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加坡华人的历史迁移
1、十九世纪开始,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人民饱受战争、饥荒与贫穷之苦,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部分中国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只好决定飘洋过海到“石叻”(新加坡)来寻找新生机。

2、当新加坡港口全面开放后,大批的中国贸易商船如约而至。
3、许多生活在中国的人民也纷纷来到新加坡,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4、到了1821年前后,新加坡的华人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1200人。
5、各地的商船为新加坡贸易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将中国的丝绸、锦缎和茶叶运到新加坡,销售给欧洲的私营商人,然后将来自印度的商品带回中国。
6、新加坡河上的驳船码头和中国城(牛车水)已成为东南亚商船贸易活动的中心及全世界的贸易集散地。
7、南来新加坡的中国人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因为他们在这里的亲戚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更多的人手;另一类则是身无分文,想要到外头闯一闯,希望能因此而闯出一个春天。
8、早期移居新加坡的华人,普遍都是出于谋生的目的而自发依靠宗乡关系的互相牵引,到达新加坡以后,往往聚集在一起,在当地求取生存和发展。
9、故此,他们孤家寡人在人生地不熟的“番边”生活,大多数都抱着一种暂时“流寓”的心态,希望能在“番边”苦干一段时期后,或能衣锦还乡,与家人团聚,或能落叶归根,安享晚年。
10、在新加坡的华人中,福建人一直是占多数,大约是40%,潮州人排第二,但到了1901年,广府人取代了潮州人的地位。
11、要一直到50年代,潮州人才重新成为新加坡第二大的方言社群。
12、新加坡开埠后不久,华人先辈便在俗称“山仔顶”(朱烈街)、吻基(驳船码头)或称“十八溪墘”、“十八间后”(沙球捞路)、“猪仔场”(克拉码头)、“水仙门”(谐街)、“皇家山脚”(里峇峇利路)、“大老爷宫头”(指位于菲立街的粤海清庙),以及大坡二马路的“新巴刹”(马真街)等地开设胡椒、甘蜜等土产店,这些地区既成为商业活动中心,也成了昔日华人聚居的地方。
13、 19世纪初、中期,华人在当地成为经济开发的奠基者和先锋力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社会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有些华人还受到殖民当局和当地苏丹、天猛公的倚重,于后涉足于政坛,成为华人社会合法的领导人。
14、 19世纪60年代开始,还有更多华籍成功人士跻身于领导层,并获殖民地***的垂青,先后成为政坛的重要人物。
15、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50多年中,还有佘连城、陈永锡、刘长意、蔡子庸、廖正兴、陈振贤、王邦杰、***、李伟南、杨缵文、连瀛洲等相继出任华人参事局参事。
16、林义顺、佘柏城、王邦杰、林锦成、刘登鼎、佘应忠、叶平玉等为太平局绅。
17、这些职衔虽然是由殖民地***所委任,但都增强、扩大了这些华裔移民在华人社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同时由于各自精明干练,富有公共服务精神,而在热心华侨事务、倡办华人教育和女子学校、推行社会公益等方面,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18、为了纪念当时艰辛创业而后发迹的先驱的功劳,新加坡有一批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地区,如有进街、成宝路、金炎路、阿佛路、炳源街、振兴街、林大头路、余东璇街、义顺路等等。
二、新加坡中鲁巴到中国城怎么坐车
1、第一条路线,33路公交车-方向:Bedok Temp
2、你在中鲁巴需先步行到 Blk 1公交站乘33路车,出发地:Blk
3、Cplx站点下车后请步行到 Chinatown(大约需时仅 1分钟)
4、注:33路公交车服务大约每隔 12分钟发车运行一班次
5、第二条路线,851路公交车-方向:Yishun
6、你在中鲁巴也需先步行到 Blk 1,出发地:Blk
7、Ctr站点下车后请步行到 Chinatown(大约需时仅 2分钟)
8、851路公交车服务大约每隔 11分钟发车运行一班次
9、第三条路线,970路公交车-方向:Aft Shenton
10、你在中鲁巴需先步行到 Aft Furama
11、然后从Aft Furama RiverFront出发,在目的地People's Pk
12、Cplx站点下车,然后请步行到Chinatown(大约需时仅 1分钟)
13、970路公交车服务大约每隔 14分钟发车运行一班次
三、新加坡洛阳在哪里
1、新加坡的洛阳位于在新加坡西部地区。Loyang即洛阳(邮政式拼音:Loyang,汉语拼音:Luoyang)。
2、此处新加坡地名Loyang Rd,一般翻译为洛阳路或罗央路。源于新加坡洛阳区(Loyang, Singapore),其各种翻译如下:中文:罗央/洛阳;拼音:Luóyāng/Luòyáng;马来语:Loyang;泰米尔语:லோயாங்。
3、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客家人往往称自己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或者“中国城”。但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客家人聚集区域却喜欢用的是另一个简称:洛阳(Loyang)。只要是提到洛阳这个地方就知道是华人聚集地。好多地方以洛阳(Loyang)命名,如洛阳警察局,洛阳公交公司,洛阳学校。经常一个区域就是洛阳命名,如洛阳庙,洛阳大学,洛阳社区之类的。在新加坡,提到闽南语,都是说河洛语,培训中文的地方,基本都叫河洛语培训班。新加坡大多数都是华人,祖籍大多都是福建、广东,客家人更是自称为“河洛郎”,所以聚居地叫洛阳就不稀奇。西晋年间,五胡乱华,大量中原氏族南迁,它们为了纪念故都洛阳,就将这个名字带到了中国的各个地方,甚至世界各地。他们中甚至以河洛郎自称。
4、在那同时有个一座洛阳大伯公宫,位于新加坡罗央大道20号,而且洛阳大伯公宫是新加坡较大的寺庙,人气很旺,每逢初一十五,这里就异常热闹。洛阳大伯公宫位于罗央大道20号的是新加坡著名道教宫观,建筑巍峨,融华、巫、印三族建筑风格于一体,蜚声东南亚,该宫香火鼎盛,月均访客超过五万人次,每逢节庆更是善信云集,喜庆非凡。洛阳大伯公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大伯公神像等数尊神像被人置于罗央渔村的海滩树下,村民把神像移到铁箱上面膜拜。随着祭拜人数的增加,村民们自发搭建了一间锌板小庙,将大伯公等神像安置其中。1996年4月某日凌晨,一场大火烧毁了小庙,唯独大伯公神迹昭彰,完好无损。2000年,众善信在海边合建了一间壮观的庙宇,命名为洛阳大伯公宫。洛阳大伯公宫管委会在邻近罗央大道购地兴建新庙,于2007年举行大伯公暨众神晋庙升座大典。洛阳大伯公宫奉福德正神大伯公为主神,还供奉观音、妈祖、关帝、张天师、六十太岁等神祗。它同时设有佛教地藏殿,以象神甘尼莎为主神的兴都殿,还供奉巫族神祗拿督公。洛阳大伯公宫融摄华巫印三族文化于一体,致力于“宗教和谐,种族互信”事业,实乃和谐社会之缩影、道教和谐精神之现实写照、多元种族宗教和谐之典范。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