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长江经济带是什么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 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七月网317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长江经济带是什么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地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长江经济带是什么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 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中国三大经济中心

中国的三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这三区经济区域的中心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一、含义:

1、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清远、云浮、阳江、河源、汕尾共14个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其它两个是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环渤海湾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二、区位优势:

1、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2、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了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环境等优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其内部的合作已经拥有很好的根基,在原有的特殊政策优势日渐淡化的情形下,基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的新发展背景,它需要通过强化城市群内整合,实现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之间的互补与错位共享,重构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保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地位。

三、参考资料:

1、环渤海经济圈介绍:天然的聚宝盆.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4-07-13];

2、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财经网[引用日期2016-06-3];

3、发改委:将优先开发环渤海地区等3个特大城市群.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引用日期2012-12-13]。

长江经济带是什么在国内主要交汇地带

长江经济带(YangtzeRiverEconomicBelt)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注入东海。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宜昌至湖口段为中游,长955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长江支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5条,8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重要湖泊有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展延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流域土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8.8%。

怎样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

一、全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在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一体化成为增强国家、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任务。

1、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交汇地带,已跻身成为全球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2、长三角一体化涉及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从全国来看,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建立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现代化引领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通过将长三角打造成核心引擎和重要“增长极”,带动全国发展。就区域发展而言,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3、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协调的发展。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区域层面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是三省一市的区域协调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将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以及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放在更加宏大的国家战略背景层面来看,则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全国协调发展的态势。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金融一体化先行,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金融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应当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公共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是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市政、民政等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机构应当加强PPP等融资创新,大力发展公共金融服务。

2、企业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建立创新产业体系。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门类齐全,聚集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拥有一大批具备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好区域内大型骨干企业,助力有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市场主体竞争力的提升。

3、个人金融服务应当促进辖内居民财富增值和消费升级。居民财富和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促进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意义重大。长三角辖内居民人均财富和消费均长期居于全国前列。金融机构应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和消费金融业务,促进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从而拉动内需增长。

4、绿色金融服务应当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长三角一体化,应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金融机构应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区域生态修复和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发挥集中化优势,贡献上海金融力量

上海作为全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应当发挥金融机构集中、企业总部集中、人才资源集中这三项集中化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的贡献上海金融力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立长三角金融信息数据库

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建立大数据等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大数据主要分布在实体企业、金融科技企业、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中,涉及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水平等要素,有很强的隐私性和保密性。要打通这些信息,进而对其进行利用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求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金融信息数据库。例如,在城市服务方面,可以将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相关企业的支付清算系统连接起来,实现通存通兑,便利市民在公共交通、水电缴费等城市服务领域的支付手段;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通过金融信息数据库助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异地养老、异地用工、异地医保结算。

2、打造在岸/离岸金融中心,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以陆家嘴核心区为中心的在岸型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开放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了建设离岸型金融中心的天然良港。上海应以建设在岸/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为新起点,建立以陆家嘴为核心的在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证券融资、大宗商品定价、资产管理等;建立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核心的离岸金融中心,其职能包括海外投资、离岸人民币定价、跨境贸易融资等。通过建立国际/国内两个金融中心,促进长三角吸引好外资,利用好内资,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3、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建立科创板生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进步。上海应当借助科创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建立科创板生态,助力G60科创走廊建设和长三角科技企业发展。操作层面,可以以政府平台对接科创母基金和科创板的形式,对科创企业进行进行先期辅导和投资。对进入科创母基金的企业,通过跟踪辅导和服务协调机制对其进行专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科创板后备企业数据库。通过对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培育优质企业,为其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提供便利。

4、重视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升级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存在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依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些中小微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对长三角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应当充分发展总部经济优势,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圆心,重视供应链金融,向上下游企业延伸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体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信用贷款融资四项业务。

5、建立区域风险预警体系,协调统一监管机制

长三角金融服务的健康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区域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和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上海应当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区域协调作用,联结三省一市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开展长三角金融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实现协同统一监管。同时,要基于大数据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议区域联动的风险预警体系,从源头开始就把控实质风险,形成市场监管、税务、公安、司法机关、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间的有效互动,形成全流程风控体系。

关于长江经济带是什么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长江经济带的地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