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宝鸡人才人事网(宝鸡人才服务网)

七月网1680

一、关于宝鸡的一些问题

“十五”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宝鸡,高起点对接“十一五”,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实现五喜临门: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考核评比中,宝鸡再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位次较2004年的全国百强第81位,提升至78位;荣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继“创卫”、“创模”一举成功之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先进城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公示已经结束;经济社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工业增加值五年翻了一番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近40%,预计2005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可达378亿元,增长13%,增速继续在关中六市、区领先。

宝鸡人才人事网(宝鸡人才服务网)

按说宝鸡不缺水,渭河穿城而过,市区大大小小有13条河流,被誉为关中的“水龙头”。但宝鸡却缺水,境内的13条支流早已断流,渭河因雨量减少,早已由舟楫相渡,变为杂草横生。

为此,宝鸡以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雄心大略,巧夺天工让涓涓细流入城来。2004年,宝鸡人民群众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总投资8千多万元的渭河拦河坝下闸蓄水。从这天开始,一泓14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镶嵌在了宝鸡市区。宝鸡通过在市民中征集命名,将其叫作金渭湖。

清姜河、金陵河两座橡胶坝工程,是继渭河拦河闸工程后,宝鸡市区防洪及生态治理新的重点工程。清姜河橡胶坝工程竣工蓄水后,在渭河入口处,形成宽122米、回水长度700米、8.3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金陵河橡胶坝工程竣工蓄水后,在宝鸡市区形成宽170米,回水长度785米,约14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成为宝鸡市以建促管治河新思路和经营城市的又一典范。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战略部署,宝鸡以创建中国西部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投资环境为目标,将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摆在“第一要务”的重要位置,使宝鸡初显“两条林带、三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宝鸡市委、市政府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着眼。2002年4月底,全长3公里,面积61万平方米的渭河开放式公园建成后,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又建成了市区上马营开放式绿地公园,使开放式生态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117万平方米。

宝鸡,在绿色中实现着一个个神奇的梦想。城市大绿工程,宝鸡新建6个绿地广场,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庭院增绿工程,建成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6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27个,县区级花园式单位200多个。“三边”造绿工程,以河渠、公路、铁路两侧为重点,建成60公里垂柳、毛白杨、雪松、女贞林带。街道造景工程,建成149条道路绿地,总长148.5公里。10条城市交通干道破硬建绿,形成了全市复层绿化景观。蓄水湿地工程,在渭河市区段上游种植芦苇6万丛,建成数十万平方米生态湿地。拆墙透绿工程,拆除城市主干道临建12万平方米,兴建街心绿地52块。

按照生态建设的构想,宝鸡市在抓紧市区生态治理的同时,把绿化区扩大到了西起市区,东到扶风的百里渭北古塬和渭河南岸的整个秦岭北麓,摆开了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主战场。渭北古塬目前已种树5700亩,600多万株。2003年7月,按照省政府的安排,宝鸡市开始了对秦岭北麓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宝鸡市委书记吴登昌介绍说,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和生态品位。

宝鸡市市长姚引良进而坦言,要全力推进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步伐,必须构建大城市的交通骨架。

以此为基点,宝鸡市围绕建设“五横十纵”

城市交通路网骨架,近年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0多亿元,新建、改建高新大道、金台大道、姜谭路、东风路、清姜路、公园路等28条城市道路,新建渭河隧道1个,新建、改建新世纪大桥、卧龙寺大桥、南关立交桥、西关立交桥等9座桥梁,改造了人民街、交通巷、新民路、新华巷等58条背街小巷。去年又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小道路通畅工程,改造75条小道路,年内完成28条。新福路、钛城路、陈仓大道、渭滨大道、高新大道二期、福谭大桥、代马大桥、虢镇二桥等一批重点路桥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环境也是生产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宝鸡市筹措1.4亿元,建成了日处理污水9万吨的十里铺污水处理厂,使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5.41%;投资9700万元,建成占地600亩、日处理垃圾700吨的陵塬垃圾处理厂,并配套建设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垃圾焚烧炉,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7%,还先后完成宝鸡电厂、宝鸡卷烟厂等35个烟尘治理项目,均实现达标排放。全市的汽车尾气和道路运输扬尘、建筑工地扬尘得到全面控制。建成5个烟尘控制区,使烟控覆盖率达到95.7%。

在建设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中,宝鸡市“重投”,同时更注重“关”,先后下硬茬关掉高排污、高能耗、低效率的“五小”企业114家,拒绝14户来宝投资的高能耗项目落户。环境的高投入和新“五小”的逐步取缔,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日本住友、法国威利雅、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宝鸡抢滩,继而吸引了沈阳金德、青岛啤酒、广东TCL、冀东水泥、湖南湘火炬、蒙牛乳业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公司在宝鸡淘金,实现了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宝鸡市人才补贴政策

宝鸡市人才补贴政策:对工业企业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A类、B类、C类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住房生活补助(分5年等额发放)。

