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灯谜(字谜)
谜题: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谜底:节节胜利;谜题:高台对映月分明(打字一);谜底:昙;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打字一);谜底:屑;谜题:家家迎元宵(学校用语);谜底:第二节;谜题:犹如丫丫翻了身(打一字);谜底:从。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廋辞”,这便是灯谜的雏形。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
灯谜一般是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因为谜语本身既能启迪智慧而且又特别有趣以达到娱乐的目的,所以深受大家喜爱。
中秋灯谜大集
中秋灯谜大全及答案
1十两合一斤2得月楼前先得月3少小离家老大回
4流水有声近寒山5床前明月光6抽刀断水水更流
7必有我师焉8本是同根生9王婆叫卖,户户传声
10停车坐爱枫林晚11别时恰在岁除夕
12在家日日好过13愿君多采撷14雨霁霞飞斜雁过
15花红易衰似郎意16绿窗明月在17看似一草一木,焉知滴水成巨
18爆竹声中一岁除19商女不知亡国恨20空白
21明月几时有22出水芙蓉23唯有七妹嫁董郎
24宴罢又成空25楼边桥畔柳条摇26大河上下失滔滔
27玉尚有瑕,人怎可免28绿树村边合29春宵一刻值千金
30伴君如伴虎31押送生辰纲32月移花影到高台
33行医34孔雀东南飞35花红易衰似郎意
36酒棋为伴37江畔断杨接残芜38残星三两点、孤雁横空飞
39二小姐40从此君王不早朝41衔远山吞长江
42别后、新草、空对月43风鸣两岸叶44卧看空山衔远树,不及西边听箭声
45黄昏新月照栏前46怒发冲冠47劝君更尽一杯酒
48屋前一断松49春风又绿江南岸50绝世好剑
51梁武帝逊位52山外青山楼外楼53三十功名尘与土
54舟人一夜归55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57遥知兄弟登高处
58红豆生南国59一片残云遮天顶,三条垂柳舞东风60东临碣石
61王师北定中原日62说话和气63一钩新月斜挂树梢
64李逵,去把宋江叫来65野旷天低树66游子身上衣
67浅草垂露两依依68南朝四百八十寺69夜夜看花落
70只许胜,不许败71重逢72聊斋73西湖春末
74明天日全食75竹下一室76渡头余落日
77闺中俏丽人,含羞定鸳盟78好诗好月庆中秋
79往事已成空80八面透风81生当作人杰
82绘形绘影来追捕83东边日头西边雨84新月三星照枝头
85炮打双车86木兰之子87昔人已乘白云去
88廿载含泪西北望89城阙辅三秦90游罢岷山合目眠
91从不做亏心事92撩乱春愁如柳絮
93大耳贼,不记辕门射戟时耶94半羞偷瞄
95从96帆影入目97万水千万只等闲
98二月平99无丝竹之乱耳100一日
答案如下:
1、十两合一斤芹
2得月楼前先得月棚
少小离家老大回尖
流水有声近寒山潮音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王婆叫卖户户传声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别时恰在岁除夕岔
在家日日好过出差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雨霁霞飞斜雁过假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看似一草一木,焉知滴水成巨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空白
虚有其表
明月几时有
一朝一夕
出水芙蓉
旱荷花
唯有七妹嫁董郎
六神无主
宴罢又成空
魂迷春梦中
楼边桥畔柳条摇彬
大河上下失滔滔奇
玉尚有瑕,人怎可免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伴君如伴虎恐龙
押送生辰纲解珍解宝
月移花影到高台能
行医
走着瞧
孔雀东南飞孙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酒棋为伴淇
江畔断杨接残芜荡
残星三两点、孤雁横空飞六
二小姐姿
从此君王不早朝
没主见
衔远山吞长江
胃口不小
别后、新草、空对月蒯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卧看空山衔远树,不及西边听箭声建
黄昏新月照栏前酥
怒发冲冠生气勃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屋前一断松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绝世好剑天下无双
