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滔滔不绝的意思和造句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1他说话就像上紧了发条似的。滔滔不绝,一刻不停。
2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3涓涓细流,汇在滔滔不绝的大江里;江水像微微拂动的丝绸。
4李伯伯善于言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5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6李老师十分健谈,讲起课来滔滔不绝。
7健谈的叔叔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我们在一旁根本插不进话去。
8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10烦恼就像风筝一样随风而去;烦恼好像逝去的东水,滔滔不绝;烦恼好像残烛的泪痕,愈积愈深;烦恼好像秋天的凋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1五花八门的粉饰,滔滔不绝的雄辩,不过是冒充强烈信仰的无动于衷的卖弄词藻而已。司汤达
12尊重准保户的意见,就先从让他滔滔不绝开始吧!
13五花八门的粉饰,滔滔不绝的雄辩,不过是冒兖强烈信仰的无动于衷的卖弄词藻而已。司汤达
15您演讲时,是否总滔滔不绝,而听众总是昏昏欲睡。
16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17小明滔滔不绝地向小伙伴讲述自己惊险奇异的探险之旅,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
18每次和他谈起这个话题他总是能够滔滔不绝的谈上几个小时。
19你不要去引他说话,不然他会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
20我喜欢大河这种滔滔不绝的感觉,能够使我不断的上进。
1.【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2.【出自】: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3.【示例】: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4.【语法】:偏正式;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万语千言对答如流口齿伶俐侃侃而谈滔滔汩汩呶呶不休哑口无言
夸夸其谈口如悬河滔滔不竭大言不惭冉冉不绝口若悬河千言万语
念念有词娓娓而谈喋喋不休长篇累牍源源不断
缄口不言噤若寒蝉噤口不言敛声息语默默无言默默不语金人三缄
三言两语沉默寡言默默无语哑口无言守口如瓶笨嘴拙舌少言寡语
二、涓涓不绝的意思
1、无涓的解释
汉女官名。为十四等女官中之最下一等。《汉书·外戚传序》:“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颜师古注:“涓,絜也。无涓,言无所不絜也。”
词语分解
无的解释无(无)ú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有部首涓的解释涓ā细小的流水:涓涓。涓滴。涓埃(喻微末)。选择:涓吉。除去,清除:涓除不洁。部首:氵。
2、汉女官名。为十四等女官中之最下一等。《汉书·外戚传序》:“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颜师古注:“涓,絜也。无涓,言无所不絜也。”
词语分解
无的解释无(无)ú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有部首涓的解释涓ā细小的流水:涓涓。涓滴。涓埃(喻微末)。选择:涓吉。除去,清除:涓除不洁。部首:氵。
3、词语分解
无的解释无(无)ú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有部首涓的解释涓ā细小的流水:涓涓。涓滴。涓埃(喻微末)。选择:涓吉。除去,清除:涓除不洁。部首:氵。
4、无的解释无(无)ú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有部首涓的解释涓ā细小的流水:涓涓。涓滴。涓埃(喻微末)。选择:涓吉。除去,清除:涓除不洁。部首:氵。
三、涓涓不壅什么意思
1、涓涓不壅[juān juān bù yōng]
2、成语释义: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3、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4、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
5、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帮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把女儿嫁给司马昭。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卫将军,谥号为景。
6、王肃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学加以综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宣扬道德价值,将儒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