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牙泉在哪里
1、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五公里的鸣沙山。整个泉水长仅100米,宽约25米,因为形状像是月牙,所以被称为月牙泉。

2、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五公里的鸣沙山。整个泉水长仅100米,宽约25米,因为形状像是月牙,所以被称为月牙泉。也是“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3、从东向西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书法有力,堪称上品。当时这里的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
4、月牙泉有四个奇,第一个便是形状月牙几千年都变,正常来说沙漠之中的水会因为沙子的流动而变化,但是这里却没有一直都是这个形状。第二个奇是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泉水还是特别的清澈,沙漠之中最大的便是沙尘暴,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灰沙,这里却根本不受影响。
5、就是月牙泉旁边的石头这么多年都没有被沙子埋没,第四个就是月牙泉之中的老鱼吃的时候却不是那么的老,反而非常的鲜嫩,正是奇怪的一座泉水。
二、月牙泉在甘肃什么地方
月牙泉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南。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南5千米处,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79平方千米。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景区内地貌主要有大、小泉湾和周围的鸣沙山组成。小泉湾是间于东沙山与北沙山的洼地,主要用于办公和生活区。大泉湾是北沙山与南山之间的洼地,月牙泉和月泉阁等古建筑群分布其内,也是景区的核心。
鸣沙山以东是三危山,以南是黑石峰山,以西为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携带沙质较多的西风和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的阻拦,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鸣沙山。在风力作用下,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
月牙泉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低洼的地形条件和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而构造运动、流水及风力地质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条件。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
夫妻柳裁植于1971年,是同根系长出的两株相互依偎的旱柳,被称为“夫妻柳”。它们在鸣沙山月牙泉陪伴下共度无数寒暑岁月,成为游人驻足留恋的大漠一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三、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月牙泉位于敦煌鸣沙山怀抱之中。千百年来,沙岭晴鸣和月牙晓澈两处名胜相映成趣,引誉海内外。鸣沙山古时又名神沙山、沙角山、在敦煌县城南5千米。金山积沙而成,东西长达40多千米,南北宽20千米。前山主峰海拔1240米,后山西南峰海拔1700多米。沙有红黄绿白黑五色,沙峰起伏,沙脊如刀。当人们从山顶往下滑,沙砾随着人体倾泻,一种如同音乐的声音就从沙底发出来,以至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鸣声不绝于耳,兴味盎然。据史书载,天气晴朗时,它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冬夏殷殷有声如雷、沙鸣闻于城内,故沙岭晴鸣为著名的敦煌八景之一。传说古代有位将军率兵出征,在这里安营歇宿,一夜狂风,黄沙铺天盖地扑来,把数万将士尽埋沙底。后来的沙鸣就是两军征战杀伐之声。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沙粒大而硬,多石英和云母变质岩,一受磨擦,发出的声音如雷鸣。
2、奇妙的是,在鸣沙山环抱之中有一弯翡翠般的清泉,形如半月,故名月牙泉。泉水平均深5米左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54米。泉四周虽流沙拥积,却从未干涸。由此还编出了种种传说。实际是这里地下水补给丰富,水处于循环交替状态,故而不腐;又因这里特殊的地形构造,使吹进这里的风沙会向上旋,落到山脊上,故不能被掩埋。此泉又名沙井。
关于月牙泉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月牙泉位于我园哪个省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