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个月各有什么节日
12个月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七夕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

春节习俗,一般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国庆节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成立,独立或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周年特殊日子,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二、十二月份有什么节日
1、导语:节日指的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因为有了节日,我们也才有了节假日可以放。有了节假日,才有时间和亲朋好友团聚。现在节日的数量之多,传统的,现代的,一个月就可以有好几个节日。12月份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了,那么12月有哪些节日?十二月份有什么节日?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12月份的节日,即从1号到31号的所有节日,包括艾滋病日等。
3、12月5日是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
4、12月13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5、12月31日过了24点就是新的一年了
6、中国节日由来,大体的节日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7、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8、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9、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后演化为贴红纸,即春联),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
10、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11、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
12、近现代出现的节日,大多与环境和人文相关,适应人们日常生活衍生出来的节日,从一小部分人倡导,到后来广为流传。例如世界水日,时间眼日,315消费者保护节日。
三、12月份都有什么节日
世界卫生组织将历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12月1日诊断出来的。全球卫生部大臣在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提出这个概念。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
确定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主要考虑数字“122”作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于1994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群众对此认知度高,方便记忆和宣传。
同时考虑每年12月2日我国已进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春运等道路交通出行和运输高峰也即将开始,在此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证广大民众出行安全。
12月3日的“国际残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动,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包含慰安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OK,关于12月份有什么节日和12月份有什么节日和纪念日中国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