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怎么管理
导语:流动人口怎么管理?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政治问题,对推进城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区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生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网络、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当作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作平安绍兴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是积极出台政策意见。市和各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绍兴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暂行规定》等,有力推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着力组建组织机构。流动人口务工和居住较为集中的镇(街)、村(社区)和有关企业、专业市场,相应建立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三是努力选配专(协)管员。按专职专用的要求,让他们面对面地为广大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管理。
2.信息采集、居住登记日臻精准。
信息采集登记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全市各地各级始终将提高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率和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率,作为服务管理工作的切入点。一是加强信息登记。按照“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和“人户一致”的要求,开展信息登记。二是摸清底数。三是加强居住证发放。目前全市实发浙江省居住证和临时居住证163万余本,发放工作取得新成效。
3.公共服务、人文关爱日益加强。
各地各级一直以来把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当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创设活动载体,推出服务措施,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美好生活家园。一是开展就业服务。二是实施公共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开展公共服务和人文关爱活动。三是全面开展“六进”活动。以关心关爱为核心要求,各地各级广泛开展以“政策宣传进门、登记办证进门、计生服务进门、就业岗位进门、帮困解难进门、矛盾调解进门”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推进服务管理向基层、向企业、向家庭、向个人延伸。
4.创新管理、自治程度日渐提高。
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中,我市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特别是十分注重流动人口再组织化管理,重点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务工集中地探索建立自治自律组织,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自治路子。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充分依靠党建工作抓手,在流动人口中建立临时党支部。使流动人口的党员能找到组织,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做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确保党员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二是扩建自治组织。着力推广“三外”管理,建立“和谐促进会”等流动人口自治自律组织。三是加入工会组织。以依法维权为重点,广泛动员和组织流动人口加入各级工会组织。在流动人口登记时,就动员要求办理加入“12351工会”手续。
流动人口怎么管理1.抓重点区域强管理。
流动人口登记数据表明,全市近80%的流动人口务工、居住在42个重点镇(街)、203个人口倒挂村(社区)中,抓好这些重点镇(街)、村(社区)的工作,至关重要,事关全局。要牢固树立“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理念,建立与流动人口流出地双向协作协管机制,推广“外警管外口”的做法,实现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头管、双向管”的模式。要把维护这些重点镇(街)、村(社区)良好的环境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政府应加强统筹,部门需协作联动,查处违规生产、经商活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探索建立市、县、镇(街)三级领导重点区域分工联系、重点工作责任包干机制,全面加强这些重点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力度。
2.抓重大项目促落实。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点所在。全市各地各级要切实抓好市里“十大项目”的落实推进。细化项目落实计划,明确项目任务目标,推出项目落实措施,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氛围和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敢于担当,舍得用经费作保障,舍得用政策作支撑,主动给资源、认真做规划、真抓实干抓落实,确保“十大项目”项项抓在手里,项项落到实处。要建立项目检查督促、评估考核、处罚奖励机制。对需要出台具体政策的`,要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对政策的吸引力、可行性进行详尽周到评价,使项目得以更好落实,使流动人口得到更大实惠。各县(市、区)和各开发区在认真抓好市里“十大项目”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各自实际,力争推出一批内容更多、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措施更扎实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项目,并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3.抓重点层级(市本级)补短板。
市、县(市)城区是流动人口务工、生活的聚集地。从业情况复杂,居住状况多样,不能成为“灯下黑”,市区更要成为全市工作的样板。越城区和市直开发区要抓住服务管理工作中的“短板”。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凝聚各方力量等,攻坚克难,努力把短板补长。要加快各开发区专门机构的组建。市里要给编制、定职责、拨经费,使开发区抓紧统一成立“新居民服务管理局”,使开发区各镇(街)、村(社区)也相应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确保市区流动人口组织体系的完整一致。根据市区多数流动人口在企业务工的实际,市直各开发区要重点抓好企业流动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要重在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改善用工环境,在建立合理的企业用工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上下功夫。要重在支持企业,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待遇,改善住房条件,满足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提高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加大新老城区流动人口个体经商户、无证经营者及无业闲散游民等人员的管理。把他们列入“网格化”管理范围,定期开展教育检查等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化解处置,不断规范他们经营、生活等方面的行为。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组织开展“文明礼仪、你我同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吸引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引导他们更好地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公共礼仪,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真正实现以“城”留人。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四大措施有哪些
加强管理,注重引导
加强协作,及时反馈。
、加强服务,亲情关怀。
加强宣传,服务群众
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一、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概述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人员。也称暂住人口,是指
不在其生活所在地的外来经商办企业、探亲、旅游、从事劳务和生产经营,以此谋取职业,年满16周岁,在暂住地超过三日的人员。
(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一方面是积极促进作用:
•1.外来流动人口填补了本市劳动力的不足•
2.外来流动人口降低了企业单位的劳动成本•
3.外来流动人口拉动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另一方面,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
2.居住分散,外来流动性大•
3.
相对较低,法制意识比较淡薄
二、我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工作经验
(一)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深化流动人口排查力度
(二)将流动人口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个分类管理
正常分类管理
临时分类管理
重点分类管理
(三)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重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
(四)切实落实出租房屋日常管理机制
三、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被动防范式”管理,轻“主动服务型”管理。•
二是重突击性管理,轻长效管理。•
三是重单一管理,轻综合管理。•
四是重强制手段,轻引导机制。
(二)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协助”的定位使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有责无权,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2.驻社区相关人员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到位。
3.上级各部门与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4.社区对出租屋管理存在死角。
5.各部门信息采集输入滞后。
四、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协作机构建设,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
2.完善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措施。
3.加强推行以居委会为主导的出租房屋委托管理。
4.坚持以人为本,在服务上求延伸。•一是把服务向民生所需延伸。•二是把服务向权益保障延伸。•三是把服务向社会关怀延伸。
5.要把外来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