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七月网5120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参公事业单位的区别

1、行政事业单位,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2、公益事业单位,是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例如、学校、医疗、卫生、环卫等。

3、公务员身份登记后,走身份管理的职务工资,例如科员、副科等,一般占行政编。

4、事业单位定岗后,走岗位管理的职员工资,例如XX级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只能占事业编。

5、特情:公务员身份登记后由于行政编不够用,而实际占用事业编制,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6、一些单位把身份和岗位混用,也就是说,定岗为事业管理岗的人可能干的是局办公室主任这个原来公务员身份才干的活,但个人的身份在当地编办是不会变的。现在国家正在清退的借调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措施之一。

7、国家大趋势上即将进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再以财政拨款来区分,而以实际承担的社会职能来区分。

8、如果你已经进行了公务员登记,或者下一步可以进行登记,那么赶紧进入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9、如果你一个公务员身份进入公益事业单位,再被分类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就亏大了。

10、亏的原因一是事业单位管理岗的工资是公务员、事业管理、事业专业技术三者里最低的。二是纯事业单位基本上向专业技术倾斜,中级工程师和机关单位副处级一个工资哦。

二、公益一类是正式编制吗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可称之为“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全额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其职能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供给,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如公办小学所缴纳的书本费、学杂费等,都是成本费用,而非“服务”费用。

2、常见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有:公办小学、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农业服务中心、社保中心、环境监测站、机关事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等权限一般都在其行政主管部门,涉及“三重一大”等决策事项都需要经主管部门审批,党委、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除外。

3、财政保障方式不同:一类一般是财政全额保障,二类一般是差额保障。即一类事业单位工作经费、人员薪酬等,全部由财政供给;二类则是大部分由自身保障,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解决,或者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收入部分全额上缴财政,再由财政按实际情况发放工作经费和人员薪酬。一般而言,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的综合待遇普遍比一类事业单位高很多。

4、管理方式不同:一类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管理等权限一般都在其行政主管部门,涉及“三重一大”等决策事项都需要经主管部门审批,党委、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除外。二类事业单位在人事、财务管理方面有较大自主权,往往由单位自己决定即可。

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2、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或基金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3、中国的公益一类单位有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

4、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