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1、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在公交车上盗窃他人钱包被抓,你如果牙口硬扛得住就承认这次钱包里有2000元的事实,其它的打死也不说,按照现行的标准只是判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6个月。但是你假如扛不住,听信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说教,来个竹筒倒豆子,把你过去曾经盗窃10万、20多万元的问题全部交代了,对不起,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说无期徒刑就在那向你热情招手,按照新修改的刑罚判无期徒刑最短也要在里面待上18年,你说牢底是不是穿了。

2、这就是“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是怎么来的。
3、这是监狱里犯人经验的真实写照。里面还有句话,“来的早不如判的少”也是上面经验的总结。
二、当官的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为什么这样
1、从宽与否,与态度不应该有关联,而是根据犯罪事实来认定。
2、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当今国际司法界流行的犯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原则是相抵触的,不利于我国刑法在国际上的形象。可以说,去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要求,在某意义上是受制于犯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原则吧。
3、“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造成的最直接最恶劣的影响是,既然可以根据犯罪人嫌疑人口供定罪,那么犯罪嫌疑人不说话,就容易出现刑讯逼供,屈打成招。
4、新的刑诉法及刑法精神,不要求犯罪嫌疑人自证自己有罪。法条中也未规定,不交待将会从重处罚。刑法中司法机关担负查证犯罪的职责,实行无罪推定,而不是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定案。但是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回答司法机关的询问。
5、以“人有不控告自己的自由”取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在中国司法机关尤其是公安机关的预审场所、看守所、以及监狱、劳改、劳教场所几乎随处可见,是一项行之多年、卓有成效的刑事政策。但从实践看,也多少存在“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或罪行再重,只要坦白均从宽,量刑畸轻畸重,标准不一,有损法律权威的弊病。
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是真实可信的吗
1、坦白从宽是法院或检察院对职务犯罪案件用于量刑的情节认定内容,常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此结合,意思是犯罪分子主动自首坦白错误,将会受到法律方面的宽待,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这里规定的情况属于坦白范畴,但较通常理解的坦白范围要窄一些。
2、一般而言,犯罪分子在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管司法机关掌握程度如何,均应视为坦白,受到法律的宽待,会给与一些量刑。
3、牢底坐穿指的是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员,即使坦白从宽也不会有太多量刑,比如故意杀人这个罪名,基本上也就定性了,自古杀人犯法欠债还钱。
4、犯罪分子依法不成立自首,但如实交代犯罪事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办案机关掌握部分犯罪事实,犯罪分子交代了同种其他犯罪事实的办案机关掌握的证据不充分,犯罪分子如实交代有助于收集定案证据的。
5、《意见》还规定,犯罪分子如实交代犯罪事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1)办案机关仅掌握小部分犯罪事实,犯罪分子交代了大部分未被掌握的同种犯罪事实的;(2)如实交代对于定案证据的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6、根据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刑法》六十七条增加一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坦白从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