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军的川军将领录
川军将领名录(部分)姓名出生日期逝世日期籍贯军衔结局刘伯承1892.12.41986.10.7四川开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24年脱离川军,加入共产党,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后病逝于北京。熊克武1885.12.2 1970.9.2四川井研县北洋政府陆军中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病逝于北京。刘存厚1885.1.241960.6四川简阳县北洋政府陆军上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终于台湾。周道刚18751953四川双流县北洋政府陆军上将病逝于成都。彭光烈18831956四川双流县北洋政府陆军中将1949年在双流县通电起义。石青阳18781935四川巴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病逝于上海。刘湘1888.7.11938.1.20四川大邑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北洋政府陆军上将率军出川抗日,出师未捷身先死,病故于汉口。杨森1884.2.201977.5.15四川广安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病逝于台湾。刘文辉1894.1.10 1976.6.24四川大邑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在彭县通电起义,林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病逝于北京。李家钰1892.4.251944.5.21四川蒲江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在陕县秦家坡高地遭到日军的围攻,壮烈殉国。邓锡侯1889.6.22 1964.3.30四川营山县北洋政府陆军上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在彭县起义,四川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病逝于成都。孙震1892.2.51985.9.9四川绵竹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逝世于台北市。王陵基1883.91967.3.17四川乐山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50年化装成军医外逃被捕,1964年获人民政府特赦。病逝于北京。吕超1890.3.9 1952.7.20四川宜宾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留居大陆,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等职。病故于重庆。潘文华1886.10.1. 1950.11.16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彭县通电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病逝于成都。但懋辛1886.1.25 1965.11.7四川荣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病逝于成都。王缵绪1885.5.9 1960.11四川西充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成都起义,1957年潜赴深圳企图越境,被逮捕。病死于狱中。田颂尧1888.6.19 1975.10.25四川简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彭县起义,四川省政协委员。病逝于成都。王铭章1893.7.41938.3.14四川新都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壮烈殉国。饶国华1894.12.71937.12.1四川资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期间在广德、泗安战役中,自杀殉国。唐式遵18831950.3.28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被解放军击毙于越隽县。赖心辉18861942.4.18四川三台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病逝于成都。杨干才19001949.4.24四川广安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安徽芜湖兵败自杀。杨汉域19051973四川广安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成都参加起义。范绍增1894年1978.3.5四川大竹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大竹起义,河南省体委主任等职。病故于郑州。赵渭宾18931938.3.17四川新都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8,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许国璋18971943.11四川成都市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常德会战中自杀殉国。罗泽洲1891.5.15 1950.7.17四川蒲江县北洋政府陆军少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在成都吞服烟膏身亡。黄隐1890.6.121968.4.2四川华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彭县通电起义,川西军区副司令员,病逝于成都。马毓智18941956四川成都市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彭县参加起义。后任四川文史馆馆员。病逝于成都。喻孟群不详不详四川营山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广汉率部起义。刘邦俊18911950四川简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被俘获后在简阳被处决。夏首勋18901969四川江津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予以平反。陈离18921977.5.3四川安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病逝于北京。陈万仞18881961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参加成都起义,后任成都市政协委员。逝世于成都。廖震18811949.11.30四川简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在成都服毒自杀。许绍宗18961967河北青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广汉起义。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董宋珩18911955.1.8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什邡率第16兵团起义。解放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陈光藻18901962四川成都市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雅安参加起义。刘元瑭19031958四川大邑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因抗拒政府,被判处死缓,在狱中病故。唐英不详不详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参加康定起义,1950年率部叛变,后又率部回康定投诚。向传义18861955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拒赴台湾,在成都迎接解放。钟体乾18791962四川成都市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协助潘文华起义。后任四川省副省长等职。病逝于成都。刘兆藜18931962四川南部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义。任重庆北碚区政协委员。韩全朴18911971四川南充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万县参与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傅翼1888.3.8 1952四川酉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拒绝参加反共武装,在重庆迎接解放。