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陵泉+阳陵泉有什么作用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阳陵泉 yanlingquan(GB34)【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取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功用】舒肝利胆,强健腰膝。【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二、阴陵泉的准确位置是什么
1、阴陵泉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祛湿减肥:人体有痰湿之邪,多是由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引起,进而导致痰湿蕴藏体内产生肥胖,因此减肥要注意祛除痰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在小腿内侧的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是全身祛除湿邪的要穴,凡是以湿邪为患者皆可取该穴祛湿,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祛除痰湿,赶走肥肉的作用,还有助于润肠通便。
3、如果按摩后局部疼痛,甚至有淤青,说明按摩力度过大。艾灸方法注意艾条和皮肤的具体,通常3-4cm为佳,太远作用就微弱了,而太近容易烫伤,艾灸的时候要感觉局部温热。但不刺痛。此外艾灸后注意不要受凉。
4、对于脾运化水湿不利而出现的腹痛、腹泻、女性带下疾病、月经疾病以及身体水肿,不管全身还是肢体局部的水肿,都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散寒、利湿、消肿的作用。
三、艾灸阴陵泉的功效 阴陵泉的准确位置图
1、1阴陵泉的准确位置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下,膝内侧为阴,穴位旁有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
2、阴陵泉在小腿内侧下,膝内侧为阴,穴位旁有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
3、取穴:正坐屈膝或仰卧,于膝部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与胫骨粗隆下缘齐平处取穴。
4、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之合穴,善于调节脾肾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主津液,脾肾虚弱,则水液疏泄无力,滞留体内,易发水肿,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理气,清利湿热,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之功效。
5、阴陵穴为健脾要穴,可健脾渗湿,通利关节,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多种病症,还可润肠通便,艾灸该穴位的具体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
6、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痰湿之邪,多是由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引起,进而导致痰湿蕴藏体内产生肥胖,阴陵泉是全身祛湿邪的要穴,凡是湿邪为患者皆可取该穴祛湿,经常艾灸该穴位可以祛湿邪,润肠通便,从而起到赶走肥胖的作用。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艾灸阴陵泉和艾灸阴陵泉的神奇功效与作用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