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莆田电视台一套(莆田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在线直播)

七月网2280

一、什么软件可以收看莆田电视一套

1、并没有能看莆田电视的,我只知道火星直播上面可以看到。

莆田电视台一套(莆田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在线直播)

2、莆田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是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为龙头,社会法制栏目为延伸,影视节目为载体,打造本地权威、公信、主流的资讯频道。主打栏目《莆田新闻联播》、《今日视线》、《焦点视评》、《莆田人》和《公民与法》等。

3、莆田电视台筹建于1986年初。前身是莆田市壶公山电视转播台。1987年8月7日,莆田电视台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正式建立,并组建新闻部。6月29日,开始举办固定10分钟的本市新闻节目《兴化新闻》,每周安排1次,重播1次。经过两年试播,于1989年9月25日正式开播。

4、莆田电视台使用15频道播出,自办节目设有《兴化新闻》,每周2次,重播2次;文艺节目每周4次。同时,开设有《环球体育》、《莆仙戏剧场》、《动画世界》、《当代共产党人》、《经济信息》和《下周屏幕》等栏目。台内设有:总编室、新闻部、技术播出部、广告专题部和发射、微波两个机房。

二、莆田元宵时间

1、莆田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

2、且期间伴随有大量热闹的民俗活动,盛况赛过春节。每逢元宵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时常常通宵达旦。

3、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竹枝词中有描述莆田闹元宵的盛况,其中《元宵》云:“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观灯》云:“更深月色正当头,歌舞声中灯满楼。欲住欲行归去晚,春宵都是醉人游。”

4、元宵节期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称为民间的“狂欢节”。莆田元宵节,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元宵节。

5、莆田元宵节以时间跨度长、活动规模大、群众参与多等特色而闻名,可谓是“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吸引国内外媒体聚焦。除了中央电视台关注外,2015年3月3日起,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也深入到莆田乡村,进行为期4天的“莆田元宵”拍摄活动。

6、莆田人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古时候,这里的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社,供奉的社公被称为“尊主明王”;而每个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则叫做“境”,各境亦有着各自的守护神。

7、莆田的元宵正是发轫于封建时代的迷信活动,并在参与者的智慧及在地淳朴民风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文化。

三、莆田籍艺术家有关资料

1、郑硕希先生1956年生长在闽中仙游,少年时期他就怀抱着艺术家的梦想,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围在当美术教师的母舅邵世霖先生身旁学习绘画。青年时代他响应党的号召,献身闽北支援山区建设,受聘在闽北山区一家工艺美术厂担任木雕技术员兼传统图案设计员。闽北山多树多,工作之遐他经常肩上扛着一把小山锄,一头扎进山里,从泥土里刨出几截树根,雕琢一些小工艺品当摆设,偶尔也送几个与朋友一起赏玩。1980年他的根雕作品首次在建阳地区工艺品展销会上一展风采。1986年他从闽北调回仙游县工艺厂担任木雕工艺师,从此与木雕、根雕、泥塑结下了不解之缘。

2、郑硕希制作的根雕,充溢着浓重的自然美,他注重从根雕的形、神、意、趣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精心揣摩,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认为根雕是一门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造型艺术,主张植根自然,因材施艺,尽量保持树根的自然形态与天然神韵,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近年来,他创作的许多根雕作品为美、日、新、港、台根艺爱好者所收藏,作品多次在莆田、泉州、福州、厦门及省外展出。1994年盆景《醉八仙》、《达摩面壁》、《苏武牧羊》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发表, 1996年根雕《腾飞》荣获福建省首届根雕精品展金奖,紧接着他的另一个根雕作品《钟馗》又在1996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根雕艺术节优秀作品展上获得了“佳作奖”, 1997年9月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的97中国根雕艺术博览会上他又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东南电视台、莆田电视台相继拍摄并播出了介绍郑硕希根雕艺术的专题报道,1996年新编《仙游县志》也刊登了郑硕希的根雕作品照片和艺术成就简介。

3、1997年,郑硕希先生当选为仙游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会长,并加入了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根雕委员会会员、福建省花卉协会根雕委员会理事。近年来,郑硕希先生被聘为仙游龙威工艺品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专心从事雕塑和泥塑创作,相继为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制作了一批仿古代青铜器时期的宝鼎、香炉等工艺品,受到海外同行的赞扬。

4、2风采依旧痴心不改——记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阿妹丕

5、说起黄宝珍,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可要说唱莆仙戏的“阿妹丕”

6、,老一辈的人那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那绝无仅有的“金嗓子”曾

7、三四十年代莆田的戏班有几十个,城乡居民最大的娱乐就是赴庙会

8、看戏。小时候的阿妹丕又矮又瘦,为了吃饱饭,家里人送她去戏班,可

9、许多戏班都不愿收留她。后来有一天母亲带阿妹丕到阔口去看戏,戏班

10、名叫“新移风”戏班,班里有一乐师鼓手雷澄清,见阿妹丕喜欢莆仙戏

11、,问她会不会唱戏,阿妹丕说会唱《望故乡》、《万牌令》,一曲未唱

12、完,吸引了许多人围过来听,大家都鼓起掌来。雷澄清听后说人小嗓门

13、倒不错,就去跟戏班班主讲收阿妹丕进戏班。班主一试后当场同意,马

14、上挑了三担大米到阿妹丕家,这样阿妹丕就进了“新移风”戏班,当时

15、叫做“落棚”。恰巧,戏班中有一旦角生了急病无法上台演出,班主叫

16、阿妹丕的启蒙教师是当时著名的男旦吴金松(莆田人叫“乌松”)

