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衰竭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II级或以上肝性脑病(按IV级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并伴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起病较急,2~26周出现以下表现: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伴或不伴肝性脑病;④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分为3型,A型为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B型为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通常在4周内发生;C型为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①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常<10×ULN;②白蛋白明显降低;③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有顽固性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⑤肝性脑病。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在未达到标准时的前期要提高警惕,须密切关注病情发展。
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ALT和(或)AST大幅升高,黄疸进行性加深(85.5μmol/L≤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40%<PTA≤50%(INR<1.5)。
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ALT和(或)AST继续大幅升高,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或1.5≤INR<1.9);④无并发症和其他肝外器官衰竭。
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ALT和(或)AST快速下降,血清总胆红素持续上升,出血表现明显(出血点或瘀斑),20%<PTA≤30%(或1.9≤INR<2.6),伴有1项并发症和(或)1个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或INR≥2.6),并出现2个以上并发症和(或)2个以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肝衰竭是连续演变的过程,各临床分期的时间可长短不一,且临床分期实际上是连贯发展的,依诱因和个体体质不同,与疾病发生机制密切相关,如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疾病可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或者缓解,症状逐渐好转,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各项生物化学指标得到改善。
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和分期,建议按照以下格式书写:
疾病病因诊断(病毒、药物、乙醇、免疫、血吸虫等)
二、肝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不管什么样的肝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肝功能衰竭更是一种恶性肝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如果得了肝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1)由于HBV、HCV、HDV重叠感染、肝炎病毒或在发病早期、病程进展较缓慢者可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等治疗。
(2)由于药物引起发病者应停用药物。
可适当用如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但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3、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GI疗法)
原理为使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1)14-氨基酸800、6-氨基酸520前者适用于肝硬化肝性脑病。两者均含支链氨基酸,不含芳香族氨基酸。
(2)左旋多巴及卡多巴此药不可与维生素B6共用,因B6有多巴脱羧酶作用,使左旋多巴脱羧,使脑内多巴胺浓度降低而失去作用,疗效不甚理想。
(1)脑水肿对于脑水肿,预防重于治疗。当发生膝反射亢进,踝阵挛或锥体束征阳性时,疗效较好。①脱水剂 20%甘露醇或25%出梨醇,快速加压静脉滴注,必须于20~30分钟内滴完。以后每4~6小时用1次,必要时在两次脱水剂之间加用速尿。如神志好转可减半量,但不延长间隔,以免反跳。山梨醇脱水作用较甘露醇稍差,但无致血尿的副反应,对于重型肝炎者出现脑水肿时选用山梨醇较安全。②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加入10%葡萄糖液适量静脉推注,连用2~3日。
(2)出血防治①补充凝血因子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含有Ⅱ、Ⅴ、Ⅶ、Ⅸ四种凝血因子。②H2受体阻断剂此类药物主在肝、肾代谢,有报告甲氰咪呱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故用雷尼替丁,副作用少,疗效好,可预防胃出血。③降低门脉压力选用心得安,剂量以减慢心率25%为度,与H-2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减少剂量。④凝血酶此法对胃黏膜糜烂出血、渗血者止血效果满意,当出血停止后,可减量或延长服药间隔。
(3)感染的防治①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净化室内空气,防止呼吸道感染。②对于内毒素血症可用羟氨苄青霉素或乳酸杆菌冲剂以抑制肠道菌。④对于细菌感染应选用对肝、肾无毒性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氨氯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等。
(1)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不塌陷或非完全性塌陷。
(2)亚急性肝衰竭: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4)慢性肝衰竭:主要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以及异常结节形成,可伴有分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文章分享结束,肝衰竭中期和肝衰竭中期能活多久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