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燥综合症10年终于治好了
干燥综合征,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话,就是身体体内所缺乏水分,这样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皮肤以及器官都会出现萎缩的现象。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立刻水就会出现干燥综合症。那么什么是干燥综合症?来看看具体是怎么解答的吧!
干燥综合征(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水果如西瓜、甜橙、鲜梨、鲜藕等,也可甘寒生津。口舌干燥者可以常含话梅、藏青果等,或常饮酸梅汁、柠檬汁等生津解渴饮料。
2、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干燥综合征患者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对疾病的治疗有帮助,就像丝瓜、芹菜、红梗菜、黄花菜、枸杞子、青菜、淡菜、甲鱼等食物要多食用。
3、多吃桑葚。干燥综合症饮食调理主要方法要注意多吃桑椹,桑椹对津液缺乏的,干燥综合症患者,桑椹有食疗效果,它能补肝、益肾、滋液、润燥。古代医家认为阴虚内热、津液不足者,“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淼”。
1、梨子粥--需要选梨2个,经过洗净之后连皮带核切碎,并加入100克粳米一起煮粥。这种粥一般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可用做秋季保健食品。
2、木耳粥--把5至10克的白木耳用水浸泡至其发涨,然后再加100克粳米,大枣一般需要3--5枚一起煮粥。白木耳味甘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3、百合粥--需要新鲜的百合60克,而且还要加入适量的冰糖,并加入100克粳米煮粥。该粥有清心润肺之功效。
4、芝麻粥--将适量的黑芝麻浸泡洗干净,将这些黑芝麻晒干之后再炒熟研碎,每次需要取3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芝麻可润五脏、补虚气。
5、麦门冬粥--麦门冬需要20--30克,将麦门冬煎汤并取汁,再加入粳米100克一起煮粥等到半熟,并还需要加入一些麦门冬汁以及冰糖适量一起煮。麦门冬可养阴生津,对肺燥、干咳、少痰等症效果较好。
要预防干燥综合症的干扰,饮食是很重要的,在饮食方面尽量吃清淡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别吃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吃多汁,多种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滋润皮肤。
大家都知道,干燥综合症,皮肤都会出现脱屑、瘙痒和干燥等现象,这时候就应该注意自身的清洁度,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不用碱性的护肤品或沐浴露,可以使用一些温和型的护肤品,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体现就是口干舌干,唾液分泌减少,患者可能比较容易发生龋齿,化脓性腮腺炎,口腔溃疡,舌头干裂等口腔问题,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是很重要的。
1、保持心情愉快,听从医嘱,定期复查。
2、注意口腔卫生:口干、唾液少、龋齿和舌皲裂者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细菌增殖,每天早晚至少刷牙2次,选用软毛牙刷为宜,饭后漱口,忌烟酒,减少物理因素的刺激,继发口腔感染者可用多贝尔液漱口,有龋齿者要及时修补,平日用麦冬、沙参和甘草等中药泡水代茶饮保持口腔湿润,口腔念珠菌感染者可用制霉菌素。
3、保护眼睛:眼泪少使眼干涩,防御功能下降,异物感,可引起角膜损伤,易发生细菌感染、视力下降及其它眼病,应注意防止眼干燥,可用人工泪液。
4、饮食: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包括丝瓜、芹菜、黄花菜、藕和山药等,避免吃辛辣、油炸、过咸和过酸的食物,平时的营养品不能限制太严。
5、低钾性肾小管酸中毒者:注意长期补充20%枸橼酸钾和小苏打,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
6、口腔溃疡者:用金银花、白菊花或乌梅甘草汤等漱口或代茶饮。
结语:以上就是对干燥综合征整体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益。大家在平时的时候,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尽量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等食物。同时多加锻炼,预防疾病。
二、治疗顽固性便秘的偏方
1.白术散治疗便秘:取生白术适量,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用白术散 10克,每天 3次。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一般用药 3~ 5天,大便即可恢复正常,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以后每星期服药 2~ 3天,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汤加味治便秘:取生白芍 30克,生甘草 20克,枳实 15克,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每天 1剂,分 2次服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疗效满意。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但孕妇慎用。
3.连翘治疗便秘:取连翘 15~ 30克,煎沸当茶饮,每日 1剂。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不兑糖效果更好)服用。持续服用 1~ 2周,即可停服。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妊期、经期、产后)便秘、外伤后(颅脑损伤、腰椎骨折、截瘫)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性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车前子治疗便秘:每日取车前子 30克,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每日 3次,饭前服, 1周为 1个疗程。一般治疗 1~ 4个疗程即可痊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本方不仅可以治疗便秘,而且还有降血压作用,特别适用高血压而兼便秘患者。另外,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
5.昆布治疗便秘:昆布 60克,温水浸泡几分钟,加水煮熟后,取出昆布待适宜温度,拌入少许姜、葱末,加盐、醋、酱油适量, 1次吃完,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疗便秘:取生甘草 2克,用 15~ 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每日 1剂。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效果满意,一般用药 7~ 15天即可防止复发。
