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戚继光的资料(戚继光的资料简介50)

七月网3020

一、关于戚继光的故事

1、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戚继光的资料(戚继光的资料简介50)

2、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3、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4、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

5、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6、万历元年(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后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而后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又被击败。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于是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7、万历二年(1574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不久,戚继光因守边功劳,升为左都督。

8、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9、军事上,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10、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这便是早期的”戚家军“。

11、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1、戚继光作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传奇将领,南征倭寇、北御鞑靼,他和他所率领的戚家军取得了“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的辉煌战绩,而他也得到了朝廷应有的回报,最终到太子少保,位极人臣,可谓是风光无限。

2、戚继光是将门世家,父亲在山东做军官。当时,日本鬼子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残杀中国军民。当时倭患最严重的是浙江地区,朝廷将戚继光派到浙江担任将军,到岗后戚继光组建了自己的戚家军,发明了鸳鸯阵,开始了战无不败的辉煌战绩。

3、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却落得了一个凄凉的晚景。

4、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5、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非常黑暗,想干大事都要巴结大官。戚继光在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下,攀上了朝廷宰相张居正。他投张居正所好,送很多美女钱财过去,看到戚继光这么体贴,张居正也非常高兴,对戚继光很提携。抗倭胜利后,张居正将戚继光调任蓟辽总兵官。戚继光在北方边境防守蒙古人非常成功,朝廷封他当国防部长和少保的官职。

6、所以戚继光一直都是张居正的亲信,当然他们两个都是相互利用而已,戚继光想利用张居正做事情拿战功,而张居正也需要有这么个人做出事情了给皇帝看,也满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好在戚继光是个做事的人,把每个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

7、张居正确实是非常看重戚继光,下属不听话,就给他换,搭档合不来,也换,戚继光和上司处不拢,还是换,这样七整八弄,把戚继光搞成了一个无人敢惹的角色,当然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戚继光打胜仗奠定了坚实基础,戚继光也确实不负张居正的厚望,以赫赫战功对张居正的重用做出了最好的回报。

8、然而,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蜜月期到万历十年就结束了,因为张居正死了。

9、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开始,对张居正实在是痛恨到了极点的万历皇帝,在清算张居正上真可谓是不遗余力,凡是和张居正有瓜葛的他都要反对,这样清算下来,最终就坑到了戚继光。

10、平心而论,戚继光确实没犯什么错,反而在任上兢兢业业,将边境守得好好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张居正是宰相,谁都想攀高枝,当然也就成为张居正的党羽了。

11、因此,万历十年,戚继光就被调离北方到广东任职去了,虽说级别不变,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对此,戚继光也清楚,但能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去吧,到了晚年,连看病买药的钱都没有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坠落了,最终在孤独寂寞中离开人世。

三、戚继光的生平事迹

1、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2、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3、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4、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5、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6、仙游之战: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追至王仓坪,斩首百余级,不少人都坠于悬崖摔死。余党数千人逃走占据漳浦蔡丕岭。

7、戚继光分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将士攀岩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连俘带杀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死三百多人。

8、北御鞑靼: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9、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10、万历二年(1574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

11、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不久,戚继光因守边功劳,升为左都督。

12、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13、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14、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好了,关于戚继光的资料和戚继光的资料简介50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