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国中将王近山的子女
1、1,与第一任妻子王近山和韩岫岩有八个子女,分别是:子女:王少峰、王巧巧、王岩、王岫岫、王鲜鲜、王媛媛(送给朱铁民做女,改名朱元元)、王珍珍、王陆峰。
2、2,与恋人韩秀荣无子女。韩秀荣,妻子韩岫岩的亲生妹妹,因与王近山互生爱恋,致使姐姐与王近山离婚,王近山被开除党籍,撤消职务。1964年后以生活作风有问题被发配边远地区,从此杳无音讯。
3、王近山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
4、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二、比李云龙更潇洒——王近山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电视剧中李云龙的原型,就是战场上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日前,法晚记者专访了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她回忆了父亲的戎马一生。
比李云龙更潇洒坐在担架上指挥反击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都会记得那个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李云龙。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将军。只不过李云龙不修边幅,而王近山更加英俊洒脱。李云龙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团长,王近山可是二十岁就当上团长。
王近山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骁勇顽强,曾被人们送以雅号“王疯子”。但凡是见过王近山将军的人都说:“王疯子”的绰号与王近山的外貌几乎没有相同之处。他,中等个子,白胖胖,浓眉下一双眼睛极为和善,鼻子不是那种象征刚直的枪筒鼻,也不是那种象征凶猛的老鹰鼻,而是普普通通的大蒜鼻。嘴角常露出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然而,正是这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身上,战伤累累,多达七八处。左上臂上开过刀,留下一条形伤疤,脉搏量不出,只能量足背动脉;右大腿中部受过骨折伤,走路一拐一拐;头顶上有3处伤疤,中间一块大而深,不能用手重按;背部还有一块花生大小的伤疤,那是子弹穿过右肺所致……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油县南边打敌人的援兵,担任团长的王近山将军,亲自率领部队出击,头部又一次受伤,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将军往后方转移。当时,前线情况十分紧急,徐向前总指挥赶到前线,第一句话就问:“‘王疯子’在哪里?”躺在担架上的王近山将军听说徐帅问他在哪里,拔出手枪命令担架员:“回去!快回去!”将军重返前线,坐在担架上指挥部队反击王近山简介,头部又一次负伤。
一仗击毙日本军官百人谱写了震惊中外的“抗战三部曲”
1937年10月中下旬,在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3天之内,王近山两次成功的重叠伏击,歼灭了不可一世的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装备。第二部曲,1943年,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第三部曲,在1945年7月下旬,在陕北淳化县爷台山战役中一举攻占爷台山,将进犯延安的胡宗南部队完全击溃,有力保障了延安的安全。
歼灭日军“战地观摩团”是《亮剑》中最为经典的部分。而这一仗的指挥员正是王近山。1943年初秋,党中央急调王近山率一个团赴延安,担负保卫任务。这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正在对太岳地区进行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敌人调集了16个大队,连同伪军共2万余人,梯次配备,分三路寻找我主力作战。
10月20日,王近山将军率16团从子长县横水村出发,全部化装成老百姓,夜里行军,白天睡觉。由于地下党的配合,部队转移得非常顺利。22日,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封锁线,很快就要到达目的地——延安了。但王近山将军并不满意,部队几次和日军相遇,都避开了。一仗也没有打。他心里恨得痒痒的。这一天,部队到达了韩略村。地下党向王近山将军介绍了敌情:日军对眼皮底下这块地区十分麻痹。每天上午,都有很多汽车,满载货物,在少数部队掩护下,由临汾开来,去支援进行扫荡的日军。下午又满载从我根据地劫掠的物资返回临汾。
王近山将军一听,劲头就上来了。他说:“打他***!”第一天上午9时,日军3辆小汽车、10辆人卡车,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开进了韩略村西南公路。公路两侧足两丈高的陡壁。一位挑着柴禾的农民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军车微笑。突然农民不见了,柴禾着火。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变成了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日本军队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自己的心脏地区遭到伏击,更没有想到刚才朝他们微笑的挑柴禾的农民,就是指挥这次伏击战的王近山将军。
这一仗打得漂亮、干净。120多名日军,除了3名钻山洞逃跑外全部被歼。事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查明,这次伏击仗歼灭的敌人,原来就是冈村宁次组织的“战地参观团”,其成员是“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五、六两中队及其他军官,其中包括步将旅团长一名,大佐联队长6名,其余全是中队长以上军官。
战斗发生后,冈村宁次暴跳如雷,立即从各路进行扫荡的日军中,抽调了3000多人,在飞机的配合下,火速赶到韩略村增援。但此时,王近山将军早已率部迅速转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主席对韩略村伏击仗非常满意,他在延安接见旅以上干部时说:“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说:“不是疯,是革命英雄主义。”
上甘岭让全世界领教“王疯子”的厉害
王近山1951年赴朝鲜战场,经志愿军部队的重新整编,他担任三兵团代司令,指挥5个军作战。
