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红楼梦太虚幻境(《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是什么意思)

七月网4860

《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是什么意思

“太虚”是指老子、庄子理论中所说的“道”,他们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就像西方人认为世界万物都出自上帝之手。

红楼梦太虚幻境(《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是什么意思)

“太虚幻境”之意即世间万物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处在“太虚幻境”的人对人生前途感到迷茫,似乎迷失了方向。面对这样的迷失,曹雪芹点拨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了什么 红楼梦太虚幻境讲了什么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一开始的时候就有的章节,这一段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的,不是很懂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了什么。太虚幻境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预示了书中主要人物未来的命运,而贾宝玉也在幻境中一知半解的了解到了身边人将来的命运走向,不过对于贾宝玉来说,在太虚幻境中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当他醒来后,过不了多久恐怕就抛之脑后了。

太虚幻境是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房里休息的时候做的一个梦。秦可卿虽然比贾宝玉年长,但是论辈分来看,她还是贾宝玉的侄媳妇,所以她还要喊宝玉一声叔叔。

太虚幻境对宝玉来说可能只是一场逼真的梦境,但是对于《红楼梦》故事本身来说,太虚幻境却是真实存在的。警幻仙姑是因为得到了荣宁二公的嘱托,两位先人希望警幻仙姑能够引导宝玉走上正途,能够让宝玉带领贾府继续繁荣昌盛下去,谁知道宝玉冥顽不灵,并未参悟到警幻仙姑的用意。

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给贾宝玉看了他身边一些薄命女子的命簿,也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以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里面有晴雯、袭人这些人的命运暗示,也有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人的命运暗示,其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含了黛玉和宝钗的名字,除了这些判词之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配图。这些姑娘都是跟宝玉最亲近的人,而她们将来的命运都很悲惨。

除了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之外,宝玉还在太虚幻境中初试云雨,警幻仙姑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他。而那个妹妹,对应的正是现实中的秦可卿。在梦中,秦可卿教会了宝玉男女之事。所以宝玉从睡梦中惊醒,第一个喊的也是秦可卿的小名。

《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是什么意思

“太虚”是道貌,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太虚”是指老子、庄子所说的“道”。《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意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

在《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横批和对联里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

扩展资料

在红楼梦里,佛教与道家的思想显而易见。中国汉语中有“道德”与“道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可见,人德是道之失,即偏面的道。对人,失道而后德,对物则是失道而后理。

然而,因为德与理的偏面性,所以人之身与万物一样都不得永恒。正因如此,回归于道就成为人与物存在的最本质的生命要求。由此可见,道失而德显,积德复得道是人生最本质的运动。如果把德对道的回归表述为生的此岸渡达存的彼岸,那么,艺术就是这两岸之间的渡船。而爱情却只是不知水性的落水者怀里紧抱着的一段木头。

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沉浮漂流时,他和她都把自己的性命和这段木头系在一起。只有到达彼岸后,他和她才会明白,原来爱情仅是他们渡达彼岸的一段木头而已。贾宝玉就是这样的一个渡河人。而在这其中,又有一切看空的淡漠,很有佛教“万物皆空”的思想,在对贾宝玉的描写中也多次提到了“臭皮囊”一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虚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