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4)
1、二十六日晨餐后,日色霁甚。南溯湘流二里,渡一溪为太平堡,有堡、有营兵焉。〔东西〕山至是开而成巨坞,〔小石峰一带,骈立湘水东。〕又南二里,曰刘田。又南二里,曰白龙桥。又三里,逾一小岭,曰牛栏。二里,张村。又一里至庙角,饭于双泉寺,其南即灵川界。又南二里,东南岐路入山,其东高峰片耸,曰白面山。又南二里,渡一桥,湘水之有桥自〔此〕。循左山行,南二里,为田心寺。又南一里,古龙王庙。又南一里,有一石峰峙立东西两界之中,曰海阳山。有海龙庵,在峰南石崖之半。海龙庵已为临桂界。海龙堡在西南一里,东入山五里为季陵,西十五里,过西岭背为龙口桥,东北五里读书岩、白面山,西北十五里庙角,南五里江汇。先是,望白面山南诸峭峰甚奇,问知其下有读书岩,而急于海阳,遂南入古殿,以瓦磨墨录其碑。抵海龙虎,日已薄崦嵫,急卸行李于中。乃下山,自东麓〔二洞门〕绕北至西,入龙母庙,已圮。即从流水中行,转南,水遂成汇,深者没股。庵下石崖壁立,下临深塘。由塘南水中行,转东登山。入庵,衣裈(裤子)俱湿,急晚餐而卧以亵衣(内衣)。是庵始有佛灯。
2、〔海阳山俱崆峒通空洞贮水。水门二:南平,西出甚急。东旱门二,下一二尺,即水汇其中,深者五六尺。山南水塘有细流,东源季陵亦下此。则此山尚在过脊北,水俱北流,惟为湘源也,漓源尚在海阳西西岭角。〕
3、二十七日晓起,天色仍霁,亟饭。从东北二里,田心寺,又一里,东入山,又一里,渡双溪桥。又东一里,望一尖峰而登。其峰在白面之西,高不及白面,而耸立如建标累塔,途人俱指读书岩在其半,竟望之而趋。及登岭北坳,望山下水反自北而南,其北皆山冈缭绕,疑无容留处,意水必出洞间。时锐(急切)于登山,第望高而趋,已而路断,攀崖挽棘而上。一里,透石崖之巅,心知已误,而贪于涉巅,反自快也。振衣出棘刺中,又扪崖直上,遂出其巅。东望白面,可与平揖;南揽巾子,如为对谈。久之,仍下北岭之坳,由棘中循崖南转,扪隙践块而上,得峰腰一洞,南向岈然,其内又西裂天窟,吐纳日月,荡漾云霞,以为读书之岩必此无疑;但其内平入三四丈,辄渐隘渐不容身,而其下路复蔽塞,心以为疑。出洞门,望洞左削崖万丈,插霄临渊,上有一石飞突垂空,极似一巨鼠飞空下腾,首背宛然,然无路可扪。逐下南麓。回眺巨鼠之下,其崖悬亘,古溜间驳,疑读书岩尚当在彼,复强静闻缘旧路再登。至洞门,觅路无从,乃裂棘攀条,梯悬石而登,直至巨鼠崖之下。仰望崖下,又有二小鼠下垂,其巨鼠自下望之,睁目张牙,变成狞面,又如猫之腾空逐前二小鼠者。崖腰有一线微痕可以着足,而下〔仍峭壁。又东有巨擘一双作接引状,手背拇指,分合都辨。至其处,山腋痕绝不可前。乃从旧路〕下至南麓,夸耕者已得读书岩之胜。耕者云:“岩尚在岭坳之西,当从岭西下,不当从岭东上也。”乃从麓西溯涧而北,则前所涉溪果从洞中出,而非从涧来者。望读书岩在水洞上,急登之。其洞西向,高而不广,其内垂柱擎盖,骈笋悬莲,分门列户,颇幻而巧。三丈之内,即转而北下,坠深墨黑,不可俯视,岂与下水洞通那?洞内左壁,有宋人马姓为秦景光大书“读书岩”三隶字。其下又有一洞,门张而中浅,又非出水者。水从读书岩下石穴涌出,水与口平,第见急流涌溪,不见洞门也。时已薄午,欲登白面,望之已得其梗概,恐日暮途穷,不遑升堂入室,遂遵白面西麓而南。二里,过白源山,又二里过季陵路口,始转而西。一里,随山脉登海阳庵,饭而后行,已下午矣。
4、由海阳山东南过季陵东下,入堂溪桥,遂由塘南循过脊西行,一里,为海阳堡。由堡西南行,则堡前又分山一支南下,与西山夹而成两界,水俱淙淙南下矣。随下一里,则西谷中裂,水破峡而出,又罗姑与西岭夹而成流〔者,皆为漓水源矣。〕越之,循水西南下三里,为江汇。于是水注而南,路转而西,遂西逾一岭,一里,登岭坳。三里,西循岭上行,忽有水自东南下捣成涧,路随之下。又一里,直坠涧底。越桥南,其水自桥下复捣峡中,路不能随。复逾岭一里,乃出山口,又西南行平畴中,二里,抵涧上。〔西有银烛山,尖削特耸,东南则石崖正扼水口也。〕乃止宿于黄姓家。
