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三什么吾什么的成语(三什么吾什么的成语大全)

七月网4310

一、三什么吾的成语

1、【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三什么吾什么的成语(三什么吾什么的成语大全)

2、【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例句】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0卷:“曾子~,则随事用力。”

4、【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二、三什么吾什么的成语 三省吾身的故事及译文内容

1、三什么吾成语是“三省吾身”。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十则》”

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去实践?”智慧点: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三、三什么五什么的成语

三智五猜、三年五载、三坟五典、三山五岳、三纲五常等。

【解释】: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译文】:老娘也懒得用尽心思,多方猜测,猜一下就知道乐观大概。

【解释】: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自】: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译文】:也要知道俺这三年五年,看看衰竭,还有很精纯响钞,暗暗藏埋。

【解释】: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译文】:这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书籍。

【解释】: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自】: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译文】:三山五岳哪里渺茫?云烟漫无边际孤单貌。

【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出自】:《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译文】: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怎么说呢?对君臣、父子、夫妇的。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