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武昌起义门(武昌起义门景点介绍)

七月网2110

一、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

1、时间:1911年9月28日,湖南党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武昌起义门(武昌起义门景点介绍)

3、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4、结果: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5、影响: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为武昌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阅马场的北端。这座西式楼房原是清末湖北省咨议局,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这里成立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职权。

因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而被称为“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珞路1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二、起义门的武昌古城

1、武汉三镇,鼎足而立。若论建城历史,要算武昌城最为悠久,迄今它已有1700多年的沧桑历程。

2、武昌最早有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名夏口城。该城周仅二、三里,“依山傍水,开势明远,凭墉藉险,高观枕流”,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

3、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侨置移民又改称汝南县。

4、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

三、著名的武昌起义门如今还在吗

武昌起义门高7.1米,宽5米,是武昌古城十大城门之一,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从外观来看,武昌起义门具有十分鲜明的明清建筑特色,灰色的城墙凸显历史的厚重性。

根据相关记载,武昌起义门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而成,1371年,朱元璋派遣周德兴修建武昌城,在周德兴主持下,武昌城共历时30年而建成。其中,武昌城共修建九座城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只剩下武昌起义门存留至今。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武昌起义门一直被称为中和门,后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中华民国之后,中和门便改名为起义门,以便让后人铭记辛亥革命成功的意义。

2006年10月时,相关考古人员对武昌起义门及其周边的古城墙遗址进行了挖掘工作。经过考古人员的努力,对武昌起义门的挖掘工作已经进入尾声。鉴于武昌起义门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湖北省武汉市相关单位已经对武昌起义门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在维修方案下,武昌起义门会将成为湖北省一个新的景点,以供各地游客前来观看游览。

关于本次武昌起义门和武昌起义门景点介绍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