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质外交是什么意思
1、皇帝把自己的子女、妻子等家庭成员送到国外。
2、人质外交”的意思就是皇帝、军阀将自己的子女、妻子等亲近家属送到国外,主要是敌对国家,在战略上形成外交妥协。人质外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起源于春秋时期。
3、一般多见于小国表示对大国的臣服,从此外交上处处受制于敌国。春秋初年,郑伯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权于虢公,郑伯怨王,因此周郑交质,“质子”之事,大概由此发端。到了两汉时期,“入侍为质”和“纳质为臣”的现象十分普遍,质子制度就成为两汉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光中国,在古代日本与外国的外交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国家最擅长的就是搞“人质威胁”。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爆发的第一次战争,其诱因就是一位被日本扣押的朝鲜人质。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形势相当复杂,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其中,唐朝支持新罗的主权,日本人则站在百济一方。
4、为了把持百济国的军国大政,日本人扣押了该国的王子扶余丰。公元660年,唐朝与新罗国的联军长驱直入,占领了百济国半境,并俘虏了当时的百济王。百济遗臣跑到日本求助,日本放还了继承人扶余丰,重新接管了百济政权。
5、不过仅三年后,唐军便将百济灭国。从这以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日本人再未染指朝鲜,直至九世纪丰臣秀吉时期,刚刚完成了统一的日本人再次重燃侵略朝鲜半岛的野心。
6、丰臣秀吉亦保留了祖宗的传统,相当精通“人质外交”。在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平定日本期间,为了笼络到势力强大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不但将妹妹嫁给家康,还主动将已年过七旬的老娘送往德川家。靠主动派遣人质的方式,秀吉总算是笼络了德川家康。
二、为什么有说卡扎菲有“人质外交”的说法
2000年4月,在马来西亚一个休假胜地度假的21名西方国家游客被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伊斯兰武装组织劫持到了菲南部的霍洛岛作为人质。卡扎菲受德国和法国之托,利用他在穆斯林中的影响积极进行斡旋,据说利比亚还交纳了1000万美元的赎金,才使这些人质全部获释。
三、外交间两国关系用语都是些什么意思啊
根据找到的比较可靠的信息简单做了整理,如下:1、“伙伴关系”的来源“伙伴关系”的概念始于冷战结束后,北约推行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4年后,北约东扩,欧洲不再提“伙伴关系”的概念,而中国一直沿用“伙伴关系”来定位双边关系。《人民日报》1998年4月刊文称,大国间关系可归纳为3种基本模式,即伙伴关系、结盟关系、非结盟非伙伴关系,中国的“伙伴关系”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关系。2、“伙伴关系”的内涵双方互相尊重、互不为敌,共享利益、同担风险,双方采取切实行动维护并促进相互关系。没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不一定意味着互信一定差,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也不一定在所有问题上都一致。3、我国目前与54个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2013年6月6日)战略互惠关系:日本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合作关系友好合作关系:马来西亚、孟加拉、以色列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沙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朝鲜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菲律宾全面合作关系:澳大利亚战略合作关系:土耳其、埃及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蒙古、印尼、尼日利亚、加拿大、德国、阿根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南非、法国、英国、墨西哥、巴西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尼泊尔、埃塞俄比亚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盟、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阿富汗、斯里兰卡、韩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欧盟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4.中日、中美、中俄关系中日1998年中日曾提出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此后,中日外交经历一系列波折,日本明确不被列入中国外交的“伙伴”序列。2008年,中日确立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中美1997年,中美首脑互访,两国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后来,小布什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陷入低谷。2002年后,中美关系先后表述为“建设性合作关系”、“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美关系定位为:“新型大国关系”。中俄中俄间“伙伴关系”用词独特,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个人觉得,这只是个关系定位,两国的具体关系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的菲律宾,现在因为香港人质事件和岛屿争端,关系冰冷。所谓“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朝鲜,事实上,这几个字远远无法描述中朝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倒是能从和巴基斯坦、俄罗斯的关系描述中,看出中国与他们关系密切。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参考资料:《环球人物》杂志《新京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