梁武帝逊位萧让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舟人一夜归例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好大的面子
冀中两遇真心人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一片残云遮天顶,三条垂柳舞东风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说话和气柔道
一钩新月斜挂树梢禾
李逵,去把宋江叫来呼风唤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游子身上衣别来这一套
浅草垂露两依依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夜夜看花落多谢
只许胜,不许败惟利是图
重逢观
聊斋诧
西湖春末汨
明天日全食月
竹下一室简
渡头余落日汨
闺中俏丽人,含羞定鸳盟娃
好诗好月庆中秋高风亮节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八面透风气不打一处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绘形绘影来追捕以貌取人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新月三星照枝头采
炮打双车轰
木兰之子花生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廿载含泪西北望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游罢岷山合目眠民
从不做亏心事老好人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大耳贼,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求全责备半羞偷瞄着
从如影如形
帆影入目舰
万水千万只等闲行若无事
二月平朋
无丝竹之乱耳乐正
一日旧
(一).一队胡子兵,当了牙医生,早晚来巡查,打扫真乾净。
(猜一日常用品)
(二).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
(猜一动物)
(三).弯弯一座桥,挂在半天腰,七色排得巧,只能待一会。
(猜一自然现象)
(四).表面是绿,切开是红,吃它是甜,吐出是黑。
(猜一水果)
(五).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中都不见。(猜一自然现象)
(六).一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处处学我样,就是不开口。(猜一自然现象)
(七).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字)
(八).花园四角方,裏面真荒凉,只有一棵树,种在田中央。(猜一字)
(九).牛生三条尾(猜一字)
(十).一个西瓜,十个抢它,抢到了手,又扔了它。(猜一运动用品)
答案:
1.牙刷2.青蛙3.彩虹4.西瓜5.雨水6.影子7.告
8.困9.朱10.篮球
卧看青天行白云
连日晴燠,高温难耐,院中蝉鸣声动,仿佛要与时下气温比高。闲坐榻中,侧首窗外,菩提树叶依依,有倦容疲态,纤竹修篁,稀疏的细叶亦翠中带卷,是年初新植的小竹,未能成势,不敌骄阳。悠然的秋千架孤零零的在院中静然不动,空气与时间仿佛都在凝滞。与院外相对的是宅内的瓶中花叶在电风扇的悠扬下有些翻动,松真比时下的谁都“躺平”,闭眼轻呼,悠悠的吐着几乎无声的气息。昨晚才发现它身上有伤,可能是那天傍晚时分在院外放风,不小心遇上谁家的宠狗,被追逐时狠狠的咬了一口,吓得好几日也不敢出门,忧郁得让人有些怜悯,一幅无奈的样子没了情绪。
正山小种还在紫砂壶中翻滚,便沿着壶嘴畅然流淌,滤在玻璃杯中的茶水黄中带亮,袅袅清气,如云如雾,茗香四散。高白泥所制的茶杯有些修身,七分满的茶液微微涟漪环绕,粼粼微光中渐次平复,直面如镜,映出窗外的蓝天白云,仿佛在游走。
我想起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暑中闲咏》来: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苏舜钦,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的孙子,字子美,崇尚着杜子美的诗学诗风。少以父荫补官。景佑元年,考中进士,曾出任过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后修建沧浪亭。
