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扎菲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种说法出自哪里
1、前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访问利比亚时曾称赞卡扎菲是“亲密的朋友”。
2、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逊尼派穆斯林,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3、1969年,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0-1972年,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卡扎菲是利比亚作协的主席,2001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在中国出版了《卡扎菲小说选》。
二、卡扎菲为什么要下台,对中国好还是不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下台对亚洲经济体的最大影响,将是国际石油价格的反应。亚洲地区占过去10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量的80%。当然,工厂占了这个增量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但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也不容忽视。随着亚洲的中产阶级开始花钱,过去五年该地区汽车年销量已从700万辆增加到2,000万辆(如果不算中国,就是从300万辆增至500万辆)。
所以,今天油价的下跌如果得以持续,则将有助于缓解亚洲工厂的部分成本压力,并让汽车销量继续上升。在全球汽车需求引发越来越强烈的担忧之际,油价的下跌带来了有益的支撑。
非石油贸易方面又会有什么影响?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利比亚或许是世界上的石油产出大国之一,但其经济规模还不够大──比越南小,跟中国南方城市深圳差不多。所以亚洲去年对利比亚出口只有34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亚洲对世界出口总额的0.1%,也就不奇怪了。中国在这当中占了21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位列其后)。
尤其对中国而言,风险和机遇一直是更大。利比亚是中国的第11大石油供应国。但卡扎菲政权近年来也变得对中国更加敌视。诚然,中国曾有35,000名工人在利比亚工作。但卡扎菲政权公开指责中国搞殖民主义,并且在2009年拒绝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从加拿大石油企业Verenex手中购买其利比亚石油资产的投标
所以利比亚的政权更迭可能会给中国提供新的机会。有鉴于此,中国驻埃及大使上个月来到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东部城市班加西之举就是表明中国意图的一个重要声明。中文媒体的报道当时强调说,中国驻埃及大使到那里是去会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Transitional National Council)和中国企业(这些企业意欲得到以前所签协议的合同款,还想赢得新的合同)。
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来说,更大的风险或许是利比亚政权更迭对中东更广大地区的稳定意味着什么。几个月前,由于利比亚反对派遭遇挫折、叙利亚政府负隅顽抗,“阿拉伯之春”似乎正渐渐衰落下去。但卡扎菲的倒台以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Mubarak)不久前在铁笼内受审的电视画面,将给中东地区的革命提供新动力。
如果中东地区要求政权更迭和实现更多民主的运动持续下去,并导致社会变得更加不稳定,那么亚洲可能不得不开始努力适应一个油价更高的世界。若果真如此,通货膨胀率上升将使亚洲地区的央行面临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尽管过去1年中亚洲的通胀率从接近于零上升到将近5%,但亚洲各国的政策利率仅平均上调了90个基点。)。为抵消油价不断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亚洲国家让本币升值也将成为更合理的选择。
三、卡扎菲为什么被国内人民背叛
1核心是卡某人实力太弱,人口军队太少,不是其他。这种人工制造的国家,国家的核心是几百个部落(最大的有3个),利比亚要变现代国家,势必要剥夺部落长老的权利,其实非洲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
2、卡扎菲坚持反美,却没有坚持到底,反而因为在2003年后的亲美亲欧,不但得罪了中国和俄罗斯。结果就是卡扎菲自己把生路堵死了。也同时得罪了所有反对美国的阿拉伯人。
3、利比亚国力弱小。其只有600万人口的,大约不到香港人多。也就是利比亚不重要。利比亚如果有埃及那么多的人口(9000万),或沙特那么多的石油,美国自然要掂量一下。
4、时代变化了。以前美国不打利比亚,不是因为利比亚实力多么强,而是因为利比亚不重要,所以打不打都可以。
但是到了2011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势力大不如前,正想找个小鸡杀杀,表示我美国牛刀不老,而利比亚正好撞枪口上了。
如果利比亚一直抱中俄大腿,类似叙利亚,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