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两篇
1、 2020乡村医生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两篇
2、结合当前抗疫热点形势,我为你整理了《乡村医生抗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
3、滕自贵,男,汉族,68岁,澧县小渡口镇红庙村人。1970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常德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4、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滕自贵接到小渡口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5、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下午三点,滕自贵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6、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险。(妻子周舒菊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7、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滕自贵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8、 3月3日晚上8点多钟,一条消息炸开在黄陵山村村民微信群中:该村的村医李建华同志突发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之上。而在这一刻,这个乡村的微信群中,满屏都是乡邻们对他的牵挂和担心,许许多多的乡邻都在默默地为他祈祷,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康复,重新回到乡亲们身边。
9、李建华,1974年生,是石首市调关镇黄陵山村的乡村医生,一直在为村民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建华连续40多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担负起了保卫一村百姓平安健康的重任。
10、抗击疫情,责无旁贷。1月22日,李建华放弃休假,迅速接受了任务,积极与镇卫生院协调对接,备好相关药品和物资。1月26日,李建华接到了新任务,协助村干部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落实五包一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登记黄陵山村武汉返乡人员、非武汉返乡人员、摸查武汉返乡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全村村民每日体温测量等等。当大多数人都还在家享受节日,居家隔离减少感染风险的时候,李建华和村干部却一路逆行,开始走村入户,进行返乡人员摸排。他们没有防护服,也没有护目镜,仅戴着薄薄的在口罩便挨家挨户的敲门进行排查。经常会遇到不配合有抵触心里的村民,拒绝排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建华都会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告知村民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不配合排查工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这次疫情并配合工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11、黄陵山村外地返乡人数众多,摸排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每天李建华都和村干部带着体温计、笔和登记册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询问、调查情况,仔细的做好登记、测温工作,坚决不漏掉每一个人。同时,对排查人员的姓名、电话、务工地址、返乡时间、返乡交通工具、车次、是否接触外人、身体状况等内容做好详细记载,工作耐心细致。
12、工作一天下来,李建华经常口干舌燥、全身无力,话都说不出来。遇到雨雪天气,淋湿全身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也只是回家匆忙换上干净衣服,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即出门工作了,这让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范彩兰很是心疼。尽管很心疼丈夫,但她还是全力的支持丈夫,努力的和他一起抗击疫情。辛苦的付出换来了好的结果,李建华和村干部们一起迅速摸清了黄陵山村的情况:返乡人员749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31人,摸清了家底,为黄陵山村抗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对于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管控,建立一户一档。李建华每天都会上门给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还会帮助他们进行消毒,然后还要回到医务室整理数据,向上报送。报送数据需要在下午三点前完成,为了不耽误全镇数据汇总,他一直没有午休,总是及时的报送数据。每次上门量体温的时候,他总会多带几个口罩,遇到重点管控户家里没有口罩的,他都会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口罩分给大家,并叮嘱他们要勤洗手,多通风。每天上门量完体温后,他都会继续在村医务室接诊,对村民进行诊疗。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后,不论多晚,他都会及时上报并且帮助村干部将发热人员送到镇卫生院,切实保障了全村村民生命安全。由于李建华和村干部的努力,防控工作做的好做的细,黄陵山村的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的村民越来越支持抗疫工作,出去聚会、串门的人没有了,对于发热人员,大家也积极上报。有什么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和村干部反映,形成了良好的抗疫环境。
14、“我家孩子拉肚子,需要买药”。“我的降血压的药吃完了,能帮忙买吗”。“我家需要碘酒”……“好的,请您放心,我去帮您买。”李建华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收到村民的求助信息,在将每个村民的需求用本子记好后,他就立即驱车前往镇里的药房为村民购买,买完药后他会将药按户整理,打包好,并亲自送到村民家中,让村民安心居家,村民们为此十分感动。
15、有一次一位居民的高血压药马上就要吃完了,但是这个药比较昂贵,并且村卫生室没有配备,需要到镇里的医院去买,处于严格的隔离管控时期,不能出门购买。这户人家非常着急,李建华知道后,仔细询问了情况,作好记载,在做完每天的常规工作后,立即驱车前往镇医院,按要求买好药品,并且连忙返回村里将药送到了村民的家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积极的向村民讲解卫生健康知识,告诉村民一些防护妙招,缓解了村民的紧张和不安。
16、从参加抗疫战争以来,李健华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行动诠释了医者大爱。由于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他的身体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3月3日早晨,他准备出门去给村民量体温的时候突然觉得双腿发麻,头疼。家人立即将他送到石首市人民医院,经医院检查,他的颅内多处出血,现已经进行开颅手术,尚未脱离危险,正在全力抢救当中。
17、作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李建华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践行了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医者初心;诠释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职业精神;体现了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医者情怀。
二、三位村医口中的农村疫情(疫情村医事迹)
1、“新十条”发布后,各地迎来疫情感染的高峰,导致退烧药等涉疫物资供应紧张。连日来,多个城市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然而,对于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依然面临药物短缺、人手不足等问题。
2、国家卫健委在12月26日发布的通知中提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
3、随着春节返乡潮的到来,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开始担心,农村地区的医疗系统能否承担更大的压力?