5、二十八日平明,饭而行。二里,西南出涧口,渡水,逾一小岭,又三里得平畴,则白爽村也。由白爽村之西复上岭,是为长冲。五里,转北坳,望西北五峰高突,顶若平台,可夺五台之名。又西五里,直抵五峰之南,乱尖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其阳即为镕村,墟上聚落甚盛,不特山谷所无,亦南中所(少)见者。市多鬻(yù卖)面、打胡麻为油者,因市面为餐,以代午饭焉。〔东南三十里,有灵襟洞;南二里,有阳流岩云。〕又西五里为上桥,有水自东北丛尖山之南,西过桥下,即分为二。(一南去,一西去)。又西南〔穿石山腋,共〕三里,过廖村。其西北有山危峙,又有尖丛亭亭,更觉层叠。问之,谓危峙者为金山,而其东尖丛者不能名焉。又二里,有水自金山东腋出,堰为大塘。历堰而西,又三里,复穿石山峡而西,则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石峰之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仅半尺。诸峰倒插于中,如出水青莲,亭亭直上。初二大峰夹道,后又二尖峰夹道,道俱叠水中,取径峰隙,令人应接不暇。但石俱廉厉凿足,不免目有余而足不及耳。其峰曰雷劈山。以其全半也;曰万岁山,以尖圆特耸也。其间不可名者甚多。共五里,始舍水磴而就坦坡。又五里,姑得平畴,为河塘村,乃就村家瀹茗避日,下舂而后行。河塘西筑塘为道,南为平畴,秧绿云铺,北为汇水,直浸北界丛山之麓,蜚晶漾碧,令人尘胃一洗。过塘,循山南麓而西,五里,渡一石梁,遂登冈陀行。又五里,直抵两山峡中,其山南北对峙如门。北山之东垂,有石峰分岐而起,尖峭如削,其岐峰尤亭亭作搔首态,土人呼为妇女娘峰。崖半有裂隙透明,惟从正南眺之,有光一繖通“闪”,少转步即不可窥矣。南山之首,又有石突缓,人行其下,左右交盼,亦复应接不暇。时日色已暮,且不知顾仆下落,亟问浮桥而趋。西过大石梁,再西即浮桥矣。漓水至是已极汪洋,北自皇泽湾(即虞山下)。转而南,桂林省城东临其上。(城东北隅为驿,在皇泽湾转南之冲,其南即城也。城之临水者,东北为东镇门,南过木龙洞为就日门,再南出伏波山下为桂水门,又南为行春门,又南为浮桥门。此东面临流者,自北隅南至浮桥共五门。北门在宝积、华景二山)。浮桥贯江而渡,觅顾仆寓不得,遂入城,循城南去,宿于逆旅。
6、二十九日从逆旅不待餐而行。遂西过都司署前,又西,则靖江王府之前甬也。又西,则大街自北而南,乃饭于市肆。(此处肉馒以韭为和,不用盐而用糖,晨粥俱以鸡肉和食,亦一奇也)。又南登一楼。(其楼三层,前有石梁,梁东西大水汇成大沼。自楼上俯眺,朱门粉堞,参差绿树中,潮水中涵,群峰外绕,尽括一城之胜。中层供真武像)。时亟于觅顾仆,遂转遵大街北行,东过按察司前,遂东出就日门。计顾仆舟自北来,当先从城北濒江觅,而南从城下北行。已而城上一山当面而起,石脚下插江中,路之在城外者,忽穿山而透其跨下,南北岈然,真天辟关津也。〔西则因山为城,城以内即叠彩东隅。〕穿洞出,下临江潭,上盘山壁,又透腋而入,是为木龙洞。其洞亦自南穿北,高二丈,南北透门约十余里。其东开窗剖隙,屡逗天光,其外濒江有路,行者或内自洞行,或外由江岸,俱可北达。出洞,有片石夹峙,上架一穹石,其形屈曲,其色青红间错,宛具鳞腮,似非本山之石,不知何处移架于此。洞北辟而成崖,缀以飞廊,前临大江,后倚悬壁,憩眺之胜,无以逾此。(廊上以木雕二龙插崖间,北压江水。廊北有庵、有院)。又循城溯〔江〕北一里,过东镇门。又北过城东北隅,〔为东江驿。驿东向,当皇泽湾南下冲。〕入驿,问顾仆所附江舟,知舟泊浮桥北。出驿,北望〔皇〕泽湾,有二江舟泊山下,〔疑顾仆或在此舟,〕因令静闻往视,余暂憩路口。