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庞麦郎百度百科,以及约瑟翰·庞麦郎的演艺经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约瑟翰·庞麦郎的演艺经历
约瑟翰·庞麦郎,本名庞明涛,1984年1月19日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2014年,推出<我的滑板鞋>、<西班牙的牛>等3首个人单曲,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之后,凭借歌曲<我的滑板鞋>而受到更多关注。
2015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旧金属>;同年,推出与陈潇合唱的歌曲<恶魔不要啊>。2016年1月16日,在杭州举办了“旧金属绝版演唱会”首站。
扩展资料
歌手庞麦郎患精神疾病:
3月11日,曾唱红《我的滑板鞋》的歌手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发布视频,称庞麦郎因为精神疾病原因已经入院接受治疗。白晓称庞麦郎受精神疾病困扰,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
3月12日,庞麦郎老家的村支书陈正鼎回应《红星连线》,确认庞麦郎因精神疾病已经入院。陈正鼎还透露,庞麦郎因精神疾病发作殴打了自己的父母,并表示庞麦郎此前就已经被送过一次精神病医院,本次是第二次入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翰·庞麦郎
庞麦郎“幻灭史”,他的故事远比你想得更恶劣
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会有多可怕?
在那个草根明星崛起的时代,他曾经站在资本的风口上,凭借一首《我的滑板鞋》,成为风靡一时的大明星。
经纪人说他是中国版的梵高,网友说他是跳梁小丑。
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庞麦郎这个名字?
摩擦,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板上我摩擦。
当年,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一个带着陕南乡下口音的男生,将这首没唱在节拍上的歌唱火了。
媒体评价他的声音质朴,真情打动了听众,那么,听众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多想在平凡的生活中拥抱一夜暴富的幸福,结果却跌跌撞撞地闯进了精神病院。
约瑟翰·庞麦郎是他的艺名,他本名是庞明涛。
为什么要起一个洋味儿十足的艺名呢?就是为了洗掉身上的乡土气,所以当媒体询问他在陕西农村的父母时,他连父母都不承认。
庞明涛有三个出生日期,据他本人所说,他是一个90后,出生于台湾基隆市,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百度百科上显示的1984年,还有一个就是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1979年。
关于这个出生的争议,后来他的家人也曾经证实过,说是因为哥哥庞明军跟他的出生日期在填写户籍资料时弄混了,后来因为嫌麻烦,并未更正。
庞麦郎的真实出生地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他的年龄至今成谜,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是一个台湾90后,然而他却无法解释为什么父母居住在陕西。
庞麦郎的父亲庞德怀是一个老实本分之人,他没有伟大的梦想,只想让一家人健康快乐地活着,他的工作也是脚踏实地,煤矿工的工作,他做了很多年。
庞麦郎的母亲张青梅常年卧病在床,庞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艰难。
寒门之家的孩子,多数都想出人头地,庞麦郎也不例外,虽然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庞麦郎的作文成绩还是不错的。
从职业学校走到社会,他也曾经想跟父亲一样老实本分地赚些打工钱,但是他的打工之路并不顺利,再后来他就迷上了写歌。
2014年,一首《我的滑板鞋》风靡全国。
这首歌是怎么诞生的呢?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的:当时庞麦郎写了一个并成熟的初稿,后来华数找来专业的编曲团队,然后让庞麦郎录歌。
但是因为庞麦郎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懂,唱了数百遍都没唱对节拍,后来只能从数百个小样当中剪辑出还算能听的部分,拼凑出后来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
其实但凡懂些乐理知识的音乐发烧友,都不会太喜欢听这首歌,因为每次听,都会有一种让耳朵受折磨的感觉,唯一的可取之处,歌词还算不错,它能满足无数屌丝神奇的幻想。
这首歌为什么会爆红呢?其实离不开背后资本运作助推的成果。
华数的几个策划运营人员,找了一批段子手给这首歌写段子造声势。
除了段子手,还有媒体和名人的推波助澜,不过媒体也不敢把彩虹屁吹得太过分,毕竟唱得没有写得好是事实,不是所有听众的耳朵没有辨别能力的。
当年各大媒体对他的捧场,后来被庞麦郎说成了阴谋,称自己的作品版权被人侵占,然而这个作品真的是凭他一己之力完成的吗?一个连乐理知识都不具备的人,能胜任编曲的工作?
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庞麦郎唱得那么烂,为什么必须让他唱这首歌呢?
自然离不开时代大背景,乐坛风向标的领路人。
那些年,草根明星独占鳌头、大衣哥带着他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席卷大江南北,旭日阳刚的“春天里”跟永远上不去热搜的作者互惠互利之后,相爱相杀......
