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作的街名
1、焦作,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太行脚下。是一个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食品、轻工、纺织、医药为主的工业城市,是一个以“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个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综合性城市。
2、焦作市原为自然村落,据《焦作市志》记载:“焦作,古为涧东、涧西。在古代夏、商、周时,属冀州覃怀雍城地;秦、汉、晋时,属司州河内郡山阳县治;隋、唐、宋时,归河北道怀州修武县辖,元朝属河北道怀庆路修武县辖;明、清属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焦作地区就发现了煤炭。1898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机械化煤炭开采,集聚了一批产业工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生活区域,成为焦作的雏形。1910年,清政府置焦作镇,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县,1949年改设焦作矿区,1956年国务院设焦作市,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已由昔日的煤城发展成为生产体系比较完备、城市功能相对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新兴城市。
3、那么,“焦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关于“焦作”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4、“煤业作坊”说由“煤业作坊”而得名。据字意分析,“作”当取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这里挖石取煤的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很多辅助工人生活的作坊以及挖煤取炭的作坊。据《焦作市志》记载,早年英商福公司在十四号井下,曾挖出过唐代“开元”铜钱。唐代开元年号是公元741年以前,那就是说早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1976年焦作市博物馆在庙河、寺河两村发现两幢古碑,也记有宋代在这里开煤窑、修窑神庙——老君庙。《修武县志》上说,光绪年间这里有小煤窑一百多家,这说明当年挖煤业很兴旺。再从“焦”字来看,《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由二字字意,说“焦作”为煤业作坊也不无道理。
5、“焦家作坊”说由“焦家作坊”而得名。传说:焦作名源,出自因开窑挖煤,烧制瓷器、石灰而设作坊,由此认为“焦”是姓氏,作坊简称为“作”,合为“焦作”名称。另据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曾住有焦姓,还在村里开办了打铁作坊,所以焦家作坊后简称为“焦作”。同时,从焦作附近的村名来看,诸如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马作、李贵作、耿作等,都是当时以姓氏取名的。而古代以姓氏命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也多有姓氏的记号,直到今天仍有以姓氏命名的手工业作坊。如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天津泥人张等等。所以说,可能是姓焦的在这里开了个作坊而出了名,因而以姓命名为“焦家作坊”,人们为了图省事,便简称为“焦作”。现在,人们公认焦作原取意焦氏作坊,较有历史真实性。
6、“焦枣”谐音说由“焦枣”谐音而来。多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人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贮藏起来,以备过冬。这种枣果经过晒干焦酥可口,解决了人们越冬口粮问题。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荒野变成了大片良田,人们思想上“枣”的概念也就淡薄了,把“枣”字也就写成“作”字,以后也就称为“焦作”了。至今在当地农民土语中也还有称“焦枣”的。
7、提起现在市区内的解放路、民主路、新华街、胜利街、和平街和民生街,人们就会想起中原大街、福中大街、东马市街、西马市街、东新街和盐店街。从《焦作市志》记载的民国11—12年“河南焦作全图”看,这几条街道是当时焦作最主要的道路。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现如今的这些街道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吧!