当时敌我装备悬殊,志愿军军一个军的军事装备还不如美军一个团,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据说当时志愿军司令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白天都不行动,只有到了晚上我军才能出动。王近山是个例外,非要白天出去看地形,说只有白天才看得清楚,有时连警卫员都不带就往外冲。他的司机朱铁民也是个贼大胆,敢于舍命相陪司令员奋不顾身驰骋疆场。他们就这样在朝鲜战场上侦察了三天三夜。
王近山指挥的最后一次著名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当时的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美国四星上将范弗里特,为了在即将退役之前,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功德圆满的句号,而赌气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小小的无名高地五圣山,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震惊世界的战役,谁想他命运不济,遇到了“王疯子”。
上甘岭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原是秦基伟率领的十五军的防区。美军投入大量火力兵力,每天都向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在给对方以大量杀伤的同时自己也伤亡惨重。危急时刻,王近山打电话:“秦基伟,你撤下来,我让十二军上!”秦基伟说:“我不下!死了也不下!”王近山说:“那就一言为定,十五军不下!不过,十二军也要上,我把十二军配属你指挥,再增调些炮兵,还有一个喀秋莎炮团!”
就这样,在上甘岭战役最关键时刻,本来正在换防去后方修整的十二军中途奉命立即返回前线,投入战斗,并由***副军长带着所属部队上了阵地。王近山这才松了一口气王近山简介,他说:“***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开始肖永银还提出部队指挥权的归属问题,意思是十二军要打就要名正言顺。王近山当时就火了,说:“到了这时候还考虑那么多?!你们先打,交十五军指挥,等打完仗再说。”
***带着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的兵力,配合着十五军坚守无名高地43天,其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可歌可泣、惊天动地。这场战役,由两个连阵地的争夺,发展成了战争史上罕见的战役规模的持续激战,敌人投入兵力达6万余人,最终以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的惨败告终。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震惊世界,让美国人和全世界都扎扎实实地领教了“王疯子”的厉害。此后,美军在朝鲜再也没有发动大的攻势。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这就是一代骁将王近山给世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三、王近山将军生平简介
1、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1王近山
3、[1]934年6月至1935年8月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战斗。 1935年5月参加长征。同年9月至1936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同年冬奉命南下,转战川康边。 1936年秋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会师。指挥所部参加山城堡战斗。同年11月至1937年8月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第三八五旅副政治委员。 1940年5月至1942年6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副旅长。 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 1942年5月至1943年3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 1943年3月至1944年10月兼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副司令员。王近山
4、[2]1944年春调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副书记。参与指挥定陶、襄樊等战役。 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1949年12月至1950年9月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川东区委委员(至1951年3月)、重庆市委常委(至1950年12月)。 1947年,王近山和发妻韩岫岩
5、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川东军区司令员,1950年11月至1952年9月任党委书记。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校长。 1951年2月至1953年4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等战役,其中第五次战役中第三兵团所属60军180师遭受毁灭性重创,白马山战役中指挥万岁军38军进攻韩军第九师阵地失利未完成战役目标,之后所属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贡献突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1953年5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 1953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务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5月至1959年3月任北京军区党委委员。 1960年7月至196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1964年11月因生活作风问题曾经被降职并开除党籍。 1970年8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 1978年5月10日因病在南京逝世。
6、如不满意,请移步参考资料,望采纳,谢谢
文章分享结束,王近山简介和王近山子女简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