资本的鼻子比马云的蚂蚁还要灵,草根明星创造的市场蛋糕太大了,所以要找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平民明星,这样才能征服听众的耳朵。
至于歌唱得好不好听,在不在调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全民听众的认同感,只要有人肯为这种认同感买单,作品质量真的不重要。
出于这种心理,当庞麦郎出现在选秀赛场上的时候,他成为资本看中的幸运儿,也并不奇怪。
这首歌火了之后,庞麦郎也受益匪浅,一个原本在父亲的劝告之下,做过农民工出体力赚钱的草根,银行账户上的几千元钱,一下子多了数十万的感觉,自然让他底气十足地认为“哥是有才华的,你们挺识货”。
于是,原本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的人,后来有点不太听话了。
据庞麦郎所说,他想出张个人专辑,但是公司却并不允许,他觉得公司除了想利用他赚钱之外,并没有考虑到他的长远发展,于是他给助理发了条告别短信,离开了华数。
据庞麦郎发文所说,当初他跟华数签了一份二八分成的霸王条约,当时他迫不得已签了合约。
那么,为什么明知不合理,却仍然要签约呢?
再后来,庞麦郎觉得所有人都是在利用自己,于是一怒之下离开了华数。
众所周知,很多艺人想要离开所属公司,不赔付一大笔违约金,想要全身而退难如登天,若真如他所说,只给助理发了一条告别短信,就能退出不喜欢的环境,这样的公司,或许会令黄圣依和张雨绮也会感到好奇的吧?毕竟她们当年跟原公司解约的时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据说华数当年因为庞麦郎的出走,损失不小,他们没想到庞麦郎这么不懂“游戏规则”,原本可以互惠互利的事情,却搞得两败俱伤,当年为庞麦郎谈下了200场的演出费,每场出场费都能赚到5万元,结果因为庞麦郎的负气离开,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笑话。
庞麦郎单打独斗的初期,凭借“滑板鞋”的名气,他也接到了一些演出,每场演出费2万元,这让他觉得自己的离开是正确的。
盲目地自信,让他目空一切,他甚至拒绝了各大地方卫视,连北京电视台他都没瞧上眼,他对外声明,他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唱歌的人。
为了有国际范儿,他给自己重新进行了包装,名字要有国际范儿,于是他有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名字:约瑟翰·庞麦郎,既然名字都能改,索性出生日期和产地也顺便改了吧,于是台湾产的90后就这样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但是网友们并不买账,有人恶搞他的照片,将他跟老干妈的照片P在一起,弄成了情侣照。
或许有人觉得他一个人疯狂太孤单了,于是2015年的时候,白晓出现了,这个很有商业头脑的经纪人,曾经也是一位落魄的歌手。
最初的那几年,在白晓的助力之下,庞麦郎的全国巡演还算不错,每场几百个人,也还算可以,收入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进账几十万也是有的。
然而随着庞麦郎的热度渐渐下降,看演唱会的人数也越来越少,7个人看演唱会,14个保安护驾的新闻,让庞麦郎沦为笑柄。
贫贱夫妻百事哀,更何况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他跟经纪人白晓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很大的裂痕。
一边是全网的嘲讽与攻击,一边是向媒体爆料他有精神问题的“好兄弟”,庞麦郎的精神和物质世界都陷入了危机。
2018年,庞麦郎进精神病院的消息传遍全国,爆料人正是他的经纪人白晓,这个大新闻传遍全国的时候,白晓很快登上了热搜。
庞麦郎出院之后,他对白晓的做法感到很不满意,因为白晓一直在用他的直播间,而且据庞麦郎所说,当年收入的200万跟公司分账之后,他只拿到了70万而已,当初在直播间卖鞋子的主意,也是白晓给他出的,他本人并不喜欢。
据庞麦郎的父亲所说,庞麦郎一直在用抑制精神方面的药物,每个月至少要花费近2000元钱的医药费,儿子住院期间的费用,全部是父亲承担的。
庞麦郎现在居住的环境并不好,家徒四壁,穿着朴素,回到陕西老家的时候,曾经有记者采访过他,他再也没有提过想象中的“陕西台湾”。
当记者问他对未来有何打算时,他说自己会一直坚持创作写歌,或者开直播,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当记者问他,如果20年后,依旧没有起色,他会怎么办?
