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也可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如鸡、火鸡、鹅、鸭、猪、马、骆驼、猫、貂、海豹、鲸鱼等)广泛分布,也能在动物中流行,并造成大批动物死亡。
乙型流感呈暴发或小流行,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还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的其他动物中的证据。
●甲、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但流鼻涕、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乙型要比甲型多见。乙型流感流行时,儿童平均缺课3天,一般一周左右康复。虽然乙型流感对老年人的危害程度比不上甲型,但至今证实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中的严重流感,甚至造成死亡,有时与乙型流感密切相关。
每年9~11月接种当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新流感疫苗,可同时预防甲3、甲1型和乙型流感。药物防治除中草药外,口服金刚烷胺等或含有此药的其他感冒药,对甲型流感也有防治作用,对乙型流感则无效。而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对甲、乙型流感均有疗效。
关于美国乙型流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