7.胖大海治疗便秘:取胖大海 5枚,放在茶杯或碗里,用沸水约 150毫升冲泡 15分钟,待其发大后,少量分次频颇饮服,并且将涨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胖大海的核仁勿吃,一般饮服1天大便即可通畅。
8.蒲公英治疗便秘: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 9 0克,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鲜品煮 20分钟,干品煮 30分钟,每日 1剂饮服,年龄小服药困难者,可分次服用,可加适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调味。
9.桑椹子治疗便秘:取桑椹子 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 250毫升,加适量冰糖,以上为 1日量, 1日服 1次, 5天为 1个疗程。
10.决明子治疗便秘:取决明子 20克,放置茶杯内,以白开水冲浸,如泡茶叶一样, 20分钟后,水渐成淡黄色,香味四溢,即可饮用,喝完药液后,再加 1次开水泡饮。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可作为主要症状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笔者随王琦教授学习多年,先生于临证之时常有教诲,于便秘一症应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去论治,不可一见便秘不分男女长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现将先生对便秘一症的论治特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辨体是中医学对疾病诊断、治疗的特色之一。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形成、发展和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性质便秘的形成与其人体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而不同的体质特征对便秘的治疗、辨证用药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便秘的论治,首先应辨别其人之素体,如其人素体阳盛,加之恣饮酒桨,喜食辛辣厚味,则易形成胃肠积热、燥热内结,对此则应治以清热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减;若其人素体阳虚,则易阴寒内生,凝阴固结,阳气不通,肠道传递不利,则应治以温阳散寒通便,方用济川煎加减。方中肉苁蓉补肾润肠,仙灵脾补肾助阳,当归养血润燥。若其人素体痰湿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阻滞气机,胃气不调,脾阳不振,致大肠传导失常,则应健脾化痰,祛湿通便,其本在脾肾,其标在痰湿阻滞。临床常用涤痰汤加减,方中以半夏、胆南星、陈皮燥湿祛痰,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枳实、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临床还应辨证加减。如痰湿体质挟瘀血,可加蒲黄、丹参、当归等,若气滞甚者可加厚朴,痰湿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莱菔子,脾虚湿甚者可加苍白术。若素体气血亏虚、阴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则多因脏腑失于濡养,津液不足,无以滋润肠道致肠道干燥而便秘,对此则多治以养血益气,滋阴通便。临床多用四物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如气虚甚则加补气药生黄芪、党参等,如血虚甚则加重当归、生黄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胶、熟地等。另外由于滋阴药多用易有碍脾胃,故应加行气健胃之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其体质状况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虚为主,多因脾肾阳虚,津液不足,运化乏力,故其治则多以滋肾健脾、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先生临床喜重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小儿为纯阳之体,由于现今饮食结构的变化,如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临床小儿便秘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多有热积、脾胃燥热,对此先生喜用芦荟丸加减,以泄其脾热,通其燥结。妇人体质特征多柔弱,加之经孕产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气血津液不足。故妇人便秘之治则多以补气生血、滋阴润燥通便为主。临床还应视具体病情加减。总之,对便秘的论治辨体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在辨体基础上结合辨证加减用药,诚如《温疫论·老少异治论》所云:“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气血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气一降,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
大便难在《伤寒论》中论述颇多,仅专门条文就有21条,并提出“阴结”、“阳结”、“脾约”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况下即指大便难、不大便,所以三承气汤证、大柴胡汤证中的不少条文有大便难,不大便。大便难临床常被认为是阳明实热,灼伤津液,津伤化燥,以致肠道失于濡润所致。由此人们对仲景之三承气汤使用较多,其声名也得以“远扬”。以致有时临床不辨患者之证候,不察其人之体质,一俟有大便难,便予承气之类。仲景之所以对大便难有诸多论述,且备有多种方剂,即在于大便难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证候。应辨证施治,辨体论治。先生常告诫我们,学习《伤寒论》不仅在于熟背条文、方剂,更应领会这种辩证思想和思维方法。如先生临床有时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大便难,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对此早有论述。如“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调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难乃因阳明病,热郁胸胁,肝胆不疏,三焦气机不利,所以胁下痞满,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气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则下焦大肠传导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呕,此正是小柴胡汤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汤清解表里,疏利三焦。