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艾滋病村(艾滋病村属于河南哪个是什么地方)

七月网1770

一、河南省信阳市艾滋病村地址

地址: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

艾滋病村(艾滋病村属于河南哪个是什么地方)

在河南有一些贫困的村庄,因为之前献血用了不洁的针管,不少人感染了艾滋病,而且一感染就是一个村的大部分人,非常的悲惨。这群人是受害者,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结果生孩子没有采取措施后又传染给了下一代,不过目前国家已经非常重视这些地区的帮扶工作,艾滋病村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河南38个艾滋病村七个一帮扶计划介绍:

目前河南省确实认定了38个艾滋病村,而且针对性的开展了各种帮扶工作,不过具体38个村的名单,目前并未公布。

河南省76名省直机关干部下驻驻马店、开封、周口、商丘、南阳、信阳、漯河等市的13县38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庄,开始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旨在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

河南省将对分布在6个市、13个县的38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共3.5万人,实施医疗救治工作“七个一”,进行免费救治。

这“七个一”是指:对38个村的村民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发给村民每户一本健康教育手册,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村民自我保护能力;发给一张就医指南,指导艾滋病病人如何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感染治疗等;发给每位艾滋病病人一本治疗证,作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由医生对病人、医生对家属、家属对病人,开展一系列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教育,提高治疗效果;为每位艾滋病病人建立一套内容完整、记录规范、格式统一、方便管理的健康(病历)档案;对免费检测、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抗机会感染治疗、免费母婴阻断等有关规定进行系统规范,由省卫生厅制定艾滋病免费治疗项目和抗机会感染基本用药参考目录。

2003年起,上蔡县为艾滋病人办理了就诊卡,病人持卡治疗全免费。

72岁的患者林秀梅正在做饭。一张当年的艾滋病预防海报被做成了围挡。

放学后的孩子们在村道上玩耍。看上去文楼村和北方的普通村庄并无二致。

“木耳厂”原址。据村干部说,这个投资近200万元的集体企业近年来因为技术跟不上,种木耳已改成了香菇种植。新京报记者尹亚飞摄

11月24日,初雪,当37岁的刘歌令开动三轮车在村口碾下第一道车痕,这里的村民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72岁的林秀梅清除从简易棚屋厨房的漏缝中吹进来的积雪,准备早饭;60岁的郭秀开始在卫生所的菜地里走动,查看蔬菜的伤冻情况;38岁的刘恒国开始起床烧水,为病床上并发症越来越严重的妻子林同英擦脸……

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劳作、生活、欢喜、忧伤,就像他们所在的村庄一样。村前的麦田和菜地盖着薄薄的积雪,最前排的校舍、村委会都是两层装着大玻璃窗的米黄色小楼,一间间掩盖着积雪的青砖瓦房,这里和北方的普通村庄并无二致。

但是,在这个村庄,你怎么走都绕不过田野里那些积雪的坟茔,就像刘歌令、林秀梅、郭秀,怎么活都绕不过“艾滋病人”这个字眼,这里是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在20多年前,因大规模卖血的交叉感染,文楼村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艾滋病第一村”。

参考资料:http://www./life/17262.html

二、河南艾滋病村在哪些县

1、河南艾滋病村在上蔡县,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记者来到河南省最早发现艾滋病患者的上蔡县文楼村,探访这个村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在上世纪90年代的卖血潮中,河南除了李宣村外,还有38个艾滋病的高发村,艾滋病在正常接触之下,并不会照成传染,而在2003年国家也已经开始发放免费的控艾药品,能把艾滋病患者隔离在正常人外的,除了他们内心的自卑外,还有我们冷嘲热讽的眼神,艾滋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3、一般有以下症状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

4、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全身症状: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

5、各种感染: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

6、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三、驻马店艾滋病村是什么村

1、上世纪90年代,以河南为主的中原地区省份,大批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民纷纷通过卖血换取金钱。当时所有的采血站都没有艾滋病检测的程序,使得艾滋病“人为地”爆发在了卖血人群中。所以才有了这场血祸。

2、虽然河南艾滋病村被公开承认的时间是2001年,但实际上上蔡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过,最早在1995年,河南“艾滋病村”就已经被发现。而后来被公开也得提到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医生——王淑平(中国报告“河南艾滋血祸事件”第一人),是她在工作中发现了这个漏洞,然后写了疫情报告,但却被开除公职,在卫生部工作的丈夫受到排挤,最后也与她离婚了。可以说王淑平为此付出了太多。

3、王淑平1991年开始在区卫生局下属的血站工作。不久,她发现当时在河南盛极一时的“卖血经济”中一个可怕的安全漏洞——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携带者卖血,血站的血液制品受了污染,然后又通过不同渠道传染给健康的献血者和更多无辜的健康民众。

4、血站本身成了一个公共卫生隐患。

5、更可怕的是,当时还存在很多民间私人血站——并没有任何卫生资质,一个会计、两个护士、几个针管、几瓶酒精,把牛棚改造一下,就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采血点”。这样的“黑血站”还像雨后春笋一样越冒越多,有人统计过,1993年,仅驻马店地区就有33个。

6、当时国内实行禁止血液制品进口的政策,以防止海外的各种病毒通过血液制品入境。但当时的技术在血液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十分落后,没有任何预防污染、交叉感染的措施。

7、许多人卖血求生,但对这个过程中的病毒感染危险没有丝毫概念。无论是官办的还是民办的血站都没有肝炎和艾滋病毒排查机制。因此,丙肝病毒在各地的采血站畅通无阻。

8、王淑平写了疫情报告后,卫生部下令必须对献血卖血者做丙肝病毒检测,她则被直接上司调离血站。

9、她随即成立了一个临床检验中心,挂靠在卫生局,财务自理,主要工作是筛查血液样本。很快,她发现一个更恐怖的漏洞: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曾在4个血站卖过血。写报告请求血站排查艾滋病毒携带者,被告知太费钱,事情又不了了之。

10、王淑平从收集到的400多份血液样本中发现超过10%有艾滋病毒。1995年冬,她坐下来开始写疫情报告。见地方卫生部门不理睬,次年又她把报告和检测数据上交卫生部。

11、1996年,国内各地所有的血站都关门整顿。血站恢复工作后,增加了抽血前必须查验艾滋病毒(HIV)这一项。

12、2001年,华中地区面临艾滋病危机获得承认,至少50万人在血站卖血后感染艾滋病毒,其中河南是艾滋病毒疫情最严重的一个省。政府后来开了一家专科医院,专治与艾滋病相关的病患。

关于艾滋病村和艾滋病村属于河南哪个是什么地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