庞麦郎陷入了沉思,并未回答这个问题。
这世界从来不缺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颠倒黑白,混淆视听,面对不一样的倾听者,他们说法不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想让别人占自己的便宜。
然而,无论所属哪一个行业或哪一个群体,互惠互利才能共赢,没有了利用价值,连当工具人的资格都没有,注定会被资本抛弃。
这个道理,真正的90后华晨宇,显然比庞麦郎看得更透彻,他将翻唱版的滑板鞋不仅唱出了顺耳的高度,而且还拿下了版权,至于当年这首歌,为什么原作者庞麦郎没能拿到版权,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有网友说,庞麦郎至少有一首代表作让所有人记住了他,但是却想不起来华晨宇都有什么代表作,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者做到了名利双收,很多人喜欢。
职场考验的不仅是才华,还有情商,一个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的人,路才不会跑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庞麦郎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你不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世界
最近看到新闻,歌手庞麦郎的经纪人出来发声,称庞麦郎因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甚至已经认不出认识多年的经纪人,还对经纪人造成了伤害,所以被强制送入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也许你听说过精神分裂症,但你很可能并不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世界,无法想象的世界。
早些年庞麦郎在采访中曾经表示自己是居住在陕西汉中的“台湾基隆人”,不认自己的父母,结果被网友骂惨。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庞麦郎不就沉浸在妄想的世界中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也很丰富,但要说起最常见的症状,也就是思维内容方面的改变——形式多种多样的妄想内容。土生土长的汉中人,非说自己是台湾基隆人,除了他自己,别人都当做是笑话,甚至因此表示看不起出名后的庞麦郎。但实际那个时候的庞麦郎应该是真的当自己是台湾人,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当自己是台湾人,即使操着一口流利的陕西话也当自己是台湾人。
经纪人的视频中提到了梵高,提到了庞麦郎不但认不出经纪人,还曾伤害到了经纪人,其实发病中的庞麦郎还伤害过自己的父母。处于发病状态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存在一些关乎自己的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即使是最亲近的朋友、或者双亲,也会被认为要伤害自己。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在他看来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先发制人",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也并非总是处于妄想的世界中,像当初写歌的庞麦郎,虽然那首滑板鞋很多人同样无法接受,但总还是让一部分人在歌曲中得到了共鸣,看到了那个孤独的庞麦郎。
很多人喜欢用疯子来形容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百度百科竟然将疯子解释为精神疾病的名词,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恰恰就是这种歧视让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不敢让周围人知晓自己的疾病。即使家人和朋友也会极力隐瞒患病的事实,期望患者接受治疗后能够尽快康复。所以,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或者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是存在很严重的病耻感的。带着病耻感,战战兢兢的生活,不敢让人了解自己的病史。
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比普通人敏感得多,尤其是本就处于妄想世界的人,会对周围很多不相干的人产生丰富的妄想内容。比如之前我有一名精神分裂症的女患者,一次正常的乘坐公交车出行,司机没有在站点停车,而是停到了站点前面一不远处。这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寻常事,可她就认为司机对自己有所企图,本来在站点不停车是要把自己拉走害自己,后面又停车一定是因为某些原因放弃了加害自己的企图。所以本该正常下车的患者跑到驾驶室去质问司机为什么对自己有企图,甚至拦着公交车不让司机把车开走,最后还是警察和家人赶到后才将她带离了喧嚣的马路。可之后不管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出租车,女患者都觉得所有的司机都认识自己,都对自己有所企图,每次都仔细去观察司机的一举一动,甚至经常询问司机是不是认识自己,是不是对自己有企图。
妄想的世界是复杂的,分裂症患者深陷其中,常常会获得与现实世界所不同的身份,或处境。比如最初的庞麦郎,称自己生于1990年的台湾基隆,很大可能就是出于不切实际的妄想,而非人们想的那样“数祖忘典”。后来打伤父母和经纪人的庞麦郎,很明显行为完全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所以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在家里对抗精神分裂症,只能被送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
但说到庞麦郎的病情,也不应该过度悲观,并非以后都无法恢复到当初可以写歌的程度。通过系统治疗,控制住幻觉和妄想,解决情感和意志行为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当然也可以达到康复出院的程度。实际上有很多患者发病时入院治疗,缓解后继续工作和生活。梵高不也是在发病的缓解期持续地进行艺术创作吗?甚至不能否认的是,他的画中有很多都与他所处的精神状态有关。
最后,向大家分享一下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缓解期哪些表现可能提示病情有所反复:
如果一名康复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上述表情,最稳妥的做法是联系主治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或者干脆带患者回到医院找医生复查。长期服药不是目的,但长期服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避免复发的手段。多听一听医生的意见,毕竟他们是专业的。
关于庞麦郎百度百科,约瑟翰·庞麦郎的演艺经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