疏上焦则肺气宣通,疏中焦则胃气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难自解。另如妇人产后常出现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坚,呕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汤主之。此则因血虚津亏,阳气偏盛于上,胃失和降,津液下亏,肠道失润所致,用小柴胡汤扶正达邪,疏利枢机。从而使气机调畅,阴阳相合则诸症自解。先生临床治疗大便难亦常强调这种提壶揭盖的思想。如先生临床常在辨证基础上加杏仁,或嘱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润肠。所以说对大便难的论治,注意辨体与辨证相结合是非常必要和有临床价值的。对小柴胡治疗大便难应立足于临床具体证候情况和体质特征,对那些燥结症状不明显、白虎汤证未成、热郁胸胁所致的大便难即可用小柴胡汤清解疏利。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其使用,先生主张不应囿于少阳症,更不能将小柴胡汤与少阳症等同。应从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围、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汤的功用。至于在小柴胡基础上加减运用则更为灵活,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国内外临床资料多有报道〔1〕。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但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一些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数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并无明显不适症状。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虚弱,传送乏力,而机体似乎也适应了这种延迟。但这类习惯性便秘对人体极为不利,如长期便秘可造成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心烦失眠,诱发肛裂、痔疮、息肉、脱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汤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对于方中麻仁一药之功用有多种解释,多认为是复血脉。先生则认为该证之成多由于其人气血不足,易致大便难,麻仁之用在于润肠通便,以防大便难而加重病情,此方为仲景用此药之高妙之处。对于这种素体脾胃虚弱,运化传输功能弱的患者,先生临床喜用《脾胃论》之枳术丸(枳实、白术、荷叶)为基础方,且常加大白术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术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补多于散,有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则运化功能正常。且白术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亦有利于大便排泄。临证时常视患者体质及辨证情况加减化裁。气血亏虚者加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对老年患者,先生则喜用肉苁蓉,用量可在30~40 g;对有明显燥热内结者,先生喜用枳术丸合增液承气汤治疗;对有明显的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则用枳术丸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便秘较重,且病情严重者,病人不仅痛苦异常,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如诱发冠心病等。对此种急症,则应急则治其标。如粪嵌塞,即较多量坚硬或粘腻的粪块停滞嵌塞在直肠壶腹内,病人常见有直肠部胀痛难忍伴见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痛苦。对于此类急症则应采取应急措施,先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急躁,可用开塞露塞肛、灌肠。但这种泻剂如酚酞、液体石蜡、甘油等,不宜经常使用,以免干扰肠道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同时这种泻剂还可导致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激性降低,致使以后肠道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对泻剂的依赖性。先生对一些肠蠕动功能差而致腹胀、便秘者,则多在辨证、辨体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槟榔、枳壳以除气行滞。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其有良好的健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功能。有助于减轻肠内异常发酵和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对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不利者有较好疗效。相当于西药之胃肠动力药。对麻痹性肠梗阻,先生则用张锡纯之莱菔子汤,煎汤一大杯,顿服之;对症状较重者加蜣螂。《本草纲目》认为莱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之功。《滇南本草》则云其有:“下气宽中,消膨胀,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张锡纯则指出:“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蜣螂则有通胃肠燥结之功。
先生对《伤寒论》第247条关于“其脾为约”是否为“胃强脾弱”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与目前很多学术观点不同,且麻子仁丸为临床治疗便秘的常用方剂,故列于下以启发临床思路。供参考。