张斯可18821961四川资中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彭县参加起义。四川省政协常委,病逝于成都。王泽浚19031974.1.19四川西充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8年在浙江邳县战败被俘。病逝于秦城监狱。李宗昉18911954四川彭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川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四川文史专员。孟浩然18971953四川梁山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渠县参加起义。胡临聪1902.1.101989.3.19四川犍为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8年淮海战役中于商丘被俘,1960年获特赦。病故于成都。廖泽18901952四川江津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51年在重庆被捕,次年被处决。傅秉勋19061952.9.2四川仁寿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52在黑水兵败自杀。杨晒轩1892.11.21 1965四川岳池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彭县参加起义。任解放军第8步兵学校副校长等职。杨勤安1890.9.71962四川峨边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成都起义。后任解放军西南军区高参。陈兰亭1887.6.251961.5.23四川石柱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重庆迎接解放,后病逝于重庆。夏炯18971950.11.10四川温江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50年在灌县被俘,后被处决。王翥18941959四川大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温江起义。四川民主联军新编第12军副军长。病逝于重庆。王靖宇不详不详四川犍为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在雅安参加起义。因起义部队叛乱被捕,1964获特赦。陈鼎卿不详不详四川简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在彭县率部起义。后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牛锡光18871960四川成都市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参加彭县起义。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病逝于成都。杨汉烈19171987.7.10四川广安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率20军在金堂起义。解放军第7军19师师长。彭斌19001978四川荣昌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灌县起义,后作为战犯被押,1961年被赦。谢无圻18971952四川华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60军第179师师长。黄鳌不详不详四川崇庆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四川崇庆起义。吕康18921969四川华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什邡县随16兵团一起起义。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周从化18951949.11.27四川新繁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重庆被国民党杀害,1950年追认为烈士。伍培英19081968.10.22四川大邑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西昌起义。因文革中迫害,在成都自杀。罗俊树不详不详四川巴中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50年在犍为参加起义。罗忠信18961962四川泸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川为中共从事策反工作,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余际唐1888.12.61964.5.22四川荣昌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春参与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薛奉先不详不详四川荥经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邛崃被俘。彭焕章18951971.12.3四川永川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宜宾起义,四川政协委员。病逝于内江。罗君彤18921969四川营山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四川什邡起义。范楠煊不详不详四川大竹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四川渠县参加起义。杨学端18881969四川西昌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雅安参加起义。1969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严啸虎不详不详四川华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8年在彭县参加起义。四川省政协常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汪匣锋18991953四川简阳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3年病逝于铁岭狱中。向廷瑞 1898不详四川遂宁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广汉起义。任解放军第7军17师参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刘元琮19091951.3.22四川大邑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雅安参加起义。解放军第62军186师师长。1951年自杀。刘元瑄1911.81996.3四川大邑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雅安参加起义。解放军第62军副军长。田钟毅18951972云南漾濞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成都参加起义。四川省政府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李树骅18931966四川遂宁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成都参加起义。川北区剿匪副总指挥,川北区政协委员。廖敬安1899.5.11987.10.2四川开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在开县起义。四川政协常委。病逝于万县。陈杰才不详不详四川南部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50年代,土改时期被枪毙。注:1.石青阳、李家钰、王铭章、饶国华、唐式遵、杨干才生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去世后追赠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2.许国璋、赵渭宾、傅秉勋生前军衔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去世追赠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3.刘文辉、潘文华、王缵绪、唐式遵其军衔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4.该名录所列为川军将领,而非所有川籍将领。如柴意新将军,虽为四川籍,但系中央军将领,并非川军将领,故不在列。
二、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师长王铭章是怎样牺牲的