4、12月26日,陕西、河北、安徽的三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中国新闻周刊谈到了目前农村地区的防疫现状。
5、他们的经验,或许能给即将到来的其他农村地区的疫情高峰,提供一些启示。
6、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村医杨春
7、大概从12月20日开始,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8、最多的时候,一天得有上百人,尤其是早上十点到下午三四点钟,医务室里全是人。
9、大部分人的症状都是发烧、嗓子疼、咳嗽、浑身疼,也有些人出现吞咽困难、吃不下饭的情况,体质虚弱的病患,除了对症下药,还需要打点滴补充能量。
10、我们村的常住人口约4000人,其中老人就有近800人,总共只有2名村医,压力很大。忙不过来的时候,只得让我家里人帮忙,但他们不懂医术,只能帮着打个下手。
11、农村最大的问题是缺药。疫情政策变更前,除了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日常熬药、打点滴,卫生室里基本没什么人,我也没想过囤药。
12、“新十条”政策实行那几天,镇卫生院院长发来消息,提醒我们备药,以应对接下来的疫情,最好是能买3至6个月的量。但哪有那么多钱,而且12月12号我去下单时,已经买不到多少药了。
13、在医药公司那边,每次只能采购1000块钱左右的药,像针对新冠疫情的清热解毒和退烧的药,只能买到零星几盒,根本不够用。
14、进不到药,只能限制村民买药。有人跟我提出备药的需求,我基本都回绝了。出现症状来救急的,我们也把一盒药拆开来卖,每个人最多开3天的药。
15、即便这样省,也还是远远不够,像退热药安乃近,我在之前备了三大瓶,总共有几千片,但现在每天至少卖四五百片,剩的也不多了。
16、药片不够用,我们就采用中药材,按照县医院治疗新冠的方子熬药包。每个人配两副,再加一点西药,也能缓解症状,基本上喝两三天能好转。
17、麻烦的是,从12月26日开始,中药药材也开始缺了,药包也没法熬了。
18、我有两个村医同学,因为缺药,正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尝试能否通过针灸法退烧。
19、除了缺药,村民的医学常识也很有限。很多人出现症状,不会第一时间就医,有的人家有药,但又不知道怎么服用,还有些老人半夜出现问题,扛到天亮后,情况可能就变得严重了。所以日常我还需要为他们做一些科普,包括如何用药,如何物理降温等等。
20、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比如孕妇或是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人烧得太厉害,我都尽量让去他们上级医院治疗,就怕延误了时机。
21、万幸的是,最近村里感染的绝大部分还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老人还不算多。但等过段时间春运返乡,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会陆陆续续回来,尤其是高龄老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到时候,县医院、市医院压力会更大。
22、我粗略算了一下,目前剩的药撑不过一周了,最多还能坚持3天。这两天也只能进到少量的药。
23、不仅是乡村医务室,镇上的卫生院、县里的医院药品的存量也不乐观。还有县医院的同行在我这里买药,给他们亲戚带回去吃。
24、这是我最担心的,如果没有药,有基础病的老人感染数量持续增加,接下来会非常麻烦。
25、这几天,卫生局也在统计各个诊所、卫生室的药品情况,但目前缺药的情况还没解决,希望药品可以尽快到位。
26、“感染高峰期前囤了药,但人手不够”
27、邯郸这边农村的感染高峰期是在12月15号前后的这一周。
28、这期间我的诊所没缺过药。因为疫情高峰期到来前,卫生局就下了备药的通知,而且那时候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后来几天,我自己又开车去了医药公司,运气很好,又拿到了一些药。虽然没有布洛芬,但像扑热息痛、安痛宁针,我这里都有,还有清热解毒的清开灵,利巴韦林注射液,虽然都不是特效药,但也都有效果。
29、因为提前囤药,所以价格也没有太大波动,我们这里除了诊所,还有几个药房,村民都很清楚常用药的价格。
30、我们诊所里的退烧药,基本都不是板药,而是那种一瓶1000片的扑热息痛,进购价格也就几十块钱,一个人分几片就够了。所以一个人看病,两三天的药也就是八九块、十几块钱。
31、如果出现了新冠的症状,就是需要扑热息痛加一些抗病毒、止咳化痰的药片,或者再加点维C,板蓝根之类的就行。
32、但卫生室的条件还是有限,不做核酸检测之后,我们没有抗原试剂盒,也没重症监测的血氧仪,只能根据症状开药。
33、还有一部分人,要么高烧不退,要么过了几天症状都没有缓解,还有身体状况比较差的,就需要打针、输一些营养液。
34、虽然不缺药,但是人手特别缺。我们全村人口1200多人,常驻人口700多人,但除了本村村民,周围的村卫生室缺药之后,很多村民也会到我这里来。
35、这次的感染高峰期来得特别突然。在农村地区,基本上一个人出现症状,很快就感染一片。最多的一天,卫生室来了130多人,除了感染新冠的,还有一些慢性病的老人来看病,排队的人都到了门外。
