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冬眠疗法(冬眠疗法的先后顺序)

七月网5150

一、人工冬眠的疗法

1、冬眠疗法降温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冬眠疗法(冬眠疗法的先后顺序)

2、人工冬眠的方法是将氯丙嗪和三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常用哌替啶、氯丙嗪和异丙嗪三种药物组成人工冬眠剂,其中异丙嗪可加强哌替啶的镇静、镇痛、呼吸抑制和血管扩张作用,用后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及呼吸抑制等。所以年老体弱、呼吸功能不良者及婴幼儿所使用的冬眠剂皆不宜加哌替啶。),按每公斤体重1毫克的剂量加入输液小壶中静脉滴入,半小时后如呼吸和脉搏都平稳,可用同等剂量肌肉注射一次,这时患儿即可进入沉睡状态。患儿入睡后在腹股沟、腋下放上冰袋,躯干部可用低于体温2℃~3℃的水做温湿敷。如果患儿出现寒战、紫绀和烦躁等寒冷反应,说明冬眠药作用不够,应该撤去冰袋和温湿敷,增加冬眠药物,然后再用冰袋等物理降温。

3、应用冬眠疗法后,患儿无寒冷反应,耐受良好,体温逐渐下降,说明诱导成功,然后开始进入维持阶段。维持阶段每2~4小时注射一次冬眠混合剂,最好将药物加入输液小壶中滴入,避免肌肉注射时疼痛惊醒患儿。使患儿维持在冬眠状态,体温维持在34℃~35℃之间。低温维持时间一般以16~24小时为宜,必要时可适当延长,但不要超过3天,以免副作用过多。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停止冬眠给药,并逐渐撤去冰袋,使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患儿逐渐清醒。

4、患儿冬眠期间一定要有专人看护,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瞳孔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要注意补充液体,以免血管扩张后血压下降

二、什么是人工亚冬眠

“亚冬眠疗法”:该方法采用大剂量的盐酸氯丙嗪和异冰嗪为主疗法,称为“亚冬眠疗法”。将大剂量的盐酸氯丙嗪和异冰嗪和加杜冷丁联合给戒毒者应用后,可使其几天内一直昏睡,处于亚冬眠状态,使戒断症状在睡眠中度过。氯丙嗪是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安定、抗精神病作用、镇呕吐、降温作用、扩张血管作用。应用大剂量的盐酸氯丙嗪可出现镇静、嗜睡、体温下降、基础代谢降低、器官活动减少等现象,好似动物冬眠一样,故称“人工亚冬眠疗法”。但是该疗法在治疗中有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兴奋躁动、呼吸抑制、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该方法虽能祛除前期的药物依赖,但戒毒者残存的生理和心理依然存在,肌体普遍存在着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各种稽延性症状,如:顽固性失眠、乏力、疼痛、不思饮食等,多数吸毒者不堪忍受而重新复吸毒品。

三、冬眠疗法的实施方法

1、轻症可每6-8h肌内注射1个剂量。病情较重者每一个剂量可加在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对高热惊厥者滴注速度宜快,第一个剂量可在30min左右滴完;血压偏低或呼吸衰竭者滴注速度宜慢,20-40滴/min,一般每6-8h给1个或半个剂量。用药开始30min后可酌情予以体表降温,使体温逐渐下降,2h后可降至35-36℃,呼吸及脉率可平行下降。病情特重者可降温至34℃左右。此后,每8-12h酌情予以半个剂量,以维持疗效。

2、下列情况为疗效良好的标志:①体温较为恒定,无骤升或骤降的情况;②血压达到治疗前水平或稍低,脉率同治疗前水平或稍低;脉率同治疗前水平或稍快;③尿量增加;④周围循环改善。

3、冬眠持续至病情好转、稳定,一般约2-5d,停用冬眠药物后,自下而上逐步撤除体表降温,体温可自然回升,意识逐渐恢复。必要时可辅助复温。

关于冬眠疗法,冬眠疗法的先后顺序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