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北海公园景点详细介绍
1、北海公园是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典园林,也是世界上建国最早的皇家御苑。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区喇山地带,面积为71万平方米,水面占39万平方米。公元10世纪,辽代在北京建陪都,并在其东北郊挖池堆山,建瑶屿行宫。
2、公元1125年金朝灭辽,在北京建都,叫做中都,并于1 166年在东北郊进一步扩建为离宫,1179年建成大宁宫,琼华岛上建了广寒殿等建筑,又从原宋朝御苑(开封良岳)拆运来大批太湖石,在岛上堆叠假山幽洞。当时岛上种植很多树木花卉,成为风景优美的皇家御园。“琼岛春阴’被定为燕京八景之一。
3、30多年以后,蒙古族骑兵攻进中都,焚毁了豪华的中都宫殿城池。元世祖忽必烈到中都时,就住在东北郊大宁宫,以后又多次修建,并以此为中心,兴建新的大都城,这就是今天北京老城区的前身。
4、北海八景依次为:龙虎银滩、冠峰揽胜、花岭鹃红、滴水丹屏、海涯双涛、龟豚拱碧、龙岩潮音和侨港月明。这些独具海洋特色的城市景观,或形,或声,或水,或山,各有特色,引人入胜,一直是老北海人熟悉的文化符号,为北海城市亮出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反映了北海在改革开放初期蓬勃的发展活力,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二、北海公园的景点介绍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
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
建于十三世纪,是连接团城和琼岛的纽带。桥用汉白玉石砌成。桥两端各立牌坊一座,北为“堆云”,南为“积翠”,故为“堆云积翠桥”的嘉名。
铜仙承露盘是清乾隆皇帝仿汉武帝故事而建。于石座上竖汉白玉蟠龙柱,柱顶端立一双手托盘的铜人,通高6.6米。据记载,汉武帝曾在建章宫神明台置仙人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相传用其服药可以长生不老。清乾隆皇帝立此并非为了承露,乃是缀景之物。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元代称圆坻,亦称瀛洲。岛四周砌圆形城墙。城高4.6米,面积约4500平方米。周长276米。团城上殿宇堂皇别致,松柏苍劲挺拔。1961年国务院将团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海公园
三、北京市北海公园简介~
1、北海公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城区的中偏北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始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北海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岛的顶端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
2、北海全园占地约70公顷,其中水域占据了一半以上的面积。太池中有琼华、团城和犀山台三岛,分别象征着蓬莱、瀛洲和方丈,体现了对蓬莱仙境的追求。是一座纯粹的人工园林,布局以水为主体,在太液池中布置岛屿,用桥和岸边相连。
3、太液池的池水原经金水河直接引自玉泉山,明代起取自积水潭。池中有琼华、团城和犀山台三岛,分别象征着蓬莱、瀛洲和方丈,体现了对蓬莱意境的追求。它的建筑风格受到一些江南园林的影响,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园林持重端庄的特点。
4、园内宗教色彩十分浓厚,不仅琼华岛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东岸还有阐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龙王庙、先蚕坛等佛教、道教建筑,因此是一座集宫室、宅第、寺庙、园林于一体的宏大帝王宫苑。
5、清代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私自动用海军军费增修过北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对北海有过较大的破坏,两年后进行了重建。
6、中华民国时期,按《清皇室优待条例》,北海先是成为爱新觉罗溥仪的私家财产,后来1925年爱新觉罗皇室迁离紫禁城悉后,起辟作公园,但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
7、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巨资对北海公园予以修葺,疏浚了湖泊,维修了古建筑,铺设甬道,增设了公共服务设施。
8、1961年北海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971年2月末(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对公众没有作任何公告和通知的情况下,与中南海一桥之隔的北海公园及附近的景山公园被神秘关闭,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近2年后的1978年3月1日,方重新对社会开放。1987年,北海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北京北海公园简介和北京北海公园简介和历史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