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字为什么这么写
1、甲骨文的“云”也是象形字,书写如下图

2、两横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表示“天”,之前我们解释,上,下等字的时候有解释过,甲骨文中的“二”的含义,是有表示向上的,或者天的意思。另外一种说法是表示云层,一层,二层,这样的意思。
3、下面这个弯曲的像蜗牛一样的部分表示回旋的气流,加起来就是各云字。
4、等到金文时期,云字下面表示气流的部分,换了各方向,如下图
5、以后“云”字,基本就被定型了,楷书只是对形状做了调整。
6、后来由于古人又把“云”表示成说的意思,所以对云天空的云又造了各字雲来表示,在原来云的基础上加了个雨字,更加形象的表示云里面有雨,会带来降雨的云团。
7、到现代汉字,将两个云字合并为一个,云也很少表示说话讲的意思了。
二、云的象形字怎么写
“云”是“云”的本字。云,甲骨文为(二,天)+(像旋卷的气流),表示旋卷的气流在天空飘移。
象形字。甲骨文造字时描绘其形。在字1、字2中“云”是由两横加上一朵卷曲的云构成,上面的横代表天空,金文中的“云”下半部分变为向右卷曲。战国时期进行篆文规范时分为两字。一种加形符“雨”作“云”,从雨从云,云兼表声音,成为形声字,现又简化为“云”;一种保持原本字形不变。隶书中沿用了篆书的写法,将卷曲的云变为横平竖直的笔画。
本义为云彩。《说文》:“云,山川气也。”《诗·小雅·白桦》:“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用云比喻多。又贾宜《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古文中“云"假借作“曰",《论语·子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假借为“如",作“如此”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古时云字的简体与繁体各有分工,简体“云”只用作假借义;繁体“云”用作本义。两者是古今字,在楷书中,又同简化为云。
云(拼音:yún),是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云气。本义是指悬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冰晶或兼由两者组成可见的聚合体,后由此引申出盛、多的意义。后又假借为说等义。
三、土和云的象形字是什么
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
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
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
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
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
由80%以上的沙和20%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
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天空被云遮蔽的程度,用0至10来表示。碧空无云,云量为0;一半被云遮住,云量为5;全部被云遮住,云量为10。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云的象形字和云的象形字图片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