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绿城有哪几个
现在中国被称为绿城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南宁、合肥、郑州、南京。
民众普遍认知的绿城是南宁,这是因为南宁市最早也是最有名的绿城。若果有心,在百度百科上搜索绿城,会发现合肥,郑州也被称为绿城。
1、绿城,南宁市的别称,因植被丰富、四季常青、诗情画意,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有"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除绿城之外,南宁还被称为邕城、象城、凤凰城。
南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可谓是"半城绿树半城楼",有花园城市的盛誉。她处处绿叶婆娑,满目青翠,槟榔、棕榈等亚热带风景树,遍植街头、公园、城里和城外。这些乔木的果实与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南国佳果,给南宁带来了芳馨的四季。
山、河、湖、溪、绿树鲜花与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景交相辉映,构成了富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园林风貌特色,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美其名“中国绿城”。
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到2007年的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这一系列荣誉,彰显着南宁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
2、绿城,合肥市的别称。合肥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了“绿色之城”的美称,1992年合肥与珠海、北京一同获得了首批“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2003年后,有着国家园林城市之称的合肥又顺利的通过了复查。而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合肥园林绿地面积已由当年的1129公顷发展到目前的6000多公顷,新建城市基础建设,公园、景点、生态园,广场多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就享有“绿色之城”之美誉,1992年底,合肥市与北京、珠海同获首批“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3年,合肥又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经过30年的努力,合肥园林绿地面积已由1978年的1129公顷发展到目前的5000多公顷。
截至2018年初,绿化覆盖率达到38.5%,城区绿地率达到了约35.5%,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算的话由1.32平方米增加到8.75平方米。
3、绿城,郑州市的别称。1954年郑州正式成为河南省会后,历经多年的城建发展,在当时中国的城市绿化率中位居前列,绿化覆盖面积163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4.2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1名。就有了那时"中原绿城"的美誉。
郑州街道旁植满了法国梧桐,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过随着城市建设,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绿城“慢慢的没有了但年的风采,也不再是当年的”中原绿城“
4、绿城,南京市的别称。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绿化率现在全国领先。
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紧扣“低碳生态”理念,确立了7大类56项生态指标体系。比如,江堤内外3平方公里的自然滩涂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活动;岛内原有的3万平方米池杉林、10多公里水杉大道、江心洲葡萄园等特色生态景观全部保留;
乡村河道疏浚拓宽、连片成网,内外水系贯通全岛;环岛滨江风光带链接五大城市发展组团和多座大型生态公园,水网、绿网、慢行、车行网络“四网”有机叠加,构建“长江活力岛”。规划建设的海绵城市,不仅能缓解城市排水防涝压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还提升人居环境。
参考资料:绿城南宁我来了-凤凰网
参考资料:郑州的演变:绿城-水城-凤凰网
二、绿城的历史沿革
绿城——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为自治区首府。
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颐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始皇帝二十三年(公元前214)置桂林郡、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
西汉王朝建立后,推行州郡县制。西汉元鼎六年(前110,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平定赵信的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信耳、朱崖等9郡,南宁属郁林郡领方县辖地。
三国时,南宁属吴国辖地。吴把领方县改名临浦县,并从原属交州改属广州。这样,南宁便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一直延续到西晋。
东晋时,晋元帝大兴元年(318),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下辖晋兴等4个县,南宁为广州晋兴郡晋兴县,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第-次成为既是县级又是郡级治所,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说为隋开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说为西晋太康五、六年即公元284年、285年,下同)。
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先后更替,南宁隶属郡县均与东晋相同。隋统-南北朝后,开皇十八年(598),将晋兴县改为宣化县,南宁为宣化县治所,归郁林郡统辖。
