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情人节还是鬼节
1、问: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到节日大全中去找找答案吧。
2、答:阴历三月三是汉族的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民间又将三月三称为三月节、三月会、情人节、定情节、女儿节、求子节、游春节
3、自由恋爱,早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不是现代的产物,那时,人们自由恋爱还会受到封赏。任振河翻开《诗经》介绍道,中国情人节古代就有,即农历三月三。它称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4、农历三月三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复苏,溱洧河边的姑娘与小伙子们手拈兰花,芳香四溢,他们跳着舞,唱着歌,又一个恋爱的季节到了。
5、近些年,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有越过越盛之势,因此,许多人呼吁中国人应当过自己的情人节,于是,七月七日的七夕就被当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而忽略了三月三的存在。中国人应当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不应是七月七,而应是三月三。
6、首先,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
7、其次,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七月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两厢比较,三月三的习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
8、其三,春天是爱情的日子。春天的爱情,协和万物,萌动青春,情人节只有在春天的时日里才会符合自然规律;七夕则是七月流火之时,阳气盛极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闺怨,不是完全的爱情。
9、其四,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把七夕当成是情人节。况且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难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上就曾明确把牵牛、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了。
二、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1、阴历三月三:上巳日——修身净身的节日。
2、三月三,古代称之为“上巳日”,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
3、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人们在水滨进行祓楔活动的日子。“祓”即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即修洁净身。古人认为水为至洁之物,通过祓楔,洗濯身上的污垢,以消灾禳福。
4、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三、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1、农历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sì)节”。相传夏历三月三日是黄帝的诞辰,这原本是纪念黄帝的节日,中原地区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2、早先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活动主题是祓(fú)禊(xì),也称为春浴日。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很流行,《周礼》郑玄注云:“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论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另外,暮春时节的三月三上巳节,又与深秋时节的九月九重阳节遥相呼应,正如西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所以踏青和登高也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两个极具文化内涵和民俗趣乐之活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