见城北隅,俱因山为城,因从环堵之隙,退视其下,有一大洞北向穹然,内深邃而外旁穿。有童子方以梯探历其上,盖其附近诸户积薪贮器,俱于是托也。恐静闻返,急出待路口。久之不至,乃濒江北行觅之,直抵泊舟之山,则静闻从松阴中呼曰:“山下有洞,其前有亭,其上有庵,可急往游。”余从之。先沿江登山,是为薰风亭。(曹学佺附书)。亭四旁多镌石留题,拂而读之,始知是为虞山,乃帝舜南游之地。其下大殿为舜祠,祠后即韶音洞,其东临江即薰风亭。亭临皇湾之上,后倚虞山之崖。(刻诗甚多,惟正德藩臬〔niè〕王骥与同僚九日登虞山一律颇可观。诗曰:“帝德重华亘古今,虞山好景乐登临。峰连大岭芙蓉秀,水接三湘苦竹深。雨过殊方沾圣泽,风来古洞想韶音。同游正值清秋节,更把茱萸(zhūyú一种植物,可作酿酒料,其味特异,清明节喝此酒,有思亲之意)酒满斟。”)由亭下,西抵祠后,入韶音洞。其洞西向,高二丈,东透而出约十丈。洞东高崖崭绝,有小水汇其前,幽泽嵌壁,恍非尘世。其水自北坞南来,石梁当洞架其上,曰接龙桥。坐桥上,还眺〔洞〕门崖壁,更尽峥嵘之势。洞门左崖张西铭栻刻《韶音洞记》,字尚可摹。仍从洞内西出,乃缘磴东上,有磨崖,碑刻朱紫阳所撰《舜祠记》,(为张松建祠作)。乃吕好问所书,亦尚可摹,第崖高不便耳。从此上跻,有新叠石为级者,宛转石隙间,将至山顶,置静室焉,亦新构,而其僧已去。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乃与静闻解衣凭几,啖胡饼而指点西山,甚适也。久之,舜殿僧见客久上不下,乃登顶招下山待茶。余急于觅顾仆,下山竟南,循旧路,二里入就日门。从门内循城南行半里,由伏波山下出桂水门,(门以内为伏波祠,门以外为玩珠洞)。由城外南行又半里,为行春门,又南半里,为浮桥门,始遇顾仆于门外肆中。时已过午,还炊饭于城内所宿逆旅。下午,大雨大至,既霁,乃迁寓于都司前赵姓家,以其处颇宽洁也。
二、一篇游记100字
1、西冲游记星期六,我们去西冲小岛上玩。上午,我们在西冲对岸的沙滩上玩。我和张雨琦搭了一座城堡,我们俩个搭完了城堡,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和张雨琦还想在搭建一个城堡,但是我想吃比玩重要,所以我们还是先去吃饭。下午,我们坐摩托艇去西冲小岛上捉螃蟹,我捉了好长时间一只螃蟹都没捉到,有一位叔叔看我很着急,于是就送了我一只螃蟹。我还想抓小鱼,可是我找不到小鱼在哪里?我只好找一个瓶子,装好水,把小螃蟹放进去,再把陆地上检到的海草也放瓶里。然后我和老师,同学们,家长们拍照。随后,我们在树上绑吊床,躺在上面玩,玩完后我们去吃烧烤。我吃了些羊肉串,鸡腿和鸡翅膀,还吃了丸子,最后喝了两碗粥。吃完饭后,我们去做游戏,游戏的名字是:传球表演。游戏的规则是:分成A,B组,家长背着小朋友,小朋友用勺子舀小乒乓球,不能掉到地上,那组掉到地上那组就算输了,随着音乐的字传球,音乐停后,球传到谁的手中,谁就要上来表演节目。球没有传到我的手中,我没有上去表演节目,在节目表演完后,我发现王宇涵表演的节目《玫瑰花开》最棒。最终是A组获胜,发的奖品是公仔。游戏做完后我们就回家,我们在车上睡了一觉就到家了。
2、今天天气晴朗,万里碧空,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爸爸带着我们到里南去爬山。一路上,我看到了美丽的玉兰花,田野上小牛在吃草,我还看到了高高的山同。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山上出发,一路上,我很高兴,一会儿跑着,一会儿跳着,路边的野花好象在跟我点头微笑。我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一直坚持到底,爬到了山顶。这次爬山直是有趣极了!