唐武德四年(620,在宣化县置南晋州,领宣化-县,州县并存。武德五年,宣化县析出宣化、晋兴等5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又将南晋州改为邕州,外治在南宁,这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永徽(650~655)后,以广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宁)、容州(治今容县)及安南五州隶岭南五府经略使,名岭南五管,以广州刺史充经略使,驻广州。天宝元年(742),改邕州为朗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朗宁郡为邕州。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岭南东道,治所设在广州;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统辖原属邕管(统管邕、横、贵、宾四州)、容管(今容县)、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这就是说,这就是说,南宁在唐朝时已成为省级治所。
五代十国时,南宁为南汉国地,仍属邕州,归楚。
宋朝统-全国后,邕州隶属广南西路,下辖宣化、武缘等7县,南宁仍为邕州和宣化县治所。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改邕州为邕州路,今南宁为路总管府治所,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并管左右两江溪桐。泰定元年(1324)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得名,即始于此。
明朝洪武二年(1376),改南宁路为南宁府,今南宁为府治所。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清朝时,改广西布政使司为广西省,省会设在今桂林市。南宁府此时隶属于广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辖州、县基本沿袭明朝。南宁既为南宁府治又为左江道治和宣化县治。
清宣统三年九月(1912),南宁宣布独立。民国元年(1912)废宣化县,以南宁府长理事,直属广西军政府,后改称广西省政府。民国25年(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桂林。民国31年4月,原第八、第九区合并为第四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南宁。建国前,南宁城分为兴宁、邕西、邕南、德邻、邕北、模范、宁武7镇(由原来的10个镇合并)。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16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1950年1月23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2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21个自然村并设郊区工委(辖3个区)。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宣告成立,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1965年国务院决定改僮族为壮族。
1958年-2002年,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和南宁(专区)地区并存。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辖原南宁地区南部凭祥市和崇左、扶绥、大新、宁明、龙州等县。原南宁地区北部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四县划归南宁市。
2007年10月5日上午,在墨西哥蒙特雷市举行的世界人居大会颁奖典礼上,广西南宁市市长陈向群从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卡珠穆罗·蒂贝琼卡女士手中,接过了2007“联合国人居奖”奖牌。
南宁市在2007年全球7个获奖城市中排名第一,是今年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半城绿树半城楼”是南宁最突出的城市特色。南宁市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城市化发展中,南宁市非常关注弱势群体居住条件、生活状况。从1995年起,共投入13.65亿美元,实施了“系统改善城市弱势群体居住环境的行动”,直接受益者超过80万人,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让弱势群体有机会平等地享受城市发展成果。仅2002年至2006年,南宁就有300多项城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了80处绿地广场和21个公园,形成了20公里长的生态民族大道,61.5公里的快环和81公里的四环道路绿化构成了两大环城生态圈。
2002年以来,南宁市城市绿地建设有了较大增长,绿化布局更加合理,绿化档次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南宁市森林覆盖率达53.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5.80%,绿地率达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10平方米。2006年,南宁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荣誉。
世代生活在青山秀水中的南宁市民历来“惜绿如金”,为建设“中国绿城”一路精耕细作,一是抓好“点”绿化,建成80多处绿地广场和21个公园,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金花茶基因库、全国最大的“苏铁园”、拥抱南湖的“名树博览园”、纵横5平方公里的“花花大世界”园林产业园。二是抓好“线”绿化,街道绿化向“多板块、多层次”迈进,热带雨林在民族大道“群落式”落户形成10多公里长的生态大道,一批果街、花街尽显南国园林风貌,机场高速路绿化一展绿城门户风采,快速环道和外环高速路绿化环绕南宁构成生态长廊,山、河、湖、溪与绿相拥尽现滨水园林景观。三是抓好“面”上绿化,推进退耕还林和林网化工程、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及农村生态工程。四是深化“规划植绿、拆违复绿、通墙透绿、见缝插绿、治污变绿”理念打造花园式庭院和社区。五是倡议“捐资捐树”创建纪念林,地方立法定格“植树月”。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的“一带、二轴、四环、七线、四小”的规划全面实现后,南宁的园林生态必将更上一层楼。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21.8℃。如此优越的地理气候,造就了南宁终年树常绿、花常开、果常熟的城市自然特色。从城市特色出发,我们努力打造“中国绿城”品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55.8%、56%、和12.1平方米。1997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跻身中国园林绿化最好的城市行列。
如今的南宁,已经是一座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城市,南湖水畔看电影,民生广场江风爽,民族广场赏鸽子,民歌广场听民歌,朝阳广场的翩翩起舞,满街常年常绿树木,处处四季盛开的鲜花,活泼的鸽子畅徉广场,天真可爱的儿童嬉戏其间,人和自然间亲密和谐,冬日和煦的阳光,夜色流光溢彩的灯光,心灵在这里休憩,思绪在这里放飞,一幅幅“中国绿城、美丽家园、幸福生活”的画卷尽情展现在南宁市民的眼前。用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博士的话说:生活居住在南宁是一种幸福!
