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助~为母亲治疗类风湿.
您好:类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克,人参 10克,浸酒 800毫升,密封 10天,每次 30毫升~50毫升,每日饮服 1~2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毫升~100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克~ 5克。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克,鲜桑枝 2厘米长段,浸酒密封 30天。摇匀,每日饮 20毫升~50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克~ 50克,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克~ 50克,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称龙眼、桂圆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经。是补血益心、长智益脾之要药,入脾经功胜大枣。单用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用于类风湿之后期血细胞减少、体质虚弱、贫血等。
⑽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⑾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⑿枸杞子:适用于类风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身乏无力者,久服可强筋骨、耐寒暑、益精养血,令人长寿。可鲜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还可与米煮粥食用。
⒀生姜:亦称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驱风散寒、温中止呕解毒之功效。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对心脏、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使全身感觉温热、出汗等。类风湿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还可配以生姜 60克,陈醋 100毫升,煎汤洗浸患肢。或用鲜姜捣烂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姜、鲜葱、芫荽各 30克,石菖蒲 15克,共切碎捣烂,加白酒 50毫升,调匀敷患处。
⒁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⒂莲子: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⒃骨头汤:可用猪、牛、羊、狗等关节骨或脊椎骨熬汤、熬前放入几滴食醋,对类风湿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骨关节脱钙、骨质疏松有交好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以上的果品与蔬菜,可经常食用,量适中,不受更多的限制,对身体和疾病的恢复均大有裨益。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⑴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
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2: 1为合适。多用植物油,
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1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
餐 30%、午餐 40%、下午餐 10%、晚餐 20%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⑵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 100克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
、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
⑶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
、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热点是生物制剂的应用。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 CD20人鼠嵌合性单抗利妥昔单抗(RTX)和阿那白滞素(anakinra)。
第 1天大会安排的几乎全是最受关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新领域——抗 CD20+单抗与其他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我院报告了 R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结果,在该Ⅲ期临床试验中,RTX剂量为每次 1000mg,静脉输注,间隔 14天再次输注,共 2次,同时合用甲氨蝶呤。在 24周,RTX组达到 ACR20、 50、 70比例分别为 51%、 27%、 12%,而安慰剂组为 18%、 5%、 1%,治疗组健康评价调查表 HAQ指数、 SF-36值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报告,随着 RTX疗程的延长,疗效相应增加,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 Paul报告血清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对 RTX治疗的反应,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效果优于阴性者。 Ceara观察了 RTX治疗前后滑膜组织改变,3例中 2例 CD20+B细胞减少,认为疗效和滑膜组织 CD20+B细胞减少有关。
abatacept是 CTLA-4细胞外功能区和人 IgG组成的融合蛋白,它与 T细胞表面的 B7分子结合后可以抑制 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抑制抗体产生。
在 ATTIN、 AIM、 ASSURE等临床验证中,abatacept用于治疗对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DMARDs)或 TNF抑制剂无效或疗效不佳的 RA患者,使用方法:第 1、 15、 29天分别静脉注射 1次,此后每 4周给药 1次,每次剂量 10mg/kg体重。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abatacept治疗组达到 ACR20、 50、 70比例明显增多,HAQ指数明显提高;患者耐受性良好。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3.6%和 12.3%;严重感染分别为 3.0%和 1.9%;肺癌发生率分别为 0.2%和 0%。目前不推荐 abatacept与 TNF抑制剂合用,因为合用使感染(63%)和严重感染(4.4%)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 TNF抑制剂(分别为 43%和 0.8%),而疗效并没有提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使用 abatacept应严密监测。
TNF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多年,特点是在多数患者中起效迅速,疗效明显,能延缓骨质侵蚀。适应证不断扩大,已被批准的适应证有 RA、幼年型 RA、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等。
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发现 1/3的患者治疗失败,合并感染者增多,有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病例。淋巴瘤发病率也有所升高,但不能肯定淋巴瘤增多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受药物影响。此外生物制剂治疗与乙肝活动
DimitriosVassilopoulos作了有关生物制剂与乙肝病毒活动的报告。他指出感染了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导致乙肝活动、肝炎甚至肝功能失代偿。我们提出下列情况需要接受筛查,1.高危患者:来自乙肝高发地区、高危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接受血液透析、有 HBV接触史;2.接受高危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 TNF抑制剂及 RTX等。
评估策略:测定 HBsAg、抗 HBc抗体、抗 HBs抗体。如 HBsAg+,抗病毒治疗,并推荐给肝病专家;如 HBsAg-,抗 HBc+、抗 HBs±密切监测,个体化治疗;如 HBsAg-,抗 HBs-、抗 HBs-建议接种疫苗。
风湿性疾病合并乙肝活动的治疗策略:如接受短期免疫抑制治疗,在开始治疗前 1周开始拉米夫定 100mg/d治疗,直到停止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继续服用 3~6个月。如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治疗前 1周开始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 10mg/d治疗。不论是否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须密切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VDNA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近代医贤名曰尫痹、顽痹等病名。其因证机治与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不同,在研究探讨古今医贤治疗痹症论述的基础上,结含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见解。