3、达目的地后,我们一路走去,到了海洋剧院。
4、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声,训练有素的海狮登场了。
5、刚一上场,它就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6、主持人问它,你要给大家表演什么呀?谁知它却摇了摇头,表示还没想好。
7、过了一会儿,它可能想好了,便倒立行走起来。
8、主持人又叫它表演顶球﹑主动扔垃圾等,引得观众一片喝彩。
9、白鲸登场了,潜水员下水后,它便和潜水员玩了起来,还使劲顶潜水员。
10、最后,演员们的“老大”——海豚登场了。
11、它们刚一上场,就一下子跃出了水面,博得观众的一片掌声。
12、接着,他们又唱起了悦耳的歌,像小娃娃的笑声。
13、随后,它们又一次高高跃起,顶了一下皮球。
14、然后,它们在水中跳起了舞,一会儿倒立游动,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溅起水花,让观众们大开眼界。
15、玩时目不暇接演出结束后,我们小组便自由活动。
16、我一进入馆内,就见到几条庞然大物。
17、我问王主锋:“这是鲨鱼吗?”他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中华鲟啊!”我能不看成鲨鱼吗?你看,它最大的长四米,最小的也有一米,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虎视眈眈,如此威风凛凛,颇有王者风范,就连鲨鱼也一定视为吴下阿蒙,见一眼中华鲟也得甘拜下风了。
18、出馆后,我们又看了许多古生物化石。
19、其中,一种叫卷尺鲨的古生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嘴向外旋,真不知道它是如何捕食的。
20、转眼一望,几只蝠鲼映入了我的眼帘。
21、它们身体扁平,长着一根尖尖的尾巴,身宽却有一米多。
22、但这还算是幼小的,成年蝠鲼身宽一般有一米多!之后我们又看了许多海洋生物,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3、归时心情复杂短短几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都十分恋恋不舍。
24、回来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脸上不知是雨水、汗水还是泪水,
25、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
26、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27、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
28、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29、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
30、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
31、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
32、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千形百状。
33、 My trip of beijing is fabulous.The Great Wall is my first stop and it is spectacular, pletely worthy of the name. of course i took some photos there.next I went to Tian'an Men,where i also saw our great chairman Mr Mao Zedong's photo.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In the noon,I eat the famous Beijing Roast Duck.it is very delicious and i enjoyed it very much. after had the satisfied meal i went to see Beijing oper which is very famous all of the world. then a very important thing---i bought nice gifts for my parents,at last, I e back Xiang fan by train.打了这么多给个辛苦分吧
34、其实我的情终有一天会化作沉默的大山融入脚下的这片土地,其实我的情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家乡的土地。
35、风尘仆仆的我走下汽车的那一刻,一阵卷着黄沙的狂风吹来,它向到来的人们打着招呼告诉人们你来到了黄土高坡。
36、熟悉的气息,没错,这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曾经生活过的家乡。
37、脚踩着松软的土地,耳听着小鸟的鸣叫,沿着小河,我踏上了向消逝在记忆中的老屋迈进的旅程。
38、这时我总会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几句,心中总有淡淡的苍凉,淡淡的忧伤,记忆如风一样吹过!走在寂静的田野上,我轻吻着潺潺流过的小河,它没有江南的清爽透彻,她不是人们眼中那惹人喜爱的江南女子,他只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汉子!它流过的地方没有江南圆滑的雨花石只有那混在沙石中的尖沙利石,可它仍将它们一一磨平。
39、混合着沙石的河水使你看不到他的底部,随手抓起路边的石子使劲的向他抛去,你只能听到那沉闷的“咚”的一声。
40、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你总是捉摸不透他。
41、河水悠然的在林中流过,其实并不能称为树林,那只是孤零零的几棵老树。
42、穿越千年而来的飒爽的清风在他们间穿来穿去,那从遥远的西北地区而来的清风带着特有的体温盘旋在它们的上空,它们只是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不曾动摇,时刻欢迎着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张开它们的双臂来一个大大的拥抱“你终于回来了!”。
43、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衣,因此不是西方印象派大师的杰作而是那明清山水画派大师笔下恬淡悠远富有禅意的秋树。
44、我离开的时候正值深秋,树上的叶子还未剪断那份思念,依然在风中摇曳着那份牵挂。
45、远方的天空很悠闲的飘荡着几朵白云,迈着蜗牛的步伐踱来踱去同时变化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向我打着招呼。
46、我只是笑笑专注着看着那恬淡的蓝天,不知它是怎样在肆虐的黄沙下保持着它的蓝的同时又保证了云的白!看着只有在这高原才能见到的没有任何杂质的深蓝的天空我忽然有一种冲动。
47、想要亲近它,真想纵身一跃,跃入天池一般的天空畅洗一翻,从肢体到灵魂。
48、顺便再问一问它是怎样保持那纯洁的!每当阳光在背后一寸寸落下时,夕阳就将天染成金黄色。
49、有时小孩子一淘气起来就会偷偷的拿上阿爸的打火机将云朵点燃。
50、这时我喜欢独自静坐,坐在高处且听风吟。
51、手把浓如秋雨的惆怅,独自一人抚摸风的伤痕。
52、我喜欢静静的沉默,每当初夏来临我总是一坐就坐到月上西头。
53、蟋蟀、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想成一片,编织成一个古老的童话。
54、我的心中老是飘起小时候与姥姥生活的那段日子;老是飘起“听妈妈讲那回去的故事”这首古老的歌。
55、家乡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一个人走的越远那根弦就越紧。
56、因为长的越高的树其根必扎的越深。
57、面对空旷的山谷,感受着大山巍峨不动的气势,我想放声呐喊!但我不会大喊“家乡,我爱你”我只会大喊“妈妈,我回来了”!
