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196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重新对脑死亡概念进行解释,制定了人类首个脑死亡判定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无自发呼吸;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活动消失(电静息)。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72小时内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死亡。
脑死亡的临床诊断依据包括:深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必须同时、全部具备上述3项条件,而且需明确昏迷原因,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脑死亡的概念产生于法国。1959年,法国学者在第23届国际神经学会上首次提出“昏迷过度”概念,并开始使用脑死亡一词。目前,“脑死亡”概念已经被世界医学界广泛接受,全球大概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脑死亡立法,承认被确诊为脑死亡就是人的死亡,其社会功能终止。
脑死亡立法绝不单是为了器官移植,它有利于维护死者尊严,体现了人类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等观念上的进步,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还能大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满足司法实践需要。
对于脑死亡的判定,临床上的国际标准已经很明确,早在15年前国内也有了临床上的标准。脑死亡已被科学证实是不可逆转的死亡,病人脑死亡以后,就没有了自主呼吸,抢救脑死亡者对患者起死回生没有任何意义。脑死亡者不但加重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耗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建议加快脑死亡立法
二、中国定义死亡的标准
死亡是一个过程,但人们并不会等到生物学死亡期到来时,才宣布死亡。宣布死亡是基于一个生与死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死亡标准。
所谓传统的死亡标准就是指心肺死亡标准。医学上实际采用的传统死亡标准是脉搏、呼吸、血压的停止或消失。
(二)传统死亡标准的局限性及伦理问题
死亡判断不够准确。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挑战。
现代的心脏移植技术,彻底打破了心肺功能丧失意味着死亡到来的成规。因为可以将一颗健康的心脏移植给另一个心脏功能衰竭或丧失的病人身上。
而另一方面,借助于先进医疗设备维持心跳、呼吸也并不意味着此人还活着,因为一旦撤掉设备,心跳、呼吸会立即停止。
(1)对死亡的判定不准确,使得医务人员面对濒死病人时,对何时停止对病人的抢救这一问题陷入伦理困境。过早停止抢救显然意味着使患者失去生存机会,而对于失去抢救价值的患者一味地施行抢救又是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并会增加患者家属的经济、心理负担。可见,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面临着伦理和法律上的严重挑战。
(2)对医学新技术采用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使许多高新医学技术在临床上得以应用,给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带来生存机会。考试中国收集但是,传统死亡标准对某些技术的应用却构成了障碍。例如在器官移植中主要依靠氏体器官,尸体器官来源,在传统的死亡标准下,实际上意味着器官的死亡,因而以尸体器官做供者,成活率太低。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个遭受严重脑损伤并不可恢复、深度昏迷、没有自主呼吸、完全靠机械来维持心肺功能的脑死亡者,作为器官移植的供者是最为理想的。而按照传统死亡标准,这种移植是不道德的。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比彻尔(HoKoBee-cher)教授为主席,由医师、神学家、律师和哲学家共同组成的的死亡定义特别委员会发表报告,提出了脑死亡定义和脑死亡标准。他们把死亡定义为"不可逆的昏迷"或"脑死",包括4条标准:(1)深度昏迷,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无感知和反应;(2)没有自主的肌肉运动和呼吸;(3)各种反射消失;(4)脑电图电波平直。要求以上四项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并排除体温低于32℃或刚服用过大量巴比妥类药物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两种情况。符合这一标准即可判定为死亡。
对于脑死亡,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二)现代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1、科学地判定死亡脑死亡确定死亡最为准确。到目前,采纳脑死亡标准,诊断死亡尚没有一例是错误的。因为,脑死亡是不可逆的。英国曾有十六位学者对一千零三十六名临床确诊为脑死亡患者的研究报告,虽经全力抢救,但这些病人无一生还。
2、有利于合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人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意识状态,而意识状态是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的。考试中国收集作为意识载体的人脑如果死亡,意识状态会随即消失,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特征。从生命质量看,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放弃对他们的抢救和维持。
3、有利于器官移植由于脑组织对缺缺氧最敏感,所以,当脑组织因缺氧导致脑死亡,其他组织和器官仍然保持生命力,按照脑死亡标准对供者作出死亡诊断,就能及时为移植提供高质量的"活"器官。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器官多来源于意外事故死亡者。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4~5万人死于车祸,其中大约一半为脑死亡者。
4、有利于道德和法律责任的确定人的死亡是一个从器官到组织到细胞的复杂的不可逆转的生命物质系统崩溃过程。确定一个人死亡的关键是要找到生与死的临界点,这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何时停止抢救可以免于法律、伦理责任的问题和免除杀人的嫌疑问题
三、正常死亡是什么感觉
正常死亡是什么感觉,每个人都会死,地球上的人类每天正在以接近每小时七千人的速度死亡。死亡是人们无法避免的一个最终结果,很多人都会好奇正常死亡是什么感觉呢?
