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鸡口牛后的意思(鸡口牛后意思相近的成语)

七月网4640

一、求成语“鸡口牛后”的典故、意思

1、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鸡口牛后的意思(鸡口牛后意思相近的成语)

2、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纵横学”。鼓动秦国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

3、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4、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叫张仪的人仍在四处游说“连横”学说,鼓动六国聚集在秦国的周围。在韩国,张仪向韩王施压,说“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

5、苏秦到了韩国后,对韩王说:“韩国领土辽阔,地势险要,为什么要向秦国屈服呢?如果韩国屈服了,秦国一定会今年要一块土地,明年要一块土地,韩国国土毕竟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无止境。有人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韩国跟秦国连横,那就做了牛屁股。连我也为会你感到耻辱的。”

6、韩王听了以后认为苏秦说的有道理,说:“我死也不会向秦国屈服!”苏秦就这样一个一个说服了六国,六国最终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8、《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9、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二、宁为鸡口无为牛後是什么意思 宁为鸡口无为牛後的含义

1、宁为鸡口无为牛後: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2、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3、用法: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

5、相近词:鸡口牛后、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三、鸡口牛后是什么意思啊

1、比喻宁愿做小团体的领袖,而不做大团体中不重要的分子

2、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一“纵横学”。鼓动秦国与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

3、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4、苏秦在游说了赵国和齐国之后,又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国土方圆千里,甲兵数十万众。天下的强弓劲弩,大多数出于韩国。一些著名的弩机,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士兵脚踏发射,可以连射上百发,杀伤力非常强。韩国的剑和载,也极有威力,再坚硬的东西也抵挡不了;而且韩国士兵勇猛,可以以一当百。韩国如此强盛,大王如此贤明,却准备向西面的秦国屈服。这样做,不但国家受辱,天下人也要笑话。臣听说过一个俗语:宁当鸡的嘴巴,也不当牛的肛门。鸡的嘴巴虽小,但是比较干净;而牛的肛门虽大却很臭。如今大王向秦国称臣,和当牛的肛门有什么区别,大王如此贤明,又拥有如此多的雄兵,却背负如此臭名,臣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5、韩宣惠王听到这里,勃然变色,拔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有什么出息,也不能向秦国屈服,就照先生说的办吧。

好了,关于鸡口牛后的意思和鸡口牛后意思相近的成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