58、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9、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
60、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61、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62、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
63、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64、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65、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66、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67、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
68、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69、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70、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
71、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
72、“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
73、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
74、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
75、全县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数百处。
76、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
77、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
78、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
79、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
80、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
81、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
82、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
83、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
84、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85、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86、皖南民居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围合一个很小的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
87、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
88、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是木质的太师壁,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
89、太师壁的前面放置长几、八仙桌等家具。
90、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为装饰。
91、游广州宝墨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那里风景迷人,四季都别有一番的特色。
92、春晨如水,夏夜如火,秋天如风,冬日如雾,是有名的人间仙境。
93、三年级时,我随着秋游队伍来到了那个美丽如画的风景区。
94、进入宝墨园,走下阶梯,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大鱼塘。
95、鱼塘的栏杆是用坚石精雕而成的,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腾,有鲤鱼、天龙、鸟儿等等。
96、这些图腾不仅个个活灵活现,而且全都巧夺天工、无与伦比,似乎是真的一样。
97、观赏完鱼塘的栏杆,我又把视线转到鱼塘里,里面装着满满的水,绿幽幽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淡淡的蓝光,美极了!哇,还有鱼儿呢!小的,大的,五颜六色的。
98、有红色、白色、黄色、银色、黑色……这些彩色的鱼儿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它们几百条挤做一堆相互抢夺游人投下来的鱼饲料。
99、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像许许多多闪亮的眼睛,偷窥着四周的游人。