此诗作于闲居苏州沧浪亭期间,其中足可以领略出诗人闲居后的悠然心态与士大夫的雅逸之趣。尤其对陶渊明的“性嗜酒”“好读书”的雅趣更是崇尚有加。陶渊明说:“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停云诗》)、“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诗》)。一个是嘉果浮沉,一个是花药分列,一个是酒半醺,一个是酒半壶,一个是北轩凉吹,一个是静寄东轩,无论是书册纷纷,还是清琴横床,处处与他的偶像陶渊明相似,关键是那份悠然心态连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感觉到欣羡不已。
我奇怪的是,苏学士是因别人诬奏而丢的官,丢官后的他居然就真的放下了,而放下的那样坦然,如果不是志趣高远,修养有素的话,是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内心干净、灵魂高贵的人,一定做的异常虚伪,那样该是多么痛苦与幽怨。你看他的《沧浪亭记》,开头就是一句,“予以罪废,无所归。”对于弃官,毫无可惜之意,倒是一身轻松,悠哉快哉。
如果了解苏学士的人都知道,他早年其实是个性情豪爽,有侠义之风的人。在政治上,倾向于范仲淹一路的革新派,实行新政;在文学上,与尹洙、欧阳修一道提倡古文运动;在书法艺术上,更是善草书,工行书,皆入妙品,短章醉墨,传宝天下。欧阳修尝言子美用笔之法如柳公权。宋米芾评:“舜钦如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黄庭坚谓:“子美于蜀绫纸上写楷字,极端劲可爱。”
纵使遭人诬奏,也内心自有天地,于苏州建起了自己的沧浪亭来,并自号“沧浪翁”。与一批文人雅士一起,不改文人志趣,乐于琴棋书画,每日栽花种竹,酌酒吟诗,其诗文书法于北宋属列神品,开一代先河。他生性好饮,最为有名的是他读书佐酒的故事,我在《汉书下酒》一文中曾有提及。每日黄昏时分,他常常是大声诵读经典,边读边饮,边饮边叹,动辄一斗。其岳父派人暗中观察。每于兴处,辄大声慨叹,即饮一大白,如此往复不止,其丈人曰,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也。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之人,居然把饮酒与读书联系的那么巧妙,那么有趣,成为美谈,一千多年过去,大家还在津津乐道,此中雅逸,影响着之后的一大批江南韵士,如董其昌、文征明、唐寅、李日华等。
我还读过他另一首小诗《夏意》,其诗画意趣同样精彩,读来如清飔拂面,凉意袭人。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如果不是虚怀若谷,心境若水,岂能于此盛夏炎热之时写出此等清幽之境,悠旷之情呢。
庆历八年(1048),朝廷重新启用,任湖州长史,可惜未来的及赴任,便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一岁。
说到沧浪亭,却是我从小向往之地。那年几个旧友突然心血来潮,相约于闲暇之余,恰好正合我从小的私意,于是一拍即合,驾车而往。苏州的朋友亦精心安排,把个沧浪亭、拙政园游了个遍。后来复读了苏学士的《沧浪亭记》,“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觉其无论是地僻人稀的佳山丽水,还是其行文抒意的旷古情怀,都是我之所尚,冥冥之中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暗合。
记得读《浮生六记》,沈复有云: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时当六月,室内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名曰“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意也。
去年夏天,我闲居庐山,每日行走于群峰众壑,古墅山房之间,闲时观云察雾,偶尔也听雨吟风,与山中旧友,古圣前贤为邻,以读前人诗文度日,时间一长,便感觉到自己与古人心心相印。读着前人留下来的诗文书画,仿佛与前人在隔空遥念中对话,这种默契,怕非心灵高度契合者不能为之。由此我想,凡古今作文抒怀者言,亦为人之常情,情之常理,理之非奥,道不远人也。我虽不能像沈复那样,毗邻沧浪,但生之于匡山蠡水之间,亦有为人之所羡处,何必舍近求远,厚彼薄此呢?
遥想着当年苏学士闲居沧浪,几上书册乱叠,嘉果列陈,凉风吹竹,卧看青云。最可爱的是,美酒半醺,一派魏晋风度,宋人风流,美了一二千年,还将继续美仑美奂下去。关键是心态,若得景境合一,心手双畅,哪里不是菩提。这样一想,感觉到我的窗外已是竹影翳翳,菩叶娑婆,一阵凉风,起于天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