8、解放路曾叫“中原大街”,即今解放路民主路至新华街段,是当时焦作东西向的中心大街。该路修筑于1915年前后,因在该街东端路北设有“中原煤矿公司”(简称中原公司),故称“中原大街”。
9、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福公司掠夺焦作煤矿资源后,当地人开办的小土煤窑便由原来互相竞争吞并,逐渐地联合起来。这些民族资本家在同强大的英国福公司的斗争中,深感自身资本的薄弱,于是,在1914年8月,由靳法慧开办的“中州公司”,王明贤开办的“予泰公司”,靳登阳和郜凤瑞开办的“明德公司”等组织合并成立一个大公司,取名为“中原煤矿公司”,于1915年6月正式开始营业。
10、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后,市政府将“中原大街”改名为“解放路”,意为:昔日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压迫的焦作人民群众,获得了自由解放而故名“解放路”。
11、民主路曾叫“福中大街”(今民主路解放路至和平街段)、“大同路”(今民主中路立交桥北下坡道)。福中大街建于1915年,因由中原公司与英福公司组织的福中总公司就设在福中大街中间路西(今三维商业广场处),故取名“福中大街”。在那时的福中大街上,仅有居于福中公司北邻的“民众医院”(今三维商业广场北停车场处)和路东边的“福公司医院”(今市房管局),以及福中大街南端路西边的矿务大学(原焦作矿院西大门以东)。
12、1938年,日寇侵占焦作后,占据了福中总公司,并且在“矿务大学”内设置了“司令部”,增设了门岗持枪卫兵。从此,凡是路经此处的人,一律得向日寇行九十度鞠躬礼,如果行礼度数不够,日本卫兵就会跑过来,脚踢手打,甚至抓进司令部里的杀人场,活活打死,或者喂其狼狗,或者拖进其地下暗道之中。1955年在开辟新路时(今青年路中段)曾挖出了这个用水泥筑成的暗道,其中就发现了数具被无辜杀害的中国人尸骨。日寇视中国人如草芥,肆意残杀。从此,这条福中大街,再也没有百姓通行,人们宁肯绕道东新街(今和平西街),也不当亡国奴屈膝受辱。当时,日寇司令部的南边,尚属西焦作村,并有一座用砖砌的高大寨门。此寨门以南,有一条很狭长的路至“南口”(即现大铜马处)。这条路段,原无街名。后来,来往的人多了,才开始建造房屋。这些建房者,多是些店铺经商者。由于该路是来往于城镇乡村的要道,尤其乡间农民,进城卖菜、籴粜粮食必经之路,逐渐地形成了菜场粮市。因此,城乡群众习惯地将这条街市称为“粮食坊街”(今民主中路立交桥北下坡道)。1946年焦作沦陷后,国民党伪政府,曾一度将此小街取名为“大同路”,意为“世界大同”。然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派捐款、修城墙,生活凄惨。
13、1949年,市政府将“大同路”命名为“民主路”。意为:昔日英商洋人的欺辱,日寇的残暴压迫,国民党反动派的敲诈勒索一去不复返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真正的人民民主权利,当上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4、新华街一提起新华街,人们自然会想起“杨树街”或“东马市街”,那我们就从“杨树街”的来由说起吧!
15、要说“杨树街”,还应该先讲“杨树”的来历。原来,在这条街上有两段成排的杨树,但并不是同时种植的。现在长在新华中街南段两侧的杨树栽得最早,约在1806年,由田积善种植。田积善是推小车贩卖煤炭等物资的苦力者。为了夏日乘凉,便在门前栽了16棵小杨树。后来,田积善经商赔了钱,据说欠了英福公司重债,其房屋被英福公司全部没收,破了产业。日本侵略焦作后,田积善还摆了一段时间“洋货摊”。后来,就不知其去向了。然而,田积善种植的杨树,却茁壮成长,逐渐地长成了高大粗壮的树木。人们便以杨树为标记,取此街名为“杨树街”。解放前后,这10多棵杨树,被砍锯去了一些,如今仅剩5棵了。
16、现今生长在新华南街南端路东的一排大杨树,约在1932年,由赵金敬一家人栽种的。赵金敬原籍滑县,20多岁时,领着妻子逃荒来到了焦作,先在英福公司花园里(今花园街处)种树养花。因为英国洋人辱骂他,这血气方刚,年轻少壮的赵金敬,一气之下,辞工不干了。先在家门口给竹货铺当长工,后来卖面条,开磨坊,建造了房屋宅院,种植了杨树。
17、据民国20年《修武县志》记载,当时新华街叫“中山东街”,“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名字,由此可知,“中山东街”街名起始于中华民国初期。其实,在中山东街之前,除了民间称呼的“杨树街”外,还有一个响亮的“东马市街”的名字。“马市”一词来源于我国自唐代之后封建政府以金帛或茶盐等,同少数民族换马的交易场所。后来人们将经营商品、食品等物资的街道、城镇称为“马市街”。山西大同、宣镇、河北张家口等城镇,自明、清以来,均设置过“马市”。东马市街是在民国20年以后兴起的繁华街道。以前为“西马市街”(今胜利街),兴起于清朝末年英商福公司开矿初期,但是,东马市街的创建早于西马市街,因为东马市街是自“北厂”至“南厂”(英福公司铁路总机修厂,今烈士街)最早开辟的道路。