100、绕过鱼塘,我走进了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白瓷墙壁包围着红砖撑柱,周围种着绿荫荫的大榕树,很美。
101、走在长廊上,我仿佛置身于古代园林的走廊上,可以听见鸟儿晨醒,露珠翻滚滴落的声音,那是大自然的呼唤。
102、走出长廊,绕过几个鱼塘和商店,我看见了一条弯弯的小溪流。
103、小溪流的水很清,很浅,可以看到溪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鹅卵石。
104、鹅卵石很漂亮,个个圆润爽滑,特别是白色和黑色。
105、白色白得晶莹,白得剔透,在缓缓溪水中波光流转,如白玉般工益精湛。
106、黑色黑得纯净,黑得唯美,在鱼儿的嬉戏中相映成趣,如栀子般清纯丽人。
107、脱下鞋子,挽起衣袖和裤管下水捉鱼,踩在硌脚的鹅卵石上,鱼儿亲吻脚边,溪水穿过脚趾,轻轻地洋溢着快乐而宁静的气息,嗅着阳光散发出来的蓬松泥土的气息,真舒服呀!继续遨游宝墨园,我来到平如镜,翠如玉的清平湖上的紫洞舫。
108、紫洞舫弦歌袅袅,湖面上紫带虹飞。
109、紫洞舫是一座红木制成的船舫,它停泊在清平湖中,一共两层。
110、门上挂着一块黑木,上面用黄色颜料写着四个工整大方的大字,招牌下镶着一些西西方方,金黄色,凹凸不平的东西,精致又雍容华贵。
111、全舫共有10个挂落,雕梁画栋的,有许许多多的通花雕刻,雕刻出来的花鸟虫鱼各具风姿、豪华夺目,可真算得上是栩栩如生了。
112、船舫内还摆着许多宫廷梨木桌椅,使整个紫洞舫都贵气逼人起来。
113、船舫内还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精彩片段的雕刻,十分逼真,雕工精湛,堪称绝品。
114、从红木长廊走进玫瑰园,迎面扑来一阵芬芳迷人的玫瑰香,我心旷神怡,贪婪地用力吸了吸鼻子,似乎想把所有的玫瑰香都吸进身体里。
115、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朵碗口大的白玫瑰,静静地欣赏着这好几大片的玫瑰花丛。
116、这些玫瑰花真好看!有红的,有粉的,有白的,有黄的,婀娜多姿,少数含苞欲放的,似乎是要把花骨朵儿都撑裂开来才罢休似的。
117、那些正在怒放的玫瑰花,花瓣一片片地展开着,越缩越小,有些都小的看不见了。
118、这些玫瑰花,小的可爱,大的美丽,都很好看。
119、有迷乱的妖,噬骨的媚,它们摆动着自己翠绿柔软的腰肢,尽情地媚惑天下,使整个园林都妖异了起来。
120、后来,我又逛了荷花胜境,后来,我还一直在赞叹:“荷花胜境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宝墨园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到古代园林的美,还能使我们了解到中国美景和艺术的精华,它是番禺璀璨的明珠,也是让我们所有人流连忘返的圣地……
121、昨天早上,妈妈和我一吃完早饭就出发去西游洞了。
122、我们买了门票,就去了西游洞,西游洞有2000米长。
123、洞里温度很低,有很多钟乳石和石笋,那些钟乳石外面是黑的但中间是白的,还不时地滴下一滴滴水珠。
124、洞里彩灯辉映把洞内各种各样的石头照的五彩缤纷。
125、观音洞真是礼佛拜祖的圣地,洞里佛陀云集、佛光普照。
126、最深处有一座高10米的观音仿真人亭亭玉立,十分壮观。
127、但我觉得最好玩最***的还要数“鬼国天宫”了。
128、一进去,我就听见里面有鬼叫声、尖叫声、还不时的传来幽幽的说话声。
129、那里连灯都没有,我们只能用手机微弱的荧光照着走,我们和八九个旅客走到了一个小房间里那房间里没有门只有一个洞。
130、没有人敢钻,怕有机关最后有个人那手机往那洞里一照,一看没什么,才钻了过去。
131、过去后是一条走廊,接诊又是一个小房间,那房间里有很多骨头,还有一个吊在空中荡来荡去的假人。
132、出了房间就有一个扮阎王的给了我们一张纸上面有一些字还有一个章。
133、我们就上了楼就来到了天宫,可那玉帝不在,我们就出去了······到了下午六点,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134、王顺山游记王顺山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内,距离县城不足100公里,据说有黄山之秀,华山之险,传说因为孝子王顺而得名,慕其名已久,也为孝子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乎想去游览了。
135、匆匆吃过早饭,我们一行10几个人,经过1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王顺山下了。
136、向山上望去,起伏的山峦像笼罩在云雾中,到处是山花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玉,黄的像锦,松柏苍翠欲滴,远远望去,整个山峰像一位披着面纱的害羞的少女,美妙极了。
137、拾级而上,便听到叮咚叮咚的泉水声了,顺山势而下,时而形成一潭深水,时而在岩石上翻卷起小小的浪花,时而形成小小的瀑布,这山因为有了水而显得更加有生气了。
138、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灵,我不知道这山里的神仙是否还在,我想这山的灵气也缘于此吧!首先到达的是玉女潭了,虽然说是人工做成,丝毫没有做作的成份,和山的秀丽配合的相当和谐,水清澈见底,鱼在水里悠闲的游来游去,对大批的游人好象从不在意,也没有人去垂钓,真想也做那潭底悠闲自在的鱼儿了。
139、孝子祠是后人为孝子王顺修建的,里面有王顺侍奉母亲的泥塑。