对脾约的认识,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自成无已提出“胃强脾弱”后,各宗其说,目前此说仍被多数人采用。先生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脾与胃生理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气之输布,胃降则糟粕得行,脾升精气得以上输。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二者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二者喜恶各异,患病也各有特点,胃病多燥热,脾病多寒湿;胃燥过盛则便结为患,脾虚湿盛则肠鸣泄泻。所谓“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胃强”与“脾约”:“浮则胃气强”中之“强”非指胃气之强,这与太阳病“卫强”非指卫气强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气抗争病理反映一样,“胃强”是胃热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对胃热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并没有脾虚证候的描写,所谓“脾弱”之说不好成立。仲景之言“其脾为约”,并未言脾弱。约为约束之意,是指胃热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为其行输津液,即胃之邪热限制、阻遏、约束了脾为其行输津液,限制、阻遏、约束了脾的正常转输功能。
(2)关于脾约便硬的形成:条文中“趺阳脉浮而涩”,隐含脾约病机,而“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则进一步表明,浮为胃热盛,涩为津液不足,因胃热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转输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约束。脾将有限津液但输膀胱而见小便数。而因胃的燥热不能润肠道而大便硬,这正是“浮涩相搏,大便则硬”之义。胃热亢盛,津液不足作为脾约的病机,二者不可或缺。再者,从其主方麻子仁丸组方来看,既有泻热通腑之小承气,又有益阴润燥之品,亦佐证此点。
综上,先生认为,凡属胃热亢盛,制约脾之输津功能、反过来又加重胃燥之成的津亏便硬均可称为脾约证。其病在胃而不在脾,是实证而非虚证。麻子仁丸泻其“胃强”润其肠燥,并非扶脾之剂。故不宜将“脾约”解为“脾弱”。因此,对麻子仁丸的应用就应有所区别。由于受“脾弱”之说的影响,目前临床把老年体弱、津亏血枯,甚至脾虚气弱之便秘当“脾约”之证,以麻子仁丸治之,这违背仲景用此方的原则。根据以上观点,该方是治胃燥便结而非治脾虚方剂。故凡胃热燥盛,大便燥结,又非大承气峻下所宜者,津亏血枯,或脾虚气弱所致便秘(所谓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均非所宜。诚如恽铁樵所云:“麻子仁丸之用,自较承气为平善,然必用之于阳证。若阴证误施,为害亦烈。”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患过便秘。在儿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为5%~15%,中老年患病率为20%~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80%,长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达95%以上。以往治疗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泻为主,泻剂虽然可以通便,但用药之后往往又出现继发性便秘。同时,泻药可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机体的水和电解质紊乱。我们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老年患者,在这些患者中,许多人长年受便秘之苦,迫切需要疗效可靠又无毒副作用的通便药物。我们通过大量药物筛选和临床观察研究,研制出对便秘有良好疗效的纯中药制剂便通胶囊。
便通胶囊中含有健脾类、补肾类和理气类中药,针对患者的局部症状和整体状态,从补气、运化、推动、润滑、调理五个方面对便秘进行综合治疗,形成治疗便秘的新观念。
补气: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有气血不足,因而出现排便无力,虽有便意但排便十分费力。便通胶囊中的中药具有调畅气机的功效,能明显提高大肠的推动力,使粪便容易排出。
运化:便通胶囊选用健脾益胃的白术,白术能明显增强胃肠的分泌功能和蠕动功能,使胃肠系统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运化功能,使身体后天的正气得到扶持,不仅能通便,而且能帮助消化。
推动:便通胶囊还具有良好的肠道推动作用。通过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我们从中药中提取了一种肠功能调节因子(CRF)。CRF不仅能提高小肠的消化运能,促进小肠对各种营养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肠保留较多的水分,使粪便的便质变软,同时,它还能***肠壁的末梢神经丝,增加肠管的收缩功能,使粪便轻松排出。
润滑:便通胶囊的润滑功能与常用的通便润滑剂(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不同,该药中选用肉苁蓉,不仅有润肠作用,而且还有补肾养血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
调理:从以上几种功能可知,便通胶囊不仅能助患者轻松排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调理功能,使机体恢复并保持阴阳平衡、气血旺盛。由于机体的正气上升,全身的各种生理机能也随之升高,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总之,该药兼顾了行泻通便、生津补益,既有一定的下泻功能又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做到了“泻不伤正,补不滞塞”,因而对便秘有良好疗效。
三、求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偏方,非常感谢!
希望这个求助不是个托,或是给人做桥拿分的,因为病情与前次的一样。上次甚而还悬赏,大家贡献了许多心力,提问的拿了答案连回复也没有。但本于医德及上百度的信念,还是回你的问题。
1.这是免疫病,需要长期注意调养,没有立即治愈的说法。但只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定期针灸治疗关节炎以减轻疼痛,避免内伤及骨即可。不要听信广告及特效药。类风湿关节炎是干燥综合症造成的,治疗要先治本病,再治标病。中药及针灸均可提高免疫力。
2.干燥综合症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表现在B淋巴细胞的功能亢进和T淋巴细胞抑制功能低下。病人突发表现为眼干,口鼻干燥,重者无泪,无唾液,进食用水送,部分女性患者阴道干燥,痛苦异常。本病以口腔,眼干燥和类风湿关节炎三联症有二项存在就可确诊。
3.病因:干燥综合症属于中医“燥症”范畴,症候表现以内燥为主,也有外燥表现。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
4.治法::滋阴清热,养血润燥。增液汤、生脉饮加减:太子参、淮山药、麦冬、白芍、生地、山萸肉、五味子、丹参、黄精、炙鳖甲、五味子、玄参、炙甘草。
5.类风湿关节炎部分采用针灸,由有经验的针灸医师治疗。刮痧,拔罐,和艾灸都可以配合针灸,作辅助治疗。如此内外同时调节,不患不能减轻症状。
6.应避免进食辛辣火热的饮料和食物,以防助燥伤津。应吃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作用的食物,宜吃清淡、多汁、多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宜吃酸甜的食物。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