在弥留的最后几天会进入“积极死亡”阶段。会快速失去自然冲动和你的大部分感觉。会按顺序体验到一下感受:不再觉得饿。不再觉得口渴。没办法说话。没办法视物。没办法听见声音。感觉不到别人的触碰。
死亡多种多样,在此我们假定你死于自然因素且你正在慢慢死去。首先,你得知道人类没有确切的“死亡时刻”。死亡是一种过程,它有很多我们并不甚了解的灰色地带。话虽如此,我们在法律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死亡。目前,你的身体正在趋近所谓的“临床死亡”,这时你的心跳、呼吸和循环会停止。但你体内的细胞在接下来4-6分钟内仍然活着,直到“生物学死亡”出现。这时,你的脑细胞会开始死亡,复活已无可能。
现在我们知道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死亡意味着什么,但还是让我们来关注自身吧。这种过程是什么感觉?斯坦福大学缓和医疗专家James Hallenbeck表示,你在弥留的最后几天会进入“积极死亡”阶段。你会快速失去自然冲动和你的大部分感觉。你会按顺序体验到一下感受:
其它副作用包括呼吸浅短、抑郁、焦虑、极度疲劳、精神困惑(可能是因为缺氧)、便秘或失禁以及反胃。你的大脑正为了延续你的生存而牺牲一些没那么重要的功能。就连你的皮肤都会开始显示你的死亡迹象。它会变得冰冷,变成浅蓝灰色,甚至可能会出现斑点。
你很快就会因为太虚弱而无法咳嗽或者吞咽,你的呼吸会在你的喉咙深处制造令人不安的声音(这被称作“死亡拨浪鼓”)。不过就医生所知,死亡拨浪鼓并不会令人痛苦,虽然对于其他人而言它听起来很可怕。医生也不确定人们在死去的时候感觉到了多少疼痛。显然,被活活烧死或者被枪击都是痛苦的死亡方式,可你在医院病床上受到自然因素的折磨就不好说了。你的疼痛由医疗专家掌控,你可能会在弥留之际失去意识,所以你感到疼痛的可能性很小。
当你的身体最终死去,你仅剩的大脑功能会快速消失。这意味着你的大脑没办法继续掌控你的身体,你可能会排尿、排便甚至是射精(这很罕见)。目前,这一切听起来都令人不适而惊恐,不过你的脑子有一些把戏。
当你的身体开始死亡时,你的大脑会竭尽全力让你的意识为跳到来世做准备。许多人在弥留之际,会有灵魂出窍的体验。他们会感觉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地方与亲人相会,感觉自己与宇宙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能看到管道另一头的亮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可能不会因为精神世界发生的.事儿感到害怕。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患病末期病人与死囚的心境,他们需要想象自己死去的样子。研究表明你距离死亡越近,你对死亡的看法就越积极。也许是因为当死亡没那么抽象且你必须面对它的时候,你更能接受它;又或者是因为你拥有平静的梦与幻想。
一项在纽约布法罗临终关怀中心做的研究发现,正在死去的人梦境活动比常人多。该研究百分之八十八的参与者的梦境或者幻想感觉比常人更真实;它们常常会进入清醒状态。大部分人会梦到与已经死去之人团聚,某些人会梦到他们准备去其它地方旅行,还有些人目睹了过去有意义的经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梦与幻想能让他们感到宽慰,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一旦你开始进入临床死亡,你的大脑就会负担过度。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激增,并且它开始释放能超额刺激它的神经化学物质。这就是所有人感觉到明亮白光的时刻。发表在《濒死研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示,濒死之人倾向于目睹同样的事物,虽然这些事物会根据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然而,最近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的另外一项研究认为,每个人有这些体验的时间和顺序会不一样。因此你可能会体验到一下感觉,无特定顺序:
进入超清醒状态,或者有非常清醒的意识。你在醒着和做梦的时候都可能会感觉到这一点。
灵魂出窍体验,通常表现为你浮现在自己的临终床上。它可能由大脑的颞顶交界区缺氧受损所致。
你的一生会在眼前浮现。许多人会在人生倒带的时候看见特定的时刻。
与许多去世的亲人团聚,有时候甚至会与你这辈子从未见过的祖先团聚。也有可能是你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遇见由光制作而成的人类。大脑缺氧会造成幻觉。
一种无法抗拒的平静和长眠感,可能由内啡肽增多造成。
管道另外一头的明亮白光。你的视觉系统过度兴奋且被二氧化碳淹没后,会导致你对光更加敏感。在短时间内,你的其它感官也会有所增强。
你可能会经历这一切,或者只经历其中几个。我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或者以什么顺序发生。根据濒死幸存者的描述,这些经历会让死亡变得可以接受甚至是让你欢迎死亡。等到你的大脑完成了它的告别仪式后,你也就要准备走了。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确切地知道死亡之外是什么,但你至少明白你的大脑会尽全力让这种体验变得舒服一些。
死亡没什么感觉,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死亡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死亡只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快到你根本感觉不到任何的疼痛,而在死亡之时,你也许会看到你的亲人在你旁边伤心的哭喊,但是你却无能为力,也许你还会“被带到”一处黑暗的环境中,似乎就是那个隔绝死亡与现实世界的交界带。
虽然死亡并不可怕,但是亲眼“看”到亲人痛哭以及自己冰冷的尸体更让人感到恐惧和无奈。死亡一直都是人们避讳的话题,人类总是以为死亡很遥远,但死亡的的确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当生病时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四肢无力,头疼腰酸,甚至更加痛苦,当我们的容颜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苍老时,我们会因为无法永葆青春而遗憾惋惜。
其他濒死人都有过类似或者是不同体验,但是都没有感觉到那种“死亡的痛苦”,反倒觉得身体更加的轻松,似乎是飘进了另一个空间。
据统计分析,近半数的人觉得自己的意识和躯体分离,游离到空中。有两个“我”,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轻飘飘的浮在空中。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组实验,抽取了数名濒临死亡或者病危抢救的患者,在他们的病床前的天花板上挂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置只有测试者知道的物品,例如花生、贴片、玻璃弹珠等等......