36、天气很冷,很多人都喊着发烧、嗓子疼、浑身疼,我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37、处理完来卫生室的病人,我还需要上门给村民看病,有些人发烧严重到起不来床,还有的是老年人本来就行动不便。
38、高峰期开始后,我自己也中招了,头天夜里10点刚送走病人,凌晨3点又有人来敲门,说家里人烧到了40度,他们自己没法弄。早上7点多,门口又开始排队,我一直忙到下午2点多。嗓子干得冒烟,站起来有点发晕,从医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这么累过。
39、幸运的是,在高峰期,我这边还没有出现感染后重症或者基础疾病加重的老人,可能是因为这边的医疗条件比偏远山区好点,而且一直也没有缺药。
40、另外,以前我们村医务室和卫生院为65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村里谁家人有慢性病和基础病,我这里都很清楚。疫情出现后,我也会定期打电话过去问一问,看发烧了没有,或者有没有什么看病困难的。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就赶紧联系救护车进行转诊。
41、现在,我们这里的高峰期基本过去了,上级政府也启动了应急保供机制,更多的药品开始向基层农村地区倾斜,周围村镇缺药的情况也正在逐步缓解。
42、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光华村村医郑甫仁
43、我今年74岁,是一名癌症患者,前年做了结直肠癌手术,之后一直在化疗,今年再检查,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里了。
44、我们光华村在皖南山区,全村有7个村民组,常驻人口800多人,大概三分之一是老人和孩子。
45、我身体不好,所以就不去村委会那里的卫生室,改在家里给村民看病。那些躺在自家病床上没法行动的人生了病,我也没法挨个上门看诊。
46、最近一个礼拜,来我家看病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尤其这两天,我这里的退烧药全没了。我联系药品公司,他们说正在找药,等搞到了就联系我。
47、前几天,有爱心人士在网上帮我们筹集药物,给我们邮寄了退烧药和感冒药。
48、12月27日,我收到了一盒感冒灵颗粒、一盒对乙酰氨基酚,还有一大把口罩,这些药分给感染的村民,也就是一家子的量,远远不够。
49、我中招之后,家里人很快也感染了,都躺在床上咳嗽。原来他们还能搭把手,现在没办法,只能我自己坚持。
50、全村只有我一个医生,村子距离县城30公里,距离市区100公里,很多老人都指望我,我不能躺下。
51、取消核酸后,因为没有抗原,我也没有办法准确判断,来的人到底是新冠患者,还是冬季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只能根据经验对症治疗,灵活掌握。
52、我每天早上七点开门,要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最近每天大概有20个人来家里看病,大部分都是拿药。能口服就不打针输液,开的药主要也是镇痛、退热、抗病毒的。
53、还有一部分人来找我买备用药,怕等到生病时,我这里断药,去县城又不方便。但是我现在缺药缺得厉害,这种情况我没办法卖给他。万一之后有老人或者症状严重的人要用药怎么办?我要给他们留一些。
54、没有药,我只能跟他们说,要是症状轻微,能扛就扛一下,要是发烧头疼,感觉扛不过去了再吃药。身体状况实在不行,就赶紧去县里的医院。
55、我们县医院,很多医务人员也感染了,也得在家休息,他们也很紧张。
56、村里八九十岁,年纪特别大的老人,大部分还没有感染。但是他们身体本来就比较差劲,真要是突然感染了,情况可能会比较严重,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
57、所以我反复叮嘱那些还没感染的老人,现在尽量别出门,减少和外人接触,尽可能的避免重症发生。
三、村医周胜昔抗击疫情优秀事迹
1、编者按:在已经过去的30多个日日夜夜,周胜昔医生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上,在村两委的领导和指挥下,保证了林家坳村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9个村民小组、30多个自然垸、1300多村民无一感染病毒。——《村医周胜昔抗击疫情优秀事迹》。
2、编者按: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服务乡村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广大乡村医生长期扎根基层,坚守一线,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他们用脚步丈量农村广袤的土地,用汗水浇灌百姓的健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医者情怀,可谓是乡村群众“健康守门人”。目前,我县有乡村医生519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们始终奋战在农村最前沿,承担着农村群众体温监测和巡诊排查等重要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分享原黄冈市公安局副局长江耀龙同志为大家讲述的乡村医生周胜昔的故事.....
