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农历中有多少个节气
我国农历一共有24个节气分别是:

1、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2、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3、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4、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于汉代用来指导农事。
廿四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二、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1、立春: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春回大地,它是春季的第一天。
2、雨水:我国多数地区停止降雪,开始下雨且雨量逐渐增加。
3、惊蛰:开始打雷,蛰伏在地下的冬眠动物被惊醒开始出土活动。
4、春分:太阳由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上方,赤道附近昼、夜相等,它是春季的中间一天。
5、清明: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6、谷雨:雨量渐增,适应谷物生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增高,它是夏季的第一天。
8、小满:麦类等作物子粒逐渐饱满,开始成熟。
9、芒种: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收割后开始播种谷、黍、稷等作物。
10、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它是夏季中间的一天。
11、小暑:暑气上升,但还不是最热的季节。
12、大署:暑气最大,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13、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凉爽,它是秋季的第一天。
14、处暑:处即止息,表示暑天到此为止。
15、白露:气温逐日降低,天气转凉,昼暖夜寒,形成白色的露水。
16、秋分:太阳由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上方,赤道附近昼夜同长,它是秋季的中间一天。
17、寒露: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地面的水气遇寒冷天气凝结成霜,降落地面,故称霜降。
19、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寒冷,它是冬季的第一天。
20、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雪量小而不多。
21、大雪:气温逐渐下降,降雪量开始增大,地面出现积雪。
22、冬至: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它是冬季中间的一天。
23、小寒:寒冷的冬天来临,但还未达到最冷的时候。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在九九寒天的第三九,所以有冷在三九之说法。
三、节气和农历有哪些关系
1、节气和农历有密切的关系。农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开始是新月,结束是下一次新月。而节气则是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是太阳到达黄经的特定位置时刻。
2、由于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不同,所以农历和节气的开始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每个农历月的中气(即月的中点)会与一个节气相对应,这个节气就是这个月的节气。例如,农历正月的中气通常会与立春节气相对应,表示春天的开始。
3、以下是2021年的节气和农历月份对应关系表:
4、以下是一张2021年节气和农历月份对应关系的图片: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