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卢沟桥烽火(卢沟桥烽火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七月网3760

一、《卢沟桥烽火》主要内容

《卢沟桥烽火》本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烽火(卢沟桥烽火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

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沟桥烽火

二、关于卢沟桥烽火事件

1、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2、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4、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宛平城城墙上至今还残留着当年的累累弹痕,城南侧和东侧的墙面上更是留有很多很大的弹坑。东城墙东北侧和东南侧各有一段城墙没有垛口,据介绍这正是当年被日军轰塌的。

5、北京市档案馆在制作卢沟桥事变纪念专题时,偶然发现了一首以五线谱写成的钢琴曲《卢沟桥歌》,并且有英文标注曲调,但没有歌词。当时健在的二十九军老兵马步先还原了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6、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马步先尽管不知道歌曲的词曲作者,但是他的回忆弥补了相关史料的不足。他说,歌词唱出了当年二十九军的誓言。

7、持续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表面上虽源于卢沟桥事变这一偶发事件,但实质上却是日本处心积虑,进行侵略阴谋的必然产物。

8、在侵略野心的驱使下,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把“富国强兵”的总目标转换成了“强兵富国”,沿着军国主义的道路,构筑了分五步走——“攫取台湾、吞并朝鲜、夺取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

9、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追寻卢沟桥事变真相

三、卢沟桥烽火主要内容

《卢沟桥烽火》本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距广安门10公里,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

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而闻名于世,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进入北京的。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

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

好了,关于卢沟桥烽火和卢沟桥烽火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