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论《家底》可以写其他体裁文章吗比如小说
1、申论不可以写其他题材文章的,只能是从给定的材料中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找出解决的办法。

2、“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3、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4、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二、评论申论《家底》:说说你们都是咋写的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杨骏)今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约60个国家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都已启动了这项工作。而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也将于今年11月1日启动。
动用的人数规模越来越庞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普查手段越来越先进,工作越来越细致,成为当今各国人口普查的共同特点。
印度今年史无前例地指派250万人进行人口普查,并规定用先进技术采集15岁以上公民的十指指纹和虹膜数据。而美国和印尼分别动用70万人采集信息。美国的人口普查更是用上了电子数据收集、智能字符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并拨款140亿美元,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一次普查。
各国用“举国之力”进行人口普查,不仅是调查人口总量等数字那么简单。
人口普查实际上就是摸清人口家底,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所得到的关于人口数量、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等信息将是国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
不知道人口家底,如何进行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不知道人口家底,如何掌握目前的难点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知道人口家底,如何制定详细的国家发展大计?
我们的人口素质如何?男女比例情况如何?年龄结构如何?全国就业人口状况如何?老龄化社会来了吗?这一速度有多快?未雨绸缪,未来国家要制定各类发展政策,都离不开人口普查数据。
没有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比如,只有了解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才能制定教育政策;只有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才能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只有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才能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
对于公民个人来说,完备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政策以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使每个个体都能受到尊重和重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减少贫穷和饥饿,推动教育、卫生和男女平等,有效应对人道主义危机等,都需要有可靠的数据。因此,人口普查利国利民,它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工作,动用了250万人就几十项内容进行普查。这也是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统计内容最详尽的一次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内容的详细程度让人惊叹,除了年龄、性别、工作等基本项目外,是否拥有电话和手机、电脑,是否上网,是否有银行账户等也是调查内容。这是因为印度拥有手机、银行账户以及上网的人数量剧增,政府决定首次把这些项目列入人口普查中。
此外,政府还规定,要采集15岁以上公民的十指指纹和虹膜数据,并启用智能符号识别软件,以最快速度扫描普查登记表,自动收集有关数据。这使本次普查运用的信息技术大大超过了上一次。
其他的普查内容包括宗教、出生地、永久和临时居住地、在某地居住时间长短、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父母亲姓名、与家庭家长的关系等等,甚至连饮用水和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拥有情况也是调查的内容。最后,被调查者还要留下面部影像数据。考虑到印度有超过10亿人口,分布地区极其广泛,如此庞大而细致的调查工作,必须由国家承担,并倾“举国之力”才能完成。
印度官员认为,如此规模的人口普查自然会遇到许多挑战。印度文盲率仍然很高,一些地区有反政府武装活动,而且有几百万流浪人口。此外,由于文化等原因,一些地区的人不轻易接受普查人员的询问。一些地区的人则对普查怀恐惧心理,不愿提供相关数据。这些都需要有十分充足的人力,挨家挨户进行沟通、解释并调查,才能获得确切的信息。
正因对普查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印度政府指派了250万名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和政府工作人员等。其中210万人将携带覆盖全印度的65万张分区卫星地图,从事艰苦的上门实地调查工作。据统计,仅这次为期近一年的普查工作所用纸张就将重达1100吨,而整个普查工作将耗资7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6卢比)。
自从1872年以来,印度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但这次普查的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普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今年4月到9月的住户登记和普查,主要内容是收集详细的人口身份信息和照片,从而建立全国人口信息数据库。第二阶段将是人口数量统计,在明年2月进行。在这一阶段,普查人员将根据第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人口数量统计。
印度的人口一直在稳定增长,2001年其人口为10.28亿,其中大多住在农村,城市人口仅为2.861亿。印度有关官员认为,摸清人口总体情况,包括人口结构和分布等将非常有利于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决策。
据印度媒体报道,普查工作明年3月结束后,所有数据资料将发送至身份证制作机构,随后每个印度公民将拿到一个带有编号的身份证,作为唯一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这将是印度公民首次领取到由政府统一发放的身份证。它将改变过去驾驶证、选民证、护照等证明身份的证件混乱使用的局面。
美国宪法规定,每隔10年对美国人口进行一次全面统计。统计的是“居民人口”,而不只是美国公民。只要是住在美国的居民,不管身份如何,哪怕是在美国访亲探友的,只要超过半年,都被要求完成表格并放入邮资已付的信封寄回。唯一例外的是外国驻美大使及使馆内的工作人员。因为就法律而言,使领馆属外国领土。
正如人口普查局负责普查项目的助理局长丹尼尔·温伯格所说,所有居民,无论其身份如何,都包括在为确定众议院席位而进行的人口统计中,“每个人都必须被计算在内”,而且“法院几百年来一直维持着这一诠释”。
由于记者不少同事认为自己是外国人,两三年便打道回府,因此直接将普查表一弃了之。不过,美国人口普查局可不会将这部分人群遗忘。
6月初的一天,记者正在值班,闻听分社大门门铃响起,打开门,一位自称人口普查员的年轻女性说要找分社一位同事。经过攀谈得知,记者的这位同事寄回了普查表,人口普查员希望通过他了解一下分社未寄表格者的情况。