140、传说王顺的母亲死的时候,给儿子遗言要把她葬在山顶,王顺就一簸萁一簸萁将土担到山顶埋葬母亲,真可谓孝子,被后人一直称诵。
141、走着走着,石头台阶变得不那么整齐了,全部是用石头直接垒起来的,接合倒也算可以,听说蓝田县多玉石的,说不定这脚下的石头里就有玉呢,可惜我不是神仙,看不出来玉在哪里,要不也找个和氏币什么的。
142、忽然看到有崖壁上有文人留下的“望中风景诗中画”的诗句,朋友介绍说这是描述王顺山的,意思大概是王顺山风景秀丽,像诗中说的画一样。
143、还未到最高峰,我已感受到它的秀丽了,登高望远应该更有一番滋味吧!山势越来越险峻,路越来越难走,经过2个小时的奔波,终天到达了第一观景台,从这望去,我们已经高高在山了,山门被我们甩在了后面,索道也在我们脚下,群山烟雾弥漫,对面高高的山峰真插云端,观景观台一侧是悬崖峭壁,向下看真是万丈深渊,真有华山之险。
144、看一下游览地图,还没有到一半,孔雀岭,西峰还在高处,还真想“一览众山小,会当岭南绝”,于是鼓起勇气,和朋友们一起向更高处进发。
145、到达刃峰时我才明白那为什么叫刃峰了,峰顶像一把匕首高高矗立,真像一把刀刃,峰面较薄,很少有人能从侧面而过,像我自认为胆大的人也只好望峰兴叹了。
146、峰回路转,又到了另外一个山峰,从那圆圆的石头上爬过去,就到了悬崖边,一颗松树枝干伸出,是绝好的座位,我还美滋滋的坐上去玩了一会,现在想起就后怕,后面就是悬崖峭壁,万一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147、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来到了孔雀岭及西峰,这里海拨2180米,说起来比华山还低点,但华山因为多年的建设,道路也比较宽阔,台阶整齐有序,而这里由于资金的问题,有些路线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因而显得比较险了。
148、但这也正是它的秀丽之处,呈现在大家面前是大自然的原貌,让喜欢亲近大自然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149、站在西峰上,对面高大的秦岭矗立在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空气异常的新鲜,据介绍王顺山含氧量是西安市的5倍,四季宜人,尤其在夏季,是纳凉避署的好地方。
150、我都留连忘返了,真是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
151、“十里不同天”说的就是这山里的气候,你瞧,刚才在峰顶还是晴空万里,现在这个谷底却是阴云密布,不会儿就象线一样的小雨下了起来,原来这老天也懂得游人的心情,适时的淋浴一下。
152、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雨渐渐的停了,迈着轻快的步子,我们下山了。
153、在我们欢快的笑声中,带着对王顺山的无限眷恋,带着朋友们的祝福,我们离开了。
154、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登上王顺山,再次感受它的鬼斧神工,再次亲近大自然。
155、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一篇游记100字
三、《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5)
1、五月初一日晨餐后,留顾仆浣衣涤被于寓。余与静闻乃北一里,抵靖江王府东华门外。(其东为伏波山,其西为独秀峰。峰在藩府内,不易入也)。循王城北行,又一里,登叠彩山。山踞省城东北隅,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如浪痕腾涌,花萼攒簇,令人目眩,所谓“叠彩”也。门额书“北牖洞天”,亦为曹能始书。(按北牖为隐山六洞之名,今借以颜此,以此山在城北,且两洞俱透空成牖也)。其上为佛殿,殿后一洞屈曲穿山之背,其门南向,高二丈,深五丈。北透小门,忽转而东辟。前架华轩,后叠层台,上塑大士像。洞前下瞰城东,江水下绕,直漱其足。洞内石门转透处,风从前洞扇入,至此愈觉凉飔(sī凉风)逼人,土人称为风洞。石门北向,当东转之上,有一石刻卧像横置窦间,迦风曲肱,偃石鼓腹,其容若笑,使人见之亦欲笑。因见其上有石板平庋,又有圆窦上透,若楼阁之层架,若窗楞之裂。急与静闻择道分趋,余从卧像上转攀石脊,静闻从观音座左伏穿旁窍,俱会于层楼之上。其处东忽开隙,远引天光,西多垂乳,近穿地肺。余复与静闻披乳房而穿肺叶,北出而瞰观音之座,已在足下。以衣置层楼隙畔,乃复还其处,从圆窦中坠下。于是东出前轩,由洞左跻蹬,循垣而上,则拱极亭旧址也。由址南越洞顶,攀石磴,半里,遂登绝顶,则越王坛也,是为桂山,又名北山。其上石萼骈发,顶侧有平板二方,岂即所谓“石坛”耶?(《志》云五代时马殷所筑,有岩桂生其巅,今已无)。其前一石峰支起,或谓之四望山,当即叠彩岩。其西一石峰高与此峰并,峰半有洞高悬,望之岈然中空。亟下,仍认风洞出寺左,有轩三楹,为官府燕之所。前临四望,后倚绝顶,余时倦甚,遂憩卧一觉,去羲皇(伏羲氏)真不远。由寺中右坳复登西峰,一名于越山。上登峰半,其洞穹然东向,透峰腰而西,径十余丈,高四丈余。由其中望之,东西洞然,洞西坠壑而下,甚险而峻。其环砖为门,上若门限,下若关隘,瞰之似非通人行者。
2、乃仍东下至寺右,有大路北透两峰之间。下至其麓,出一关门,其东可趋东镇,其北径达北门。乃循山西行,一里,仰见一洞倚山向北,遂拾级而登。其下先有一洞,高可丈五,而高广盘曲,亦多垂柱,界窍分岐,而土人以为马房,数马散卧于其中,令人气阻。由其左跻级更上,透洞门而入,其洞北向,以峰顶平贯为奇。而是山之洞,西又以山腰叠透为胜,〔外裂重门,内驾层洞,〕各标一异,直无穷之幻矣。既下,又西行,始见峰顶洞门西坠处,第觉危峡空悬,仰眺不得端倪(边际),其下有遥墙环之,则藩府之别圃也。又西出大街,有大碑在侧,大书“桂岭”二字。转北行一里,则两山耸峡,其中雉堞(zhìdié矮墙)为关,而通启闭焉,是为北门。〔门在两山耸夹中,门外两旁,山俱峭拔,即为华景、宝积众胜云。〕出门有路,静闻前觅素食焉。