在临死之际唤醒意识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准确说出托盘中的物品,因为他们说自己的灵魂漂浮在了空中。
有的人感觉自己被引力吸进一个黑色空间,不断被挤压,像是黑洞。
还有约四分之一的人说自己与许多去世亲人团聚,似乎是在迎接他通往另一个世界。
也有的说感官被无限放大,视觉、听觉会突然变得很灵敏。
阿东说他曾差点发生车祸,在生死一瞬间,他感觉时间被放慢,他能清楚听到路人说的话,仿佛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放慢了脚步,所幸意外没有发生。
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
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学术界已经认可的五个阶段:
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占濒死者中的五分之三)。
觉得自己的意识甚至是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浮在半空中,并可以与己无关似的看医生们在自己的躯体周围忙碌着(占三分之一)。
觉得自己进入了长长的黑洞,并自动地快速向前飞去,还感到身体被牵拉、挤压(占四分之一)。
黑洞尽头出现一束光线,当接近这束光线时,觉得它给予自己一种纯洁的爱。亲戚们(他们中有的已去世)出现在洞口来迎接自己,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这时,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一幕地飞逝而过,就像看电影一样。多数是令人愉快的事件(占七分之一)。
同那束光线融为一体,刹那间觉得自己已同宇宙合二为一。
此外还有醒悟感、与世隔绝感、时间停止感、太阳熄灭感、被外力控制感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确信“濒死体验”的探索结果,尤其是那些关于“死亡测验”、“地狱考察”和“死而复活”的说法,更是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与批评。
大多数的濒死体验都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但并非所有濒死体验都具有每一项特征,某些濒死体验甚至不遵循任何模式。以下是“典型”濒死体验所共有的特征:
1、安详的感受——这种感觉可能包括平静、悦纳死亡、情绪及身体的舒适。强烈、极度明亮的光芒——有时这种强烈(但不让人感到痛苦)的光芒溢满了整个房间。在另一些案例中,经历濒死体验的人目睹了他们认为代表着天堂或上帝的光芒。
2、灵魂出窍(OBE)的体验——亲历濒死体验的人感到自己从身体抽离出来。他能够俯瞰到自己的身体,并常常能够描述医生忙碌的场面。在某些案例中,他们的灵魂冲出房间,飞向天空,有时甚至是飞向宇宙。
3、进入另一个空间或维度——他可能感到这个空间像天堂,在极个别的案例中,却像地狱,这取决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体验的特性。
4、神灵——在灵魂出窍的过程中,经历濒死体验的人邂逅了“灵光”,或代表着神灵的其他征示。他可能认为这是他已故的爱人、天使、圣人或上帝。
5、隧道——许多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都感觉到自己在一个尽头泛着白光的隧道里。他们穿过隧道时会遇到神灵。
6、与神灵交流——在濒死体验的尾声,许多人报告了各种与神灵所进行的交流。这种交流常常被描述为一个“宏亮的男声”告诉他们大限未到,并让他们回到自己的身体。一些人称,自己被要求做出抉择,是走向光芒,还是回到自己现世的肉体中去。其他一些人则感到,有一个也许来自上帝的无声命令迫使自己回到了肉身。
——这一特征又被称为“全景式的人生回顾”。经历者以一种倒叙的方式观看了自己的整个人生。这部分可能非常具体,也可能极为简短。经历者还可能感受到来自周遭神灵的某种审判。
人们有时将濒死体验和灵魂出窍混为一谈,但二者之间有着关键性的差别。灵魂出窍
可能发生在濒死体验中,但一些人经历灵魂出窍时的环境却与死亡或垂死毫无关系。他们可能仍然保持着神志或心神平静。灵魂出窍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生,也可由毒品或冥想诱发。
关于死亡测试,死亡测试机电影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