后来,记者了解到,与上次普查一样,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应答率为72%。从四月下旬开始,人口普查局派出大约70万名人口普查员到未交普查表的人家登门拜访,以确保这些人被统计在内。有些工作人员会在晚间工作,前往无家可归者可能聚集的地方进行统计。人口普查员一般是居民所在社区的人员,大部分为临时雇用,这在短期也提高了美国的非农就业人口数量。
记者收到普查表后的第一感觉是新鲜,打开表格后的感觉更新鲜——原来人口普查的问题可以这么少。表格上只有10个问题,主要涉及4月1日当天有多少人居住在表格所述地址的房屋中、他们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电话及族裔等问题,难怪有媒体称之为“史上最简短的人口普查表”。
为了提高应答率,美国人口普查局采取了多种体贴入微的便民措施。除设计的问题简短外,人口普查表还使用6种语言,另外还可根据要求提供60种语言的协助。温伯格表示,“与英语不是自己母语的人取得联系是一个挑战。但不论多困难,我们都作出实际努力去联系所有人。”
由于许多没有合法证件而居住美国的移民可能会害怕同联邦当局打交道,美国人口普查局努力通过广告、与社会活动人士、少数族裔教会领袖以及其他得到移民信任的各方合作,努力与不愿意接受普查的人取得联系。
温伯格表示,人口普查局将尽全力为调查问卷应答者的身份保密,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普查局工作人员“庄严宣誓为这些信息保密”。
温伯格指出,美国国家档案馆分享人口普查局的信息数据,但”他们同样承诺保密”,个人记录在72年内不对外公开,这些老资料可以成为家谱研究等许多宗谱研究的基础。
对普查表漠然处之并非明智之举,周边社区的公共“福利”很可能受到影响,因为美国联邦政府根据普查数字来确定联邦每年逾4000亿美元的公共经费将如何分配。
这些资金用于支付医院、就业培训中心、学校、老年人中心、救急服务以及兴修桥梁和隧道等公共设施。州政府、地方政府则根据人口普查信息为众多项目规划并划拨资金,用于新修学校、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建筑,提高高速公路安全,建立公共交通系统,修建新公路和桥梁,确定警察和消防部门的地点。社区机构则依据人口普查信息来制定社会服务计划、社区活动项目、老年人午餐计划以及建立托儿所等。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决定在哪里建造工厂、购物中心、电影院、银行和办公室,这些决策常常能创造就业机会。
人口普查还对美国的“代议制”产生巨大影响。人口数字决定了一个州在联邦众议院中的代表人数。人口越多,在众议院的代表人数也越多,进而也具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三、如何写好申论题目
1、怎样写好申论作文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用论据进行论证,申述,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公务员考试申论就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申论的本质:公务员的思维方式。
2、步骤/方法步骤一: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申论的备考
3、一、复习的初始阶段——研读教材,知识储备在这一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申论考试,打好申论考试的全面基础。这个阶段考生要做的是掌握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全面系统研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专项教材,把基础打牢。
4、二、夯实基础阶段——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建议大家认真熟读、精读30余篇申论范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这些积累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5、三、动手演练阶段——演练历年真题,展开实战较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答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申论考试,多写是个硬道理。在这一阶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动笔去写,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标准表述,强化语言规范,记住评分标准,在演练中形成自己的作答思路和写作风格。对我们的范文进行分类,总结,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
6、步骤二: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引论
7、申论文章的一种典型结构----七段论引论→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结尾
8、引论是指文章的开头,开头部分应该怎样写,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讲求开门见山,一般用一两个自然段引出主题。申论文章要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开头,同时开头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9、第一,引用名言开头这里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中的引用部分要尽可能是“时代最强音”,因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瞻远瞩、统领全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反复调查研究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当然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申论文章有力的论据。
10、第二,举例开头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材料中的,也可以是世人皆知的材料以外的内容,但一定强调事例本身的说服性、典型性。这里再强调一点,开头所举事例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精练、举例典型、直入主题。
11、第三,直接分析论述开头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申论文章讲求时效性,直接深入论述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真正“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强调一点,直接将分析论述开头,就更要强调分析的深入性。
12、步骤三: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主题
13、深入分析问题是申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论文章写作时,一般情况下,要将所述观点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群众基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体现时代主旋律和我国基本政策思路。比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兼顾的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可以说任何申论文章都应该上升到这一高度分析问题。
14、申论文章的分析部分一般可以就主题的以下5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
