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附子理中丸的成分(吃附子理中丸排出寒气的表现)

七月网4040

一、附子理中丸说明书

附子理中丸(同仁堂)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下面是我整理的附子理中丸说明书,欢迎阅读。

附子理中丸的成分(吃附子理中丸排出寒气的表现)

生产厂家: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主要成份】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性状】附子理中丸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适应症/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0粒(6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肠结核腹泻,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烧、盗汗、晨时腹泻。3.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4.哺乳期妇女慎用。5.服附子理中丸时不宜同时服含有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6.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7.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8.对附子理中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附子理中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附子理中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附子理中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13.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附子理中丸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包装】塑料瓶装,每瓶装30克。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附子理中丸(同仁堂)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理中丸(同仁堂)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附子理中丸为丸剂,有效成分含有干姜,甘草。其各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附子理中丸的适用范围广,存在一些脾虚便秘的患者对用附子理中丸产生疑问,那么,附子理中丸能治疗脾虚便秘吗?

附子理中丸对于治疗脾虚便秘的作用并不大,而且脾虚便秘的治疗应该需要具有宜补中升阳益气的功效药物治疗,而附子理中丸的功效只是温中健脾。总而言之,因为脾虚便秘的治疗宜补中升阳益气,而附子理中丸的功效只是温中健脾,因此附子理中丸对治疗脾虚便秘的作用不大。脾虚便秘指脾虚所致之便秘。《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脉多弦缓,宜补中升阳益气。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脾的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中医养脾养生已有悠久的历史。

而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附子理中丸,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以上对附子理中丸能治疗脾虚便秘吗的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建议患者除了用药治疗外,日常应该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祝你生活愉快。

二、附子理中丸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国家基本药物 4概述 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 5.1附子理中丸的别名 5.2组成 5.3功效 5.4主治 5.5附子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5.6制备方法 5.7用药禁忌 5.8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 5.9附注 6《景岳全书》卷五十八之附子理中丸 6.1组成 6.2主治 6.3附子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7附子理中丸的药典标准 7.1品名 7.2处方 7.3制法 7.4性状 7.5鉴别 7.6检查 7.6.1乌头堿*** 7.6.2其他 7.7含量测定 7.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7.4测定法 7.8功能与主治 7.9用法与用量 7.10注意 7.11规格 7.12贮藏 7.13版本 8附子理中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8.1剂型 8.2拼音名 8.3标准编号 8.4处方 8.5制法 8.6性状 8.7鉴别 8.8检查 8.9功能与主治 8.10用法与用量 8.11注意 8.12规格 8.13贮藏 9附子理中丸药品说明书 9.1药品名称 9.2药品汉语拼音 9.3剂型 9.4性状 9.5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份 9.6附子理中丸的功能主治 9.7附子理中丸的用法用量 9.8注意事项 9.9附子理中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9.10备注 10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fù zǐ lǐ zhōng wán

Fuzi Lizhong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uzi lizhong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zi lizhong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与附子理中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

导价格类别备注 243 20附子理中丸蜜丸 9g丸 0.6中成药部分* 244 20附子理中丸蜜丸 54g瓶 3.2中成药部分 245 20附子理中丸蜜丸 60g瓶 3.5中成药部分 246 20附子理中丸蜜丸 120g瓶 6.6中成药部分 247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6g袋 0.55中成药部分*△ 248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30g瓶 2.4中成药部分 249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36g瓶 2.9中成药部分 250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40g瓶 3.2中成药部分 251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48g瓶 3.8中成药部分 252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54g瓶 4.2中成药部分 253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60g瓶 4.6中成药部分 254 20附子理中丸水蜜丸 72g瓶 5.5中成药部分 255 20附子理中丸浓缩丸 200丸瓶 6.3中成药部分*△ 256 20附子理中丸浓缩丸 192丸瓶 6.1中成药部分 257 20附子理中丸浓缩丸 360丸瓶 11.1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附子理中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2首。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为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1]。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附子理中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附子理中丸的药典标准。

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具有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之功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每服1丸,以水1盏化破,煎至7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酸胆堿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堿引起的回肠痉挛。

附子白术丸(《鸡峰普济方》卷十二)、理中丸(《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姜煎丸(《普济方》卷三九五)。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之附子理中丸主治阴寒肾气动者。

附子(制)100g、党参200g、炒白术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2],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2];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长卵形、广卵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5~32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干姜[3])。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党参)。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纤维(甘草)。

(2)取本品水蜜丸4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6g[2],剪碎,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人烧瓶时为止,再加入石油醚(60~90℃)1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乙酸乙酯1ml,超声处理1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药材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乙酸乙酯(2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本品水蜜丸5g,研细;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7.5g[2],剪碎,加硅藻土5g,研细,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0ml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20:3:1: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4)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振摇3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2μl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冰醋酸—甲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碎,取25g,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适量[2],剪碎,取36g,加氨试液4ml,拌匀,放置2小时,加乙醚60ml,振摇1小时,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溶解使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乌头堿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处理)—丙酮—甲醇(6: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取甘草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小蜜丸或大蜜丸[2],剪碎,取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 45分钟,放冷,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甘草以甘草苷(C21H22O9)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6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3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0mg。[2]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2]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1)小蜜丸每100丸重20g(2)大蜜丸每丸重9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附子(制) 100g党参 200g白术(炒) 150g干姜 100g甘草 100g

以上五味,干姜、白术、党以70%乙醇为溶剂,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将甘草部分制成浸膏,部分粉碎成细粉;将附子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及甘草细粉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糊化淀粉团块为类白色。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温中键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一次 8~12丸,一日 3次。

密封。注甘草膏、粉比例处方量,视配料情况随机选择。

附子理中丸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等。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附子理中丸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附子理中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附子理中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附子理中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附子理中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三、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病情分析:您好,附子理中丸的功效:,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

腹泻:有报导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人参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4.、其他:附子理中丸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1、调节胃肠道运动:据报道附子理中丸可明显增强胃张力及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该药还可抵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及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

2、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动物实验发现,脾虚动物经附子理中丸治疗后,在4℃冷水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表明该药能显著增强脾虚动物的体力和抗寒能力。

3、附子理中丸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脾虚动物的免疫功能。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附子理中丸的成分和吃附子理中丸排出寒气的表现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