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山市港口镇历史
港口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地接中山市城区,毗邻香港、澳门,总面积70.5平方公里,人口逾7.2万,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工业卫星和三高农业基地。

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内主要公路均与广珠、番中公路相连,京珠、中江高速公路横贯全镇,并在镇内设有出入口,小榄水道纵贯全境,可通达珠江三角洲各个口岸。
近几年来,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现有各类企业300多家,形成以加用电器、电子电路、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具等为主体的外向型工业经济体系。
建成了木河迳、穗安、石特、铺锦、大丰5个工业区(总面积约5000亩),尤其是新规划的港口南区,坐落于中山城区东明大桥北岸,地处城乡结合部,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工业基础日益雄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家电、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包装印刷、食品等为主的20多个骨干支柱产业,港口风扇厂、崇高玩具厂等名牌产品家喻户晓,目前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23家,税收超百万元企业11家,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2家,外经贸易迅速发展,从1990年至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0.51亿美元,先后批准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24家,兴办“三来一补”企业30多家,拥有各类外经贸易企业56家,出口产品远销欧共体,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建立起水产、养殖、畜牧、果菜、优质稻谷、花卉及农副产品加工七大基地,三高农业迅速发展,产值占纯农业产值的一半。
著名的水产品脆肉鲩、罗氏沼虾、甲鱼及四大家鱼等不但满足本地市民的需要,还大量供应广州、珠海和港澳市场。
全市唯一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就坐落在港口,并拥有中山市最大的畜牧产品出口基地。
农业方面,以三高农业为主,盛产优质大米、四大家鱼、罗氏沼虾、甲草菇和香蕉等。
全市唯一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就坐落在港口,并拥有中山市最大的畜牧产品出口基地。
全镇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畅顺。
外经、报关、银行、医疗、保险、会计师时务所、技术监督等各项配套服务机构一应俱全。
华丽优雅的星晨花园是全市港人入住率最高的安居之所。
大型贸易市场、影剧院、健康桑拿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备,城镇建设颇俱规模。
该镇已于1998年普及9年义务教育,1997年普及高中教育,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全镇有中、小学校21所,中学学校4所,理工职中一所,有电影院等文化设施5间。
港口镇人民***是镇一级***机构,内设“十办二司三所二部”等17个部门,分别为党政办、统计办、审计办、农林水办、科技办、计生办、综治、安全办、社会事务办、外经招商引资办、村办、经济发展总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财政所、司法所、物价所、文化站、会计站。
港口镇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是广东省卫生镇之一。
二、中山简介
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有5个机场(其中3个是国际机场)和4个外轮深水码头,从水路至香港只需75分钟。京珠高速公路、105国道、番中公路等交通干线纵贯全境。居住人口235万(其中外来居住人口100万),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有80多万人,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中山古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四季飘香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设立香山县。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翠亨村诞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城市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取得新进步。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7.1亿元,增长17.8%,工业总产值1767.5亿元(不变价),增长31.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6.6亿元,增长19.9%。在2003年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对中国200个主要城市竞争力的评估报告中,中山市位居第20位,全省第4位。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中山市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为重点,引进、培育和发展名、优、稀、特、新产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效益稳步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10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03年全市农业产值34.1亿元。同时,基本完成并开展新一轮“一区三线”森林改造、农桥农路建设、低产鱼塘整治、“四旁绿化”和缓坡山地种果、内河整治“五项工程”,加强水利设施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村用电底度收费,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民负担减负率达76%。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和会计委派制,完善村务公开等各项管理制度。
产业优势日益突显,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中山市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抓好名牌战略和技术创新,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势头,增幅连续三年位居珠三角首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东部高新技术、北部传统优势或特色工业、南部出口加工工业的布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精细化工生产基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电子音响产业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等13个国家级产业生产基地。积极扶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持续增强。会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03年成功举办3·28招商经贸洽谈会、沙溪国际休闲服装节、(中山)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等一系列会展活动。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强,2003年支柱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7%。开展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工业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立项建设的工业园区共40个,规划面积22万亩,已引进企业3092家。开展争创工业强镇(区)活动,有11个镇区年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开展评选中山十大名牌产品活动,全市拥有中国名牌6个,驰名商标1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17个,省名牌产品51个,著名商标37个。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加强关贸、检贸、税贸、银贸合作,提高“大通关”水平。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进质量与科技兴贸战略,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外贸出口82.5亿美元,增长44.2%;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增长23.8%。至2003年底,全市有外商投资企业3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山市设厂20多家,长虹、TCL、小鸭、格兰仕、美的等国内大企业也在中山投资。民间资本准入限制放宽,激活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0多万户。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市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行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对民间资本从事第三产业实施优惠政策,政策拉动效应明显。鼓励现代流通业和旅游业发展,商贸物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火炬商贸物流园、西北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园和城市配送物流园等三大物流园区顺利启动。抓住CEPA机遇,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努力把中山打造成为港澳零关税产品的集散地。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支柱,建成了中山城、岐江公园、孙西步行街、岭南水乡、泉林山庄、詹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新景点,“孙中山故居”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五年间民营资本新办旅游景点13家,投资2亿元,推动了旅游市场成熟和拓展。