17、,后来又拜雷澄清、陈金标、肖祖植、车盛春、黄文栋等这些戏剧前辈

18、为师,加上自己又勤学苦练,原本学戏天份就高的阿妹丕学会了各种演

19、艺,精于闺门、青衣,兼通武旦、小旦等。真正使她成名的是唱腔。过

20、去唱戏都在乡下露天舞台上,没有扩音器,没有话筒,但是阿妹丕一唱

21、,全场都可以听到,别人唱戏往往出台二三场声音就会沙哑下来,但妹

22、丕的声音比较有耐久性,浑圆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散。戏迷们都说

23、:看戏、听戏,还是听妹丕唱戏。“金嗓子”阿妹丕渐渐地在同行当中

24、小有名气了。回想过去,阿妹丕谦虚地说:“过去我不懂什么哆来咪,

25、真正会演戏是在解放后,跟许多有文化的老师学习得来的。”1957年3

26、月,才念了四年小学的黄宝珍被文化部授予高级知识分子称号时,她说

27、作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一荣誉,通知开会都不敢去参加。从1953年至196

28、3年十年间,阿妹丕不断获得华东、省、地、县级演出的优秀奖。这是

29、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0、文革中年仅32岁的阿妹丕被迫告别了她心爱的舞台,直到1979年她

31、复出时已经47岁了。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间消亡了,当得知中央文化部

32、研究所来莆田拍戏曲资料时,年近知命之龄的阿妹丕心情十分激动,重

33、着戏装,粉墨登场,拍了《百花亭》和《千里送》。行家们评价说阿妹

34、丕的曲牌唱腔还是那么经久耐听,悠扬绵长,科介动作依然娴熟到位,

35、婉转有味,一致公认音色滋润,吐字清晰,音域宽广,韵味醇厚,堪称

36、1980年,阿妹丕应邀到莆仙戏一团演出《米米兰思妻》,这是莆仙

37、戏搁了十五年后首次排演古装戏,人们知道消息后,天天有满屋子的人

38、观看排练。首次出棚那一天,地点是在人民影剧院,本来是只演一场给

39、人大代表观看的,结果观众要求再看的愿望太强烈了,一场接着一场,

40、场场爆满,一直演了十七场。戏迷们都说:还是妹丕唱的戏原汁原味。

41、那时正逢冬季,天气寒冷,唱到最后,已47岁的阿妹丕渐感体力不支,

42、嗓子也因过度劳累而喑哑才作罢。忆起当年盛况,如今已六十七岁的阿

43、妹丕还会象小孩子那样拍手称快:“我这人事业心重,对观众太有感情

44、了。观众们那么想看,我也就一场接一场演下去了。记得当时梧塘有一

45、老人家,胡子白白的,拄了根拐杖,赶来跟我说,阿妹丕你要再演戏的

46、话,他要再活几年。结果他没有票,怎么办呢,我就搬了张凳子在过道

47、边让他看。还有几位老太太特意找到我说,她们本来牙齿都掉光了,现

48、在我再唱戏了,她们要多活几年看我的戏。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时《

49、米米兰思妻》演了多场后,剧本翻得都烂了,有一张掉了找不到,结果

50、接不下去了,由于年纪渐大我忘了其中四句台词,心里很着急。后来市

51、场上有一个炸豆腐的跟我说,那四句词她记得,她就背给我听。她说她

52、天天都会放下生意来听我唱《米米兰思妻》,都会背了。我听了呀眼

53、如今这位“文革”前就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的老艺术家领的仍是

54、四百多元的工人工资,对此,阿妹丕毫无怨言。她所忧心的是她师辈的

55、一代老艺术家大都仙逝,而跟她同辈的也已屈指可数了,如果再不采取

56、一些有力的措施,把我们莆仙戏的传统艺术精华保留和传承下去,正如

57、她的声乐老师黄文栋先生所说的:“有愧于祖宗、我们的师傅,有愧于

58、培养我们的党,有愧于热爱我们的观众”。为此,她也记不清多少次来

59、到黄文栋老师家,商量出一套老艺术家们的VCD专辑。虽说资金来源尚

60、无着落,但他们坚信凭着自己的一股热情,一份执着,能出多少出多少

61、,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功,这样给子孙留下的是不可估量的财富。

62、莆田市艺术学校的发展也时刻牵挂在阿妹丕的心上。时不时地她都

63、会到艺校去看看,指导指导学生。经常地她会约黄文栋老师一起去,而

64、在艺校也总会碰到自己以前的老搭档或老朋友,加上校长陈星火是自己

65、的弟子,阿妹丕在艺校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温馨。特别是看着那些

66、小演员压腿,走场,她总会陷入沉思之中。1981年,莆田县艺校张榜招

67、生时,50个招生名额,报名的却有三千多人,盛况空前绝后。现在全国

68、各地许多剧种都在不断改革发展中,莆仙戏这个曾被誉为南戏的“活化

69、石”更应该不断发扬光大。趁自己和其他老艺人还在,要把自己的表演

70、艺术传承下去,后继有人。她十分高兴地听校长陈星火介绍说今年已经

71、向省里争取扩招,要招60名,她愿意把自己所学的全部教给小学员们,

72、她更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关心和支持莆仙戏的发展事业,让莆

73、仙戏这株艺苑奇葩在百花园中永焕异彩!

关于本次莆田电视台一套和莆田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在线直播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