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池学院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河池学院大门
河池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

河池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
1952年更名为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
1958年2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校名也随之改为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同年秋,学校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为柳州专区宜山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秋,师专迁往柳州,在原宜山师范旧址复办中师,为广西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
1965年,广西新建河池地区,学校更名为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
1978年12月,在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2月,河池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4月到7月间,经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
2011年12月,河池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2013年,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地厅级项目235项,院级项目25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336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45篇,被SCI、EI、ISTP、CA收录124篇;出版专著、教材60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桑蚕研究中心、桂西北地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
《河池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是河池学院对外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河池师专》,1982年改为《河池师专学报》(季刊),2004年6月更名为《河池学院学报》(双月刊)。2000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资料库。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收录期刊。
1998年文科学报在广西高校学报评选中获三等奖。2008年被评为"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高校优秀学报。
截至2013年,河池学院图书馆馆藏印本图书21.8万种,订购期刊中外文期刊1742种,报纸150种。订购各类中外资料库13种。电子资源折合电子图书总计54.25万册。收集了大量桂西北地方特色地方文献,并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等古籍珍藏本和《申报》、《民国日报》等近现代报刊影印本。自主开发《刘三姐研究专题文献资料库》、《黄庭坚研究专题文献资料库》、《桂西北作家研究专题文献资料库》、《韦拔群研究文献资料库》、《仫佬族文献资料库》、《桑蚕文献资料库及网路资源导航系统》等9个自建资料库,收录各类资料11000余种。
截至2013年7月,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和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建有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套用化学)、2个广西重点学科(民族学、生物化工)、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6个一级学科被定为2011-2015年自治区重点支持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6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多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50多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60多人。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教育学科教学团队)、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力学、文艺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数学与套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10月,学院被确定为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2012年学院获得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截至2013年7月,学生在中国及自治区各类比赛中获奖450多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软体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信息技术套用水平大赛等活动中均不小的成绩。在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曾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四位。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河池学院的标识是以“河池”的“河”字的第一个字母“h”和“池”字的第一个字母“c”构成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
2.标识的字母“h”的第一笔划处理成箭头的形状、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这一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3.标识的字母“h”和“c”合在一起构成了汉字“大学”中的“大”字,体现了大学的寓意。
4.河池学院地处铜鼓之乡,而整个标识的形状处理成圆形,与铜鼓的鼓面外形是一致的,体现出了铜鼓文化的特色。
5.标识色彩采用红色、黄绿色、深蓝色和黑色的组合。红色象征著学校地处革命老区,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黄绿色是铜鼓的固有色,体现了河池学院所具有的铜鼓文化背景;深蓝色象征著知识的海洋和无限希望;黑色体现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整个标识的视觉效果清新自然,表达了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1.忠诚执著:忠于事业,精诚团结;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2.刚毅厚重:不惧艰难,刚强坚毅;脚踏实地,注重成效。
3.朴实无华:扎根山区,服务地方;淳厚质朴,乐于奉献。
4.至善和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人师表,臻于至善。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各类学生社团60多个,涵盖了理论、文学、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六大类。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是广西高校"十佳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术协会和家教协会为广西高校优秀社团。
每年5月推出"社团风景线"优秀学生社团系列展示会,为学生社团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社团每年均举办社团文化节,展示社团建设成果。
学校设有学生联合会,在学院团委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学联下辖文学与传媒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学生会。学联设有办公室、学习部、外联部、文艺部、宣传部、生活部、体育部、纪检部、女生部、网路部等十个部门。
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女生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运动会、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
在全国第一、第二届、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得舞蹈一等奖,书法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成立50周年合唱大赛上获"成人组金奖";在首届中国民歌合唱汇演中获得金奖;《背篓·瑶人》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暨首届青年舞蹈节上荣获"优秀表演奖"。
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三等奖;戏剧《养蚕妹招亲》获得全区大学生戏剧展演一等奖;在中国-东协"红铜鼓"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获"优秀成果奖"。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河池学院有几个校区
河池学院总共有2个校区,分别为东校区、西校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龙江路42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龙江路42号。
河池学院占地面积36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融合了南方少数民族特色和现代建筑设计,校园内有花木扶疏、湖泊流畅、道路通畅等,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建有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运动场等各种设施,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条件。学校还注重绿色环保,推行垃圾分类,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积极营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
河池学院的师资、馆藏资源与学科建设:
学校教职工858人,其中专任教师671人,高级职称228人,硕士以上学位570人。外聘教师15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
截至2021年6月,河池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2.67万册、电子图书192万册,中外文期刊1236种。馆藏涵盖了全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源,尤其以文学、语言文字、教师教育、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学科文献收藏最为丰富。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2个广西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广西重点学科:民族学、生物化工;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三、河池学院金山湖校区在哪里
1、河池学院金山湖校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新区预留的高校教育用地内。
2、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等办学阶段,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宜山师范学校为基础上建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经过70多年办学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3、学校坚持“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为办学指导思想,秉持“修德、弘毅、勤业、致远”的校训,弘扬“忠诚执著求真朴实”的学校精神,不断深化“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
4、学校学科门类丰富,专业特色鲜明。学校文理并重,规划“兴工、厚文、强师、拓新”的学科专业发展布局。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市厅级项目60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76项。
5、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河池学院图书馆和河池学院图书馆官网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