3、近日来,在大别山南麓的罗田县白庙河镇林家坳村流传着村医周胜昔预防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保护村民生命安全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4、林家坳村是罗田县的一个边远贫困村,通过扶贫攻坚,村民由贫变富,村貌由乱变美。特别是交通变得非常发达,东南西北分别与英山县石头咀镇、罗田县牌型铺村、刘氏祠村、九资河镇七娘山村相连,大别山旅游复线公路穿村而过。新型肺炎冠状病毒警报拉响以后,恰逢林家坳村有上千名外出打工人员回家过春节,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给预防抗击疫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面对百年难遇的重大疫情,村医周胜昔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格外沉重。凭多年的从医经验,他知道,如果瘟疫暴发,整个村庄将要封闭隔离,必须提前做好应对。一过完小年,他首先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去县里采购了比往常多得多的防止瘟疫的中草药,把现有的医疗器械作了保养维护,对卫生室所有的中西药品逐一重新分类登记。
6、腊月廿九,罗田县果断作出了封城命令!周胜昔感到大战已经来临,在村两委的指挥下,他在自己卫生室门外挂上了“体温监测点”招牌,张贴上新型冠状肺炎病毒预防与控制知识宣传广告。这些工作准备完毕后,他才稍微松了口气。
7、周胜昔医生的家离村卫生室仅三华里,家中有参加过抗美援朝85岁的老父亲、78岁且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不到10岁的儿子以及爱人。平时,他都是早出晚归,既要照顾老的,又要关照小的,还要帮助爱人料理田地猪牛与家务。此时,他心里明白忠孝难以两全。趁着腊月三十晚上夜深人静,他骑摩托车赶回家与二老打个招呼,把过年的事向爱人作个简单安排就连夜返回医务室。到正月二十九为止,他再也未踏进家门一步,一心扑在疫情防控上。
8、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简单洗漱和早餐后,就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村民测量体温、为年老多病的村民送诊送药。由于都在居家隔离,他不能入户喝水吃饭,尽管口渴难耐、饥肠辘辘,他也要把巡视服务的地方走完才返回医务室。他的有蓬三轮车轮胎破了无法补,他只好骑上两轮摩托冒着刺骨的寒风前行,有时干脆步行。
9、正月初六晚上他接到爱人打来的电话:母亲眩晕症复发,不能起床,儿子闹着要见爸爸,问他能不能回来一晚上。周胜昔认为这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侯,他一刻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只对爱人嘱咐了几句,继续投入到对所有村民分类造册摸排的夜战之中。
10、在已经过去的30多个日日夜夜,周胜昔医生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上,在村两委的领导和指挥下,保证了林家坳村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9个村民小组、30多个自然垸、1300多村民无一感染病毒。同时还保护了该村30多位80岁以上体弱多病的老人安全度过寒冬身体危险期。
11、儿童医院医生抗击肺炎疫情个人事迹材料:“妈妈,今天你打败了多少病毒”2020学习彭银华医生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5篇精选2020抗击疫情医生党员志愿者的感人事新闻迹材料抗击疫情隔离观察点医生党员志愿者的感人事新闻迹材料五篇医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020医生抗击新型冠状肺炎工作心得体会感悟青年医生先进事迹——95后的战“新冠肺炎疫情”故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三位村医口中的农村疫情和三位村医口中的农村疫情人员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