15、分析主题,要准确把握重点,同时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讲,凡是作为申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既然是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往往就需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分析。将问题的关键实质准确把握住,并且将问题准确、合理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的思想政策高度,或者上升到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未来等高度是申论文章分析问题的重要技巧和要求。但也不能牵强地上升到科学发展观或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高度。而是要有理、有力,有充分的论证作为前提。
16、步骤四: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文章对策
17、在申论文章中不能仅仅提出对策、罗列对策的条目。申论文章终究也是一篇文章,不能如答政治题那样仅是条目的罗列。这样就不能称作是一篇文章了,更不可能是一篇好文章。一般情况,申论文章要对其涉及到的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对策的论述决不能是空洞的语言,诸如:“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气氛”等等。也不能仅写“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等等。这样空洞的语言肯定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18、下面将就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对策分析进行详细讲解。
19、一、不仅要论述“要做到什么”,很多情况还要适当分析“怎样做到”。
20、申论主题都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已经一帆风顺的事情不会作为申论主题。提出对策要就对策应该如何实施进行一定分析。
21、二、有些情况,可以对具体措施的意义进行分析。
22、有一些情况,我们可以对对策的具体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更利于统一思想、发挥对策的作用。或者直接地说,更能够反映出考生对对策的深入认识。对于对策意义的分析,篇幅不能过长,因为它本身不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分析,而仅是对某一具体对策的意义分析。所以既要深入、准确,又要精辟、简练。
23、有一些对策,特别是我们重点谈论的对策,为了能将如何实施对策或者是实施对策的意义说得更加深入、准确、明了,也可以采用联系实际举例的方法进行阐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举例一定要针对性强。例子应该非常直接、有力地说明问题。(二)实例可以从给定材料中找,也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具体实例。(三)实例的论述要简明扼要,不能占太大篇幅。
24、四、对于涉及到的问题可以用列举法来进行说明。
25、对策论述中可能有很多情况要涉及到我们在哪些方面去做,或者针对哪些方面采取哪些对策。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提倡使用列举的方法予以说明,因为使用列举的方法可以把问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全面的阐述出来。这当然是考生认识问题比较全面的一种表现。而实际上阐述全面的文章,其价值就更高了。
26、五、可以对对策的实施难度、难点、重点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27、对策的论述当然也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针对对策的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难点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当然是对策论述过程中所提倡的。
28、步骤五: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结尾
29、平时经常用“凤头猪肚豹尾”六个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这句话当然也适合申论文章的写作。申论文章尤其强调结尾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响亮有力。同时要言简意赅,要有一个响亮有力“豹尾”。
30、这里重点强调一点:与其它文章不同的是,申论文章在结尾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申论文章不强调其可读性,当然不需要像一些艺术性的文章在结尾留有悬念。有些小说,甚至结尾又重新制造的悬念,给人感觉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申论文章也不提倡像新闻稿件、新闻综述、杂文、普通议论文那样,结尾给人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感觉。申论文章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考生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
31、步骤六:申论文章写作高分技巧之题目
32、申论考试很多是命题作文。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定了文章题目,那么当然就不用考虑文章题目的问题了。这里再提醒一下大家,申论考试“以××××为主题”和“以××××为题”是不同的。“以××××为主题”当然是说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写作,而“以××××为题”就可以将它等同于“以××××为题目”。也就是说“以××××为题”已经是命题作文了。
33、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常用的申论文章标题方法
34、谈×××××浅谈×××××试论×××××浅论×××××这些当然可以,比如《浅谈高等教育改革》、《浅谈农民工问题》、《试论反腐倡廉工作》等等。这样的题目也完全可以。考场之上,情急之下,一时没有比较好的创意,完全可以使用这样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至少比由于追求标新立异而造成了有跑题之嫌、有思想认识上的不准确之处的题目要好得多。
35、第二个类型,“做法+意义”型
36、比较典型的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驾护航》、《弘扬民族文化,阴翳千秋后代》、《维护生态安全,确保经济命脉》等等。“做法+意义”这种形式的标题也是可以在考场上运用的标题形式,也比较容易在考场上进行创意,是考场上可以采用的。
37、这里所说的名人名言,最好是时代的最强音。例如:《教育是民族的基石》、《就业是民生之本》、《诚者,天之道也》等等。这样以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当然是可以的。
38、直接型的标题在申论考场上当然也可以使用。比如:《打造创新经济》、《坚决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等都是直接型的申论文章题目。
39、例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生命的源泉》等等。这样的标题相对来讲更有文采,但是创意难度较大,不提倡考生在考试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意文章的题目上,因为创意不慎容易起副作用。一个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会判阅上千份考卷,对绝大多数类似的创意会反复见到,会有审美疲劳,没有什么新鲜感。对印象分数没有太大的影响。
好了,关于申论 家底和申论家底是哪年的题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