18、早年的东马市街,是从“包工院”南端丁字路口起,到“南厂”。这条热闹街市上的道路两侧,自北向南曾开设有四海春饭庄、明德电灯房、同兴楼饭庄、清云阁澡塘、农工银行、中原煤矿公司的延陵春饭庄、裕茂祥酱菜园、道阳春、寇记鞋铺、增福轩饭庄、二合楼银匠炉等。1898年,英帝国主义侵占焦作后,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在焦作设立了推销处与英通商,开封的布店和京津杂货等都开始出现在焦作街头。1911年,商业店铺已发展到150多家,太兴华、同兴德、和兴、予华、义盛永、予立丰金店、顺利行、老凤祥、协成合、信原和、盛兴永等12个较大商店,均开设在东马市街的两侧。这些商店资本家,当时大放高利贷,滥发伪钞票,对群众进行残酷剥削。群众反映说:“洋货堆如山,穷人没啥穿,放债如杀人,借一还十元。”
19、1938年,日寇侵入焦作后,这些商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48年,当地土匪头子王明德、杨周文,对街市商业进行了大烧大抢,一次就烧毁15家店铺,48间房屋。这一年,有一百多户店铺倒闭关门。
20、1949年解放后,市政府将中山东街命名为“新华街”,“新华”是“新中华”的简称,是新的中华民族的意思。
21、和平街曾叫“东新街”、“粮食坊街”、“黄楝街”、“协盛和街”,即今新华街至民主路段。这条街道始筑于1915年。在1931年之前,因当时位于中山东街(今新华街)之东,属中山东街新兴之街道,故取名为“东新街”。起初,在这条街的东端,风味小吃经营者占多数。到了1938年前后,由于大同路(今民主路立交桥北下坡道)的商业日渐兴起,焦作商务会长李希德便在范家戏园(后来的大舞台,今和平西街西端路北)东开设了粮行。同时,李希德亲家秦少业也在其对面路南开设了粮行,因此该街曾被群众俗称为“粮食坊街”。又因李家粮行门前长有一株老黄楝树,故被俗称为“黄楝街”。1942年前后,因此街上的“协盛和”酱菜园而取名为“协盛和街”。
22、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后,在该街上做小生意的人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因为昔日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敲诈勒索,更是时时担心敌人的飞机轰炸,人们渴望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故将原来的“东新街”改为“和平街”。
23、民生街曾叫“哲美森街”、“盐店街”、“公安局街”。这条街道始筑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英商福公司掠夺焦作煤矿之时,为福公司职员居住区。以福公司总董事长哲美森的名字命名。福公司盛期,这里是焦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这条街上最大的商店为盐店,故也称“盐店街”。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在该街东端路北设立了警察局,1931年前后,改为公安局,当时盐店的生意趋于冷淡,经营者也逐渐关闭了店铺,便将盐店街也改名为“公安局街”。1949年,市政府将此街命名为“民生街”,含义为人民的生计。
24、花园街 1908年,居于焦作北端的福公司,随着矿井逐渐扩建增多,充添了不少职员、厨工,并建了不少办公室和住宅,被人们称为“洋务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商洋人在其洋务院里,建造了一座花园。这座花园,是当时焦作第二座较大的花园。花园街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25、花园街在英日侵占掠夺时为“花园”。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时,煤矿工人在花园北建筑房屋。后来中国煤炭工业部第45建筑工程处,在花园设立机关,在机关周围建筑职工房屋,逐渐形成了街道。现花园街以南至焦作市印刷厂即为原英商福公司“花园”旧址。
26、“九作十八河”和带“马”字的村庄在我市,有不少村庄的名称带“作”字或“马”字。“作”是指“作坊”而言,“马”字则指“战马”而言。我市这些以“作坊”和因“战马”取名称的村庄,不仅在我省唯独仅有,并且在我国也是少见的。
27、过去,修武县和焦作地区流传一句“九作十八河”的俗话。这句话,概括了27个村庄的名字。“九作”即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东焦作、西焦作、马作、李贵作、耿作,这些地名,均是古时候因“作坊”取名,后简称“作”。如今看来,我市与修武、博爱两县以“作”为村名的却不止“九作”,除此之外,还有大家作、六家作,博爱县的苏家作、车家作等,一市两县以“作坊”取村名的历史上多达十七个。“十八河”即马道河、桶张河、寺河、庙河、冯河、姜河、李河、东润河、西润河、张田河、盘龙河、周河、张河、横河、老牛河、高窑河、麦秸河、许河。这些居于发自太行的河道两侧的村庄,其历史较悠久。
28、在我市,带“马”字的村名也不少。诸如:上马村、中马村、下马村、东马村、马界、大演马、小演马、亮马,修武县辖的马坊、马道河、马场等。这些带“马”字的古老村庄,按其分布的地形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在这北靠太行山、九里山,特别是山河极少的开阔平原,既是易守易攻的战略要地,也是古代演习战马的良好场地。说来有趣:自太行山南麓的冯营起,一直到黄河北岸,以“营”为村名的“冯营、飞鼠营、烈杠营、磨台营、朱营、钓台营以及武陟县的谢旗营、姚旗营、二铺营等,形成了一道南北长达百余里战略防线。