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新建住宅小区120个,销售361.38万平方米,销售额90.31亿元。市民消费层次显著提高,由传统温饱型消费向现代质量型消费转换,新兴消费方式不断涌现,汽车、教育、文化、体育、信息等消费活跃。金融、证券、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迅速发展。饮食、休闲娱乐业发达。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近年来,中山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城市建设中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步伐,形成了以服务经济社会、提高居民生活素质为主、城乡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建设良好的城市设施和人居环境,形成了较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山市历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依照国际先进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城镇化水平达60.7%。目前,全市公路里程1345公里,公路密度为74.7公里/百平方公里。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9.8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96.6万户,光缆长度2237皮长公里,互联网用户近30万户。水力、电力设施完备,供应充足。中山港码头年吞吐量400万吨和40多万标箱,居中国十强和世界百强海港之列。全市有三星级以上酒店20多家,目前在建5星级酒店3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做好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水、空气、噪音等综合整治,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综合定量考核连续5年排广东全省前5名,绿化覆盖率达到38.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78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市”等称号。1997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居奖”。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应对加入世贸需要,清理规范性文件1100多件。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坚持市政府领导与人大、政协领导座谈及重大决策听证等制度。开通了中山市党政信息平台,坚持市长接待日制度,开通市长专邮和电子邮箱,在《中山日报》开办《政报》,实行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政务、村务、厂务公开不断深入,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级信访责任,做好安全生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以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攻坚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成了95%以上公有企业的转制工作。公有资产监督、管理、营运体系不断完善,效益提高,2003年列入考核类公有企业利润增长3.2%。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开展了三轮审批制度改革,共减少审批事项1000多项,减幅75.1%,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推行“窗口式”、“一站式”办公,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效率进一步提高。
科教文卫全面进步,各项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战略,科技人才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储备丰富,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广东省第5位,各类人才达22.99万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力明显提高,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6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5项。各级高度重视科技投入,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的2.2%。加强产学研合作,全市各类研发机构90多个。中山民营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小榄、古镇、沙溪、大涌、南头、黄圃、民众、东凤8个镇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初中升高中升学率91.8%,高等学校毛入学率29%,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有各类高校、中专、中技、职业高中26所。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广东药学院等著名高校在中山市办校。启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学校布局,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大工程,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挥“伟人故里”优势,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重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建成一批文化设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举办了大量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人口率达到40%。开展卫生事业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72.4%,居民健康水平稳步上升,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3岁。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计生服务质量上了新水平。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0.4‰,计划生育率93.5%。
大力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6元,增长4.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520元,增长10.8%。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4.2平方米,建成解困房近4万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城区双困户住房问题。各级财政增加资金投入,提高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各类险种参保270多万人次,最低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初步建立了与低保相配套的医疗救助、住房解困、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高度重视城乡就业问题,市级财政安排1600万元,实行城乡就业培训补贴等多项扶持性政策,城乡就业新增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关注困难群体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山人民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从增量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变,增创城市经济新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
三、2018年广东中山会计继续教育网登录入口
【#会计继续教育#导语】我为大家整理中山会计继续教育如何登录、如何学习、如何考试等内容供大家参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叫会计人员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
打开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网站后,点击导航栏“会计继续教育”按钮进入;选择您所在的地区进入,如果列表中没有显示您所在的地区名称,从列表下方输入继续教育卡号、密码后直接登录到所在的继续教育地区;如果您所在的地区需要用学员代码登录(我还没有学员代码),直输入您的学员代码,然后根据当地财政局要求交费后,开通课程;
(一)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初级会计职称及以上职称的人员(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从事会计类工作但没有专业技术证书的人员(如以前有会计上岗证的人员
选择课程:点击课程列表下面的“讲座”按钮进入。注意:课程分企业会计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学员根据自己的单位性质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听课效果:根据自身的网络环境选择窄带视频、宽带视频、宽屏视频、音频等不同的听课效果进入听课,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点播课件学习;
选择本次需要学习的章节进入听课,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时间;
点击“学习时间查看”,学完规定学时后,方可参加考试;
学完规定学时后,需要参加考试的地区,点击“进入考试”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
网上考试合格后,到会计主管部门办理确认手续。(如果您所在的地区无需参加考试,请在学满规定学时后,直接到会计主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中山2018年会计继续教育网登录入口: http://jxjyxuexi.chinaacc.com/
好了,关于中山会计之家和中山会计之家继续教育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