1.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其病程长,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为禀赋素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素问·痹论》所述,“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邪客筋骨,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而致关节拘急掣痛,屈伸不利,甚则导致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等功能严重障碍。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湿内生,湿痰互结,肆虐作祟,流淫肌肉经脉可见体重节肿、关节积液等,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因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必有外邪为之引动,风寒湿热之邪的反复侵袭,深入经隧、骨骱,经脉不利而成瘀血,湿浊粘滞而成痰饮,痰瘀交阻则留著关节,瘀阻经络,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曰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
2.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
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清热毒、祛湿浊、祛瘀血、化痰浊、搜风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补肾以仙茅、仙灵脾、蚂蚁、杜仲、菟丝子、牛膝为主,同时辨阴阳之亏虚而分别选加,偏阴虚加女贞子、龟板,偏阳虚加附片、肉桂、补骨脂;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用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等;活络止痛用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甚者用麝香、马钱子、蜈蚣、全蝎、细辛等。
经多年临证筛选,自拟扶正蠲痹汤,疗效满意。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湿自去;菟丝子、二仙温补肾阳壮督;桂枝温经散寒,运行气血,开闭达郁,促进邪毒速去;白芍和营敛阴,润养筋脉;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除湿通络定痛;姜枣调和营卫,以利血脉;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还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散寒祛风除湿,祛瘀通络定痛之功。
加减:疼痛甚者加蜈蚣二条、全蝎3克(为末冲服);偏风盛加防风、乌蛇、羌活、独活各10克;偏寒盛加熟附片10克、细辛6克,甚则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偏湿盛加苍术12克,苡仁30克,海桐皮、木瓜各10克;偏热盛加石膏30克、知母、秦艽、地龙、络石藤各10克;肾虚症明显加破故纸30克、鹿角霜15克;顽痹日久酌加水蛭、露蜂房、穿山甲、土鳖虫、千年健各10克;屈伸不利者酌加伸筋草15克,路路通、木瓜各12克;麻木者酌加僵蚕、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克;红斑、结节者酌加丹皮10克、丹参20克、皂角刺、甲珠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独活;肩臂痛酌加天仙藤、片姜黄;颈项痛酌加葛根、羌活;背脊部痛加狗脊、鹿角霜以引经。
二、类风湿可以治愈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可追溯到18世纪。但是,直到1858年才由Garrod首次使用“类风湿关节炎”描述一组不同于“风湿”的畸形性关节炎。之后,类风湿关节炎一词逐渐被人们采用。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所有人种均可以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为22-60/10万,而在北美印第安人的Pima, Chippewa及Yakima部落的患病率高达5%。在芬兰,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达2%。中国的患病率还没有确切的数字。目前对如此不同的发病率并无满意的解释。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都是进展性的。除了造成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关节畸形、骨质疏松以外,还会出现心脏、肺和血液系统损害。以前,因为其治疗困难,病人痛苦,被广大患者称为“不死的癌症”。类风湿关节炎真的不能治愈吗?回答是否定的。纵观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发展不难看出,近20年来,该病的研究已经有了历史性的改变。诊疗理念已经由诊断疾病、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发展到早期诊断、抑制病情发展、完全治愈疾病。实验室检查中,除传统的类风湿因子外,近年来又发现了多种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乃至病因研究均有意义的自身抗体。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是新发现的一种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诊断意义的抗体。其特异性达到96%,敏感性76%。其特异性显著高于类风湿因子,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标记性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是以大鼠食管上皮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的一种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33%,特异性87%~95%。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及严重程度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临床表现之前即可出现。对抗体阳性的“健康人”随诊,几乎均发展为典型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它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很有意义。本病的治疗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1)早期治疗。尽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或称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进展。(2)联合用药。联合应用几种慢作用抗风湿药可抑制免疫或炎症损伤的不同环节产生更好的治疗作用。(3)方案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药物的反应及副作用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4)功能锻炼。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强调关节的功能活动。免疫及生物制剂的应用,给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插上了新的翅膀。免疫及生物治疗包括: 1)针对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的靶分子免疫治疗,如 Enbrel,IL1受体拮抗剂等。 2)以去除血浆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为主要目的的免疫净化疗法,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及去淋巴细胞治疗等。 3)以免疫重建为主的干细胞移植。这些方法针对性地干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正确使用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已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明显改善。若能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
三、聊一聊得了类风湿是啥样的感受
1、2015年,确诊类初期,发病时很严重,前半年几乎全身的关节都疼,发病期有一个月生活都不能自理,真正控制的还是吃了西药,半年中间也被很多专科医院骗的花了不少冤枉钱。后面因为没有什么症状了,又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慢慢地把药停了,16年元旦的19年年底这四年来没有吃过一片药,偶有小小不适,一两天就好。
2、去年双十一,找了一份新工作,因为要学习,可能有点劳累,还有一个女同事,特别大嘴巴,喜欢背后说闲话,污蔑别人,和它生了一场气,元月十五号放假,就有一些症状,开始没在意,过年的时候新冠爆发,特殊时期不想去医院,但一直有症状,坚持到了3月5号,去三甲医院测了几下,虽然一直也不疼,但有两项指标比较高,类风湿因子和CCP,拿了两个月的生物制剂,今天已经没有任何症状。
3、很讨厌那些欺骗类友的人,那些医托药托!
4、2015年的时候看了很多类风湿论坛,还有微信群QQ群,他们对生活都没有希望,整日抱怨,于是我就退出了。中间这四年,我汗蒸泡脚日常生活不吃冷饮不碰冷水,尽量不生气,不要感冒。
5、这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虽然重症是比较痛苦,但一定要给自己信心,类友们加油!
关于类风湿论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