三、为什么称南宁为绿城
绿城,南宁市的别称,因植被丰富、四季常青、诗情画意,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有"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除绿城之外,南宁还被称为邕城、象城、凤凰城。
绿城,南宁市的别称,南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可谓是"半城绿树半城楼",有花园城市的盛誉。她处处绿叶婆娑,满目青翠,槟榔、棕榈等亚热带风景树,遍植街头、公园、城里和城外。这些乔木的果实与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南国佳果,给南宁带来了芳馨的四季。山、河、湖、溪、绿树鲜花与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景交相辉映,构成了富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园林风貌特色,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美其名“中国绿城”。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到2007年的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这一系列荣誉,彰显着南宁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绿,成为南宁的靓丽的城市名片。
绿城是南宁的六张独特名片之一,南宁的“六张名片[1]”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绿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美丽的景观天赋,独特的区位优势,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是南宁的地缘优势,也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中国绿城使南宁人文景观魅力四射。这六张名片在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过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让南宁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蓝图愈加清晰可鉴,广西的“首善之区”一定会名不虚传。
“半城绿树半城楼”是南宁最突出的城市特色。南宁市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城市化发展中,南宁市非常关注弱势群体居住条件、生活状况。从1995年起,共投入13.65亿美元,实施了“系统改善城市弱势群体居住环境的行动”,直接受益者超过80万人,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让弱势群体有机会平等地享受城市发展成果。仅2002年至2006年,南宁就有300多项城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了60处绿地广场和16个公园,形成了10公里长的生态民族大道,40.5公里的快环和81公里的四环道路绿化构成了两大环城生态圈。 2002年以来,南宁市城市绿地建设有了较大增长,绿化布局更加合理,绿化档次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南宁市森林覆盖率达40.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0%,绿地率达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10平方米。2006年,南宁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荣誉。绿城南宁-夜景
世代生活在青山秀水中的南宁市民历来“惜绿如金”,为建设“中国绿城[2]”一路精耕细作,一是抓好“点”绿化,建成60多处绿地广场和16个公园,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金花茶基因库、全国最大的“苏铁园”、拥抱南湖的“名树博览园”、纵横5平方公里的“花花大世界”园林产业园。二是抓好“线”绿化,街道绿化向“多板块、多层次”迈进,热带雨林在民族大道“群落式”落户形成10多公里长的生态大道,一批果街、花街尽显南国园林风貌,机场高速路绿化一展绿城门户风采,快速环道和外环高速路绿化环绕南宁构成生态长廊,山、河、湖、溪与绿相拥尽现滨水园林景观。三是抓好“面”上绿化,推进退耕还林和林网化工程、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及农村生态工程。四是深化“规划植绿、拆违复绿、通墙透绿、见缝插绿、治污变绿”理念打造花园式庭院和社区。五是倡议“捐资捐树”创建纪念林,地方立法定格“植树月”。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的“一带、二轴、四环、七线、四小”的规划全面实现后,南宁的园林生态必将更上一层楼。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21.8℃。如此优越的地理气候,造就了南宁终年树常绿、花常开、果常熟的城市自然特色。从城市特色出发,我们努力打造“中国绿城”品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8%、39.58%、和10.73平方米。1997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跻身中国园林绿化最好的城市行列。如今的南宁,已经是一座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城市,南湖水畔看电影,民生广场江风爽,民族广场赏鸽子,民歌广场听民歌,朝阳广场的翩翩起舞,满街常年常绿树木,处处四季盛开的鲜花,活泼的鸽子畅徉广场,天真可爱的儿童嬉戏其间,人和自然间亲密和谐,冬日和煦的阳光,夜色流光溢彩的灯光,心灵在这里休憩,思绪在这里放飞,一幅幅“中国绿城、美丽家园、幸福生活”的画卷尽情展现在南宁市民的眼前。用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博士的话说:生活居住在南宁是一种幸福!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