1、王铭章师长是在1938年3月17日,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身中数弹,壮烈殉国的。
2、1986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把王铭章的死表现为自杀,是不正确的。
3、四川省档案局发布的主要根据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的馆藏档案《第22集团军滕县战役战斗详报》(以下简称《详报》),“我专程到南京查阅,档案非常珍贵。”四川省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处副处长王晓春说。档案中确认,王铭章是中弹牺牲。
4、按照省档案局的考证,“1938年,时任22集团军41军代军长的王铭章临危受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指挥各部固守滕县城。”王晓春称。时年2月份,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根据《详报》:“1938年3月17日黎明,敌陆续增援,运来攻城重炮8门,战车及装甲汽车100余辆,继续围攻滕县城。敌机五六十架狂炸城厢,轰或稍止,其排炮密如雨下。6时许,敌突击队300余人开始攀城,被我居高临下以步枪、手榴弹全数击毙。敌又增加200多名,蜂拥爬登,又悉被歼灭。”
5、战况越发激烈,“到了下午,敌机、敌炮疯狂轰炸,南城缺口被炮弹摧毁,敌军轰炸机、步兵蜂拥进入,被暂时打回。”王晓春介绍。
6、《详报》记载:“15时30分,敌复增援2000余,突入城内,我军愈战愈少,敌更集中炮火,以烧夷弹猛向城内射击,我阵亡将士忠骸及重伤不能行动官兵多遭毒焰延及尽成灰烬,其壮至惨,其情至烈!”“当时王铭章看到援兵没有到,再看到战况双方死伤,就拿着手枪到西城高处指挥督战。”王晓春说,此间,不小心被机关枪扫射,档案中写:“(王铭章)一弹飞来,直中腹部,竟卧地不起,然犹挥臂狂呼:‘杀敌不已!档案还记载,当时还有敌兵上前,中弹的王铭章依然“连毙其三,余惊骇而退”,无奈王铭章伤势过重殉国。
三、川军中著名将领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唐式遵
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无一被俘投降。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睢阳之后,一人而已……”
川军出川后,最先进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yu禹)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该师官兵英勇顽强鏖战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后仅剩下600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
抗日战争:300万川军用血肉创造抗战神话
--------------------------------------------------------------------------------
日本直到战后对这方人民也心怀嫉妒和羞愧,无法打倒四川是日本人一个神秘的阴影,灭川灭中国的宿命始终无法打破。今天日本仍然受到这方人民的鄙视。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而对于60多年前60多万巴蜀英烈来说,四川,一个走了再回不来的故土。
国民党眼中的"杂牌军",共产党眼中的"国民党兵痞子"
没有碑,没有名号、没有荣誉,只有默默的牺牲和曾经被毁的塑像,却赢得无数的悼念-光荣的川军。
最纯洁的部队--一心为民族独立抗击侵略,最纯洁的部队。心无杂念,不求占地盘。相对国共两军,算得上高尚。
最单纯的部队--主动请缨,热脸去挨冷屁股。走路出川,没有武器弹药补充,到处受排挤。远没有gcd会讲条件。
最勇敢的部队--武器比共党的还差,都是四川土枪,还打阵地战。说起:"肉包子打狗",老泪纵横是川军老人的真实写照。川军伤亡64万余人。
川军都是土生土长普通的四川人,喜欢悠闲恬静,而大义面前敢赴死,大多数没有出过川,只为了在危急关头担当起拯救民族的重任。天下已然大乱,武器太差,补给、指挥、任务一遍混乱,一接触即阵亡几千人,才发现为国牺牲原是如此之近。川军拿出了四川人的气概,从山西到湖南,从上海到重庆,8年里无数川军战斗在城市乡村,牺牲在异土他乡。
解放后,川军的主要工作是蹬三轮、泥水匠、做小生意,一辈子无人过问。
抗战胜利60周年,让我们记住他们?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川人。
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军队。gcd紧抓统战工作,鼓动川军停止内战、上前线。周、朱、叶等赞誉抗战的决心。
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缗抗战。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8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川军伤亡64万余人。
新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于,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四川在1个月内征4.5万名优秀知识分子当兵,飞赴印缅补充远征军。四川无数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群情激昂"泣请从军",很快就有4万多人奔赴前线。
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一时的。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川后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众欢迎。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
川军中广大将士"不把日寇驱出国境,誓不生还",催人泪下的动人事例举不胜举。抗战八年中,川军为挽救国家危亡与日寇鏖战,牺牲巨大。据何应钦的统计: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由于四川这个"大后方"是"陪都"所在地,所以负担巨大。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从记事起,"跑警报"这三个字就是父辈嘴巴头常唠叨又很有恐怖味道的名词!
抗战后期,盟军加大配合中国空军作战的力度,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八幡霎时变成火梅。这是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到这一年底,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炸弹3623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当年300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1944年7月7日,成都东门城门洞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人,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欲出征冲锋状,形态威武,长期为成都市民敬仰。
幼时常听父辈讲传说: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消息传开,百姓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这哪是传说?这是四川民众对出川抗战牺牲将士的深切悼念啊!
1966年"文革"时,这座成都标志性建筑,以铜像是"国民党兵痞"的罪名被砸碎。1989年8月15日,市政府将塑像重塑于万年场。
近日,成都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在成都东郊重新修建了占地50多亩的"烈士陵园",这座川军抗日英雄纪念碑已迁入陵园供人们悼念。这座烈士陵园还为1000多名为成都的解放和建设而牺牲的烈士修建了陵墓。(转自:中华网)
民国28年初,范绍增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民国30年春节时,老百姓慰问范部。范在张渚各界劳军会上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二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
范虽在前线打了胜仗,却被蒋介石调任为没有实权的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范一气之下,于民国31年初回到重庆。
好了,关于川军王铭章和川军王铭章儿子叫老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