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的事件简介)

七月网5420

圆明园被烧的故事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的事件简介)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火烧圆明园是谁烧的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烧的。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火烧圆明园的事件简介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背景:

1、修建过程

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长春花园和H春花园组成。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他们集中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军方已经培养了无数熟练工匠,为数百万劳动人民灌输了血汗,并将其精心打造成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

每年夏天,清朝皇帝来到这里享受夏天,听政治,处理军事和政治事务,因此也被称为“颐和园”。圆明园规模宏大,文物古迹众多,中西结合的建筑标准,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圆明园西楼的大部分着名建筑均采用西方建筑规格建造。

2、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署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并从中国获得许多特权,如赔偿,谈判关税,开放五门贸易,领事管辖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为了进一步向中国敞开大门,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压制清政府赋予他们新的侵略权。

1854年,英国首次向中国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而美国和法国也随之而来,并被清政府拒绝。当英国,美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发起的“重建”谈判未能成功时,他们生气,决定利用新的侵略战争来实现他们的无理要求。在1856年,它再次被拒绝。

1859年,英国和法国部长率领一支舰队前往北京改变合同。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天津。英国和法国的大使们依靠武力将舰队引入大沽口。驻扎在大沽口的清军封锁了这次袭击,英国和法国军队的狼从大嘴里逃了出来。

在通州谈判期间,双方的外交使节极具争议性。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清政府拘留了39人,并将他们作为人质送到北京。在英法联军得知后,他们立即进入北京。在八月的咸丰十年中,英国和法国以改变合同为借口袭击了北京。当清政府归还人质时,39人只能生存18人,其余人员被杀,其中包括7名记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扩展资料:

发展过程

1、强占

法国军队于当天下午首先前往海淀,晚上前往圆明园的大皇宫门。这时,在银梁门的入口处,有20多名圆明园技术太监遇见了敌人。“如果我死了,我不担心,我正在努力直奔前进,”但我的数量超过了公众。圆明园娴熟的“八产品领导”任亮等人去上班。晚上7点,法国侵略军占领了圆明园。关元部长文峰在福海去世。

在英法入侵者进入圆明园之后,他们立即“赞助了英法委员会的三名成员在园中分发珍宝。法国军队指挥官孟拓邦致函外交部长同一天的事务:“关注法国委员会的注意,首先是艺术和考古学中最有价值的项目。它将由皇帝珍惜并被法国博物馆拘留。

英国指挥官格兰特也立即“派人员去收集应该属于英国人的物品”。法国和英国入侵者在进入公园的第二天再也无法抗拒货物的诱惑。军官和士兵正在彼此面前奔跑。去抢劫花园里的金银珍品和文化艺术珍品。

2、掠夺

在48小时内,圆明园成为“有组织的抢劫”的目标。士兵们砸碎了花瓶和镜子,撕下了框架和卷轴,他们打开仓库抢夺丝绸,用这些珍贵的面料包裹马匹;它们被女王的长袍包裹着,里面装满了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

根据英国和法国官员,见证抢劫现场的牧师和记者,官兵们,英国人和法国人,从各个方向涌向圆明园,以抢夺宝藏。他们是放纵和傲慢的,他们感到沮丧和傲慢。为了抓住宝藏,他们互相打败甚至打过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些人带着大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物。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大口袋里有金条和金箔;有些是用锦缎包裹的;有些装满了红色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些人脖子上有玉箍。在一个翼楼里堆放着一种高档缎子,据说足以让一半的北京居民被士兵运送。

一名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个雕像价值1200英镑的寺庙中摘下了一尊金色佛像。一名法国官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房产。法国军队指挥官的儿子,蒙托邦的女儿,价值30万法郎,装满了几辆马车。

3、焚毁

最后,英军指挥官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4、结果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