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负隅抵抗是什么意思
1、负隅抵抗[ fù yú dǐ kàng ]

2、【解释】: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3、【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4、【译文】:许多人把老虎迫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介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5、【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6、一、困兽犹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
7、【解释】: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8、【出自】:《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呼?”
9、【译文】:被围困的野兽,还会挣扎、搏斗,何况是人呢?
10、二、束手待毙[ shù shǒu dài bì]
11、【解释】: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1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13、【译文】: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将士已经退到城河边了,怎么可以捆起手来等死。
二、“负隅顽抗”的“负隅”是什么意思
1、负隅:依靠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2、负隅顽抗: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3、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4、翻译:众人一起追逐老虎,老虎依靠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过去纠缠。
5、引用:徐海东《奠基礼》: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
6、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7、困兽犹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比喻陷入绝境时还要挣扎顽抗。
8、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9、翻译: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何况一个国家的大臣。
10、例句:今日虽然陷入苦战,但是困兽犹斗,我们怎可轻言投降?
11、坐以待毙[ zuò yǐ dài bì]坐着等死。形容处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12、出处:春秋·管仲《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13、翻译:用短兵器抵御远射的弓箭,实质上和坐而待毙一样。
14、例句:困在网子上的飞蛾只好坐以待毙地任由蜘蛛摆布。
三、“负隅顽抗”的“负”是什么意思
1、一、“负”在此处的意思是:依靠。
2、二、“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3、三、出自:先秦·孟子《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4、有很多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背靠着山势险要的地方,没有人敢去接近它。
5、困兽犹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
6、释义: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比喻陷入绝境时还要挣扎顽抗。
7、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8、翻译:主帅子玉尚在,还不能够松一口气。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
9、束手待毙[ shù shǒu dài bì]
10、释义:捆着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险或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却坐着等死或等待失败。
11、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12、翻译:敌军已经到了城墙之下,敌将已经来到了战壕旁边,怎么能够坐着等死。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