1、宝鸡市所属事业单位引进、清华大学毕业生,经公开招聘考核合格的,予以聘用;

2、宝鸡市引进、清华大学毕业生到辖区企业工作(含非公企业,下同),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人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享受企业人员待遇。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人事关系保存在专业对口的市属全额事业单位(不受编制、岗位限制),保存期限为5年。人事关系保存期间,其档案工资按事业单位在岗人员管理。期满后,人事关系正式转入事业单位或供职企业,也可视情况延长保存时限;

3、被正式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与企业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市财政分别给予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安家费补助,安家费分5年等额发放;

4.、宝鸡市财政给引进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发放生活补贴,连续补助5年。在市属、县区属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每月分别给予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1000元、1500元、2000元的生活补贴,在驻宝中、省企业工作的分别给予800元、1300元、1800元的生活补贴;

5、对在宝鸡市行政区域内非公企业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清华大学毕业生,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部分,由市财政补助三分之二,连续补助5年;

6、凡被正式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与企业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由市住建局免费提供公租房一套或由市(县、区)财政发放住房补贴,每月补贴500元,连续补贴5年;

7、正式聘用人员在原单位工作年满一年后,经本人申请,组织考察,可安排在镇、街挂职任党政副职领导一年,挂职锻炼期满考核合格的,列为后备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

1、申请人属驻宝工业企业自主培养、全职招引高端人才(含从市域外新引进人才、在外宝鸡籍返乡人才和本地高校毕业生),且属《宝鸡市人才分类目录》范围内的A类、B类、C类人才;

2、申请人与驻宝工业企业(不含在宝鸡市外设立的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且工作满1年以上;

3、申请人参加社会保险且正常缴费。

1、《宝鸡市高端人才住房生活补助申报审批表》4份;

3、申请人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

4、申请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凭证。

1、申请人填写《宝鸡市高端人才住房生活补助申报审批表》,附有关佐证材料交企业初审;

2、企业初审通过后报高新区党工委组织人社部复审;

3、高新区党工委组织人社部复审通过后报市委组织部审核;

4、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审核、公示,报市政府审定;

5、市财政局根据审定结果将资金拨付至市委组织部,由市委组织部拨付至申请人账户。

住房生活补助每年申报一次,用人单位应于每年1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报高新区党工委组织人社部。

综上所述,住房生活补助从发生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以申请人与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住房生活补助按年发放,5年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剩余部分不再发放。住房生活补助每人限享受一次,不得重复享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三、宝鸡文理学院

1、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师范教育为特色的多科目综合性大学。我告诉大家宝鸡文理学院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下吧。

2、宝鸡文理学院(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校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市,地处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占地面积1100亩。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重视和加强大学文化建设,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3、宝鸡文理学院学校现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哲学系、思政教研部、政法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系、经济管理系、音乐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与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体育系等院系部。61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工商管理、制药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2000多名。

4、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20多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730多名。同时,学校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等,选拔和培养了200多名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了10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先后有40多名教授参与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4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5、学校设有哲学研究所、人文科学研究所、周秦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文学研究所、陕西方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城乡经济研究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究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关陇宗教文化研究所、西府民间音乐研究所、渭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横渠书院及高教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确立了14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学、文艺学、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等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校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学校每年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中央大学、俄亥俄州穆斯静冈大学、路易斯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大学等开展本科生交换学习项目。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学术气氛浓厚,“十一五”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31项,其中国家级26项,省厅级383项,出版专著、译著97部,主编教材51部,发表论文7249篇,其中699篇被SCI、EI、ISTP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37项,其中省部级科研奖119项。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等称号,且“周秦文化及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1999年创刊的《西部论坛》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6、宝鸡文理学院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多媒体教室127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60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400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值1亿4千多万元。教学实践基地169个、理工实验室和实习工厂30多个。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太白县太白中学理科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图书馆藏书20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同时设有电子阅览室。新老校区实现校园网互连,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标准体育场和体育馆等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齐全。

7、近年来,学校在西部大开发、高教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拓进取,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长效机制,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和“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学分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百门重点课程建设(其中《电路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机化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文学概论》、《中国地理》、《中国现代文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后勤改革,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地理课程”、“化学核心课程”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化学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陕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8、“十二五”时期,学校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提升层次求发展,以鲜明特色求地位,以服务地方求支持,促进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文化铸校;强化内涵,突出特色;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按照“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兼顾高职教育,稳定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地方”六大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一所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社会满意、省内外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宝鸡大学。

9、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后停办),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并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是国务院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院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2008年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9年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10、 2011年5月25日宝鸡市人民政府与宝鸡文理学院隆重举行筹建宝鸡大学签字仪式,全面启动了宝鸡大学筹建工作。2013年7月,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谱写了学校发展的崭新篇章,使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11、在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先后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三五'普法、依法治教"、"'四五'普法、依法治教"先进集体等称号,2002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

宝鸡人才人事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宝鸡人才服务网、宝鸡人才人事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