3、既而又南一里,过按察司,觅静闻不得。乃东从分巡司经靖藩后宰门,又东共一里,至王城东北隅,转而西向后宰门内。靖藩方结坛礼《梁皇忏》,置栏演《木兰传奇》,市酒传餐者,夹道云集,静闻果在焉。余拉之东半里,出癸水门,仍抵庆真观下,觅小舟一叶,北渡入玩珠岩。岩即伏波之东麓,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卧波上者,下石浮敞为台,上石斜骞覆之。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盖其剑非竖劈,向横披者也。后壁上双纹若缕,红白灿然,蜿蜒相向。有圆岩三晕,恰当其首,如二龙戏珠,故旧名“玩珠”,宋张维易曰还珠。双纹之后,有隙内裂,直抵竖峡下岩;嵌梯悬级,可直蹑竖峡而上垂柱之西。石台中坼,横石以渡,更北穿小窦,下瞰重江,渊碧无底,所云伏波沉着苡处也。更南入山腹,穹然中虚,有光西转,北透前门,是其奥矣。〔但石色波光,俱不若外岩玲珑映彻也。〕徘徊久之,渡子候归再三,乃舍之登舟。鼓枻(yì短桨)回樯,濯空明而凌返照,不意身世之间有此异境也。登涯,由浮桥门入城,共里余,返赵寓。静闻取伞往观《木兰》之剧。余憩寓中,取《图》、《志》以披(翻阅、查寻)桂林诸可游者。
4、初二日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渡花桥,从桥东即北转循山。(花桥东涯有小石突临桥端,修溪缀村,东往殊逗人心目)。山峙花桥东北,其嵯峨之势,反不若东南夹道之峰,而七星岩即峙焉,其去浮桥共里余耳。岩西向,其下有寿佛寺,即从寺左登山。先有亭翼然迎客,名曰摘星,则曹能始所构而书之。其上有崖横骞,仅可置足,然俯瞰城堞西山,则甚畅也。其左即为佛庐,当岩之口,入其内不知其为岩也。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七星岩。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栖霞洞。其洞宏朗雄拓,门亦西北向,仰眺崇赫。洞顶横裂一隙,有〔石〕鲤鱼从隙悬跃下向,首尾鳞腮,使琢石为之,不能酷肖乃尔。其旁盘结蟠盖,五色灿烂。西北层台高叠,缘级而上,是为老君台。由台北向,洞若两界,西行高〔台〕之上,东循深壑之中。由台上行,入一门,直北至黑暗处,上穹无际,下陷成潭,澒(hòng)洞(tóng弥漫无际)峭裂,忽变夷为险。时余先觅导者,燃松明于洞底以入洞,不由台上,故不及从,而不知其处之亦不可明也。乃下台,仍至洞底。导者携灯前趋,循台东壑中行,始见台〔壁〕攒裂绣错,备诸灵幻,更记身之自上来也。直北入一天门,石楹垂立,仅度单人。既入,则复穹然高远,其左有石栏横列,下陷深黑,杳不见〔底〕,是为獭子潭。导者言其渊深通海,未必然也。盖即老君台北向下坠处,至此则高深易位,丛辟交关,又成一境矣。其内又连进两天门,路渐转而东北,内有“花瓶插竹”、“撤网”、“弈棋”、“八仙”、“馒头”诸石,两旁善财童子,中有观音诸像。导者行急,强留谛视,顾此失彼。然余所欲观者,不在此也。又逾崖而上,其右有潭,渊黑一如獭子潭,而宏广更过之,〔是名龙江,〕其盖与獭子相通焉。又北行东转,过红毡、白毡,委裘垂毯,纹缕若织。又东过凤凰戏水,始穿一门,阴风飕飗(微风吹动的样子),卷灯冽肌,盖风自洞外入,至此则逼聚而势愈大也。(叠彩风洞亦热。然叠彩昔无风洞之名,而今人称之;此中昔有风洞,今无知者)。出此,忽见白光一圆,内映深壑,空濛若天之欲曙。遂东出后洞,有水自洞北环流,南入洞中,〔想下为龙江者,〕小石梁跨其上,则宋相曾公布所为也。度桥,拂洞口右崖,则曾公之记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帅桂今桂林,搜奇置桥,始易名曾公岩,与栖霞盖一洞潜通,两门各擅耳。
5、余伫立桥上,见涧中有浣而汲者,余询:“此水从东北来,可溯之以入否?”其人言:“由水穴之上可深入数里,其中名胜,较之外洞,路倍而奇亦倍之。若水穴则深浅莫测,惟冬月可涉,此非其时也。”余即觅其人为导。其人乃归取松明,余随之出洞而右,得庆林观焉。以所负囊裹寄之,且托其炊黄粱以待。遂同导者入,仍由隘口东门,过凤凰戏水,抵红、白二毡,始由岐北向行。其中有弄球之狮,卷鼻之象,长颈盎背之骆驼,有土冢之祭,则猪鬣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之燕,则金盏银台排列于下。其高处有山神,长尺许,飞坐悬崖;其深处有佛像,仅七寸,端居半壁菩萨之侧。禅榻一龛,正可趺跏而坐;观音座之前,法藏一轮,若欲圆转而行。深处复有渊黑,当桥涧上流。至此导者亦不敢入,曰:“挑灯引炬,即数日不能竟,但此从无入者,况当水涨之后,其可尝不测乎?”乃返,循红白二毡、凤凰戏水而出。计前自栖霞达曾公岩,约径过者共二里,后自曾公岩入而出,约盘旋者共三里,然二洞之胜,几一网无遗矣。
6、出洞,饭于庆林观。望来时所见娘媳妇峰即在其东,从间道趋其下,则峰下西开一窍,种圃灌园者而聚庐焉。种金系草,为吃烟药者。其北复有岩洞种种,盖曾公岩之上下左右,不一而足也。于是循七星山之南麓,北向草莽中,连入三洞。计省春当在其北,可逾岭而达,遂北望岭坳行。始有微路,里半至山顶,石骨峻嶒(céng高峻突兀),不容着足,而石隙少开处,则棘刺丛翳愈难跻;然石片之奇,峰瓣之异,远望则掩映,而愈披愈出,令人心目俱眩。又里半,逾岭而下,复得〔凿〕石之级,下级而省春岩在矣。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西i游记和西游记的故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