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几幅图,就知武松打虎有多扯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个故事出自《水浒传》,讲述了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时,酒家规定三碗不过冈,武松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这个故事在现代看来,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和不切实际,尤其是那几幅描绘武松打虎的插图,更是让人觉得剧情荒诞不经,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看完这几幅图,或许我们就能明白武松打虎到底有多扯。
一、武松的身手
让我们来看看武松的身手,在小说中,武松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但他并非无敌的存在,小说中提到的“醉打金枪”,便是他的成名绝技,即便是如此厉害的武技,在打虎这件事上,也显得有些不够看。
虎是一种大型猛兽,即便是个体庞大的成年虎,也拥有强大的力量和迅猛的攻击速度,而武松在打虎的时候,所展现出的力量和速度,似乎并没有达到能够轻松战胜这种级别的猛兽的程度,尤其是那几幅插图,武松的动作被刻画得过于夸张,显得他每一拳都能打断树木,每一次挥棒都能让老虎倒地不起,这种描绘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老虎的体型和力量
老虎是一种体型庞大、凶猛无比的野兽,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数百公斤,而肌肉的力量更是惊人,在自然界中,即便是最强壮的人类也无法仅凭肉体的力量去击败成年老虎,而这些插图,往往把老虎描绘得比实际要小很多,甚至有些笨拙,这显然是不符合老虎的真实特性的。
更重要的是,老虎在攻击时往往能够一跃而上,咬住人的颈部,使其立即毙命,而人类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难有还手之力,这些插图显然忽视了这一点,把武松描绘成了一个能够在单挑中轻松战胜老虎的勇士,这显然是对老虎特性的曲解。
三、环境的考虑
除了武松的身手和老虎的特性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武松打虎这个故事的重要原因,在森林中,光线昏暗,加上武松醉酒状态下的视力下降,使他很难看清楚老虎的攻击方式和位置,而老虎则是凭借敏锐的视力和听觉来捕捉猎物和敌人的动向的,这种环境上的不匹配,使得武松打虎这个故事更加荒诞不经。
而且森林中的地形复杂多变,武松在打虎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地形的原因而失去平衡,进而被老虎反咬一口,这些插图往往把武松描绘成在平坦的地面上能够轻松自如地行动的人,而忽视了他在森林中的困境。
四、文学作品的夸张手法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这个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通过对武松打虎这一惊险事件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武松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而这些插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也破坏了文学作品的原有的艺术风格和深度,它们把严肃的文学作品简单地视觉化、娱乐化,这无疑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亵渎。
虽然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从现代视角来看尤其是那几幅描绘武松打虎的插图更是让人觉得剧情荒诞不经,它们夸大了武松的身手和力量忽视了老虎的真实特性和环境的不利因素更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过度娱乐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