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名人名字的来由和含义(名人名字的来由和含义是什么)

七月网4260

一、古人有字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

名人名字的来由和含义(名人名字的来由和含义是什么)

2、现代除了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有些喜爱历史学的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3、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4、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5、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二、名字的由来

1、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2、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别称“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等。

3、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4、“汉”最早是指水。从字源解,汉字由水、或(国的本字)和大三部分组成,合起来的意思是“国之大水”。这里的“国之大水”实际上指的是汉水,也称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远古时称汉。

5、《孟子·腾文公上》说:尧时大水成灾,禹治水,“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这里的汉就是汉水。《尚书·禹贡》说:“嶓冢(bōzhǒng)导漾(yàng)东流为汉。”

6、是说汉水从今陕西宁强县嶓冢山流出,初出山时称漾水,而后向东南经沔县,向东经褒城县,合流为汉水。汉水在今湖北武汉汇入长江。

7、其入江口的汉口,古称汉皋,唐时为夏口,也称沔口。汉口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为“九省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柳宗元少年时随父经历的抗藩战事就是在这个夏口。

8、黄河流域,是中国华夏的发祥地。夏以后,古华夏人向黄河中下游扩展,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中原之地,包括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还是以北方为主。往南去,到长江流域,那是后来的事。

9、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说:“根据古书所记载的古代传说,上古之时,古人逐水草而居。就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进入到黄河的中、下游流域。

10、一是西方来的,以‘炎帝’为首的氏族部落;

11、二是东方来的夷人氏族部落,以‘蚩尤’为首领;

12、三是西北来的,以‘黄帝’为首的氏族部落。”炎帝是神农氏,黄帝是轩辕氏,蚩尤是夷人,人称九黎族。传说古时发生过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一部分蚩尤族人,退到南方荆楚一带,和当地苗人和蛮族人合居下来。

13、按顾颉刚的说法:“春秋时代,黄河两边的古人民,自称‘诸夏’或‘华夏’。有时单称一字,‘华’或‘夏’。所以,‘华夏’就是汉族之老祖。”我们今天说的“中华”和“炎黄之孙”都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大家知晓的夏、周王朝,原来都是羌人。

14、统一六国的秦王朝是鸟夷人。楚国是南蛮人建立的国家。翦伯赞说:“早在殷代就有一些南蛮部落进入中原,史称荆蛮。在春秋战国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楚人已经完全和中原地区的居民同化了。”

15、而用汉称族名,始自汉代。至于刘邦为什么用“汉”字作朝代的标志,史书没有直说。我们据史料分析,不外有两层原因:一是刘邦曾据汉中,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自汉中行威德”,夺取了政权。另一方面,从疆域范围和气势来看,汉比秦大。

16、《汉书·陆贾传》说:“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开辟以来)未始有也。”《汉书·高祖纪》说:“汉王即皇帝位于氾(fàn)水之阳。”

17、对此,《史记·高祖纪》汉五年正义解释说:“氾水在济阴界,取其氾爱弘大而润下。”所以我们推想,用汉称国,应与水,与大相关。汉朝自称自己为汉人,以大汉族和大汉王朝自傲。

18、这里说个笑话,《史记·西南夷传》说,当时因道路不通,有个像县大小的云南小国王,因不知汉之广大,见到汉使说:“汉孰与我大?”以成了流传千古的“夜郎自大”的笑谈。班固《汉书·匈奴传下》:“近西羌保塞,于汉人交通。”

19、汉代,汉民族与其他族群的区隔是非常清楚的。《辞源》“汉”字解,列有62个条目,大多都与汉代有关。说到民族,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汉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实早先就是一群人聚居在一起。

20、可能是有血源关系的一群人,也可能是乌合之众。古人造族字的本意,是表示在旗巾下汇聚了许多手拿弓箭的人。这大概是原始部落吧?共同的生存环境,相近和相同的生活习俗,加之语言、文字的接近和同一,逐渐形成了共同认知的汉民族。

三、名人名字的意义

姓的来由。孔子是宋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父。我国古人有的以祖先的“字”为姓,如鲁公子牙字叔,他的孙子就叫叔孙得臣。孔子也是按这种方式为姓的,故姓“孔”。

名、字的来由。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将军,他已有九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儿是受歧视的,而叔梁纥仅有一个儿子又是瘸子,所以,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他就和妻子一起多次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赐一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纥认为这是在尼丘山上求来的,就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所以过去有人称孔子为孔老二。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明末清初女诗人,秦淮八艳之一。秦淮河畔的勾栏瓦肆间,歌舞升平笙歌彻夜,风尘中世人首推风骨嶒峻柳如是。

”如是“也是佛经的常见开卷语中”如是我闻“有相似之处,但柳隐是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后取的名,本意是想同辛弃疾一样的摒弃尘世心静如水。

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填招生表时把姓名一栏写成了年龄:十四,在那时无涂改液,无复印件,无二张表可填,没办法,他只好将十四中十改为李,在四后添了光字,遂变成名字:李四光。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先生原名文浚,他早年信奉王阳明的知行说,遂把“文浚”改为“知行”。

后在教育实际中认识到自己年轻时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为“行知”。表明着他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向唯物主义的转化和发展。

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他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就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母子二人续上吧。”

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树,脱白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忽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李花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