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以及歌棚是哪个民族的风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歌棚是哪个民族的
歌棚是壮族的习俗,它是由对歌、赛歌的双方搭起来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彩棚,常由树枝、竹竿和芭蕉叶搭成,外表挂有藏族姑娘亲手做的五彩长布幅,外表十分美丽。
哪个村寨的歌棚搭得宽敞、漂亮,就说明哪个村寨的姑娘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而,在壮乡的土地上,人们就有“山歌唱的多不多,就看歌棚搭得好不好”的说法。
歌棚活动形式:
老歌手做年轻人的艺术指导,来唱歌和看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以村屯为单位,打扮得齐齐整整,特别女青年,同一个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样的发辫,发辫上系同样的头绳、花结,同样的刘海发式,包同样的花头巾,同样色彩、样式的上农、长裤和花鞋。
众人进入歌场,先游逛一周物色对象,然后入棚对歌。你问我答,通宵达旦,连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距离。
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村寨对歌的,有些地方女歌手在室内,男歌手在户外,有些地方男女双方都在户内厅堂对唱。
歌棚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歌棚是壮族的习俗。壮族每年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就会兴起纪念达桂的活动,那时的壮族人都在村里、寨里搭上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
在歌圩上,对歌、赛歌的双方搭起别具一格的彩棚,称为“歌棚”。歌棚采用树枝、竹竿做支架,盖上芭蕉叶搭成。
为使传歌、对歌同时借以挑选终身伴侣,壮族的歌棚越搭越漂亮:框架越来越坚固,上面挂上五颜十色的长布幅,都由未婚姑娘亲手捐做,出嫁时作为嫁妆之一。
如果哪个村寨的歌棚搭得宽敞、漂亮,就说明哪个村寨的壮族姑娘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而,在壮乡的土地上,人们就有“山歌唱的多不多,就看歌棚搭得好不好”的说法。
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 歌棚是什么
1、歌棚是壮族的习俗,在广西境内,不少壮族聚居的农村,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歌节。
2、届时,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歌。
3、在桂西巴马、都安等地,每到歌圩前夕,姑娘们相约到“歌圩点”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歌棚。
4、歌棚内设座、备茶,款待前来对歌的小伙子们。“歌圩点”四周邻近的村寨,民众蒸五色糯饭、做米粉、备菜肴以接待远方来客。
5、不论认识不认识,进哪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歌圩当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们就梳洗打扮,染红鸡蛋,蒸五色糯米饭,把饭装进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装进玲珑的丝网络袋里,赶歌圩去。
OK,关于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和歌棚是哪个民族的风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