29、综观我市以“作”或“马”字取村名的村庄,可想而知,古往今来,这里既是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手工业兴旺之地,也是时时弥漫着战火硝烟,人欢马叫、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在这些村庄中,曾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还流传着种种美妙动听的传说。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8医院的评价
解放军988医院是三等甲级医院。是原来的153医院(郑州),160医院(焦作院区),155医院(开封院区)等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驻郑部队、院校、干休所等单位官兵的医疗保障任务,是第四军医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等数十家军地院校的教学医院。建院50多年来,在执行全国、全军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战火硝烟中有一五三人赴汤蹈火的身影,唐山地震抢险中有一五三人救死扶伤的足迹,小汤山防治“非典”这样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五三人辛勤的汗水。根据中央军委、总部大联勤的总体布署,2004年8月,原一五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及其它专业等16名技术骨干并入医院;2005年3月1日,一五三分院(原解放军第460医院)正式并入一五三中心医院。目前,医院分东西两个医疗区,东区占地97亩,西区占地417亩。医院编制科室33个,实际展开科室52个;编制床位320张,实际展开床位1200余张;拥有64排、超导核磁共振、螺旋、直线加速器、系统、Y-刀、X-刀、全身热疗机、数字化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准分子激光仪、腹腔镜、人工肾等大型医疗设备,2亿元。医院拥有全军专科中心一个----创伤骨科中心(显微外科中心),军区专科中心六个----普通外科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泌尿外科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中心和优生优育优教中心及军内采供血站1个。医院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以上,收治病人达2.7万人次,医疗毛收入近2亿余元。
三、焦作出过哪些名人
1、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
2、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3、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4、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5、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6、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7、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
8、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9、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10、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11、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12、司马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司马炎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未几,卒,谥曰康。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13、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众人都认为“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山涛所言。
14、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15、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着《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16、练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东,乃伏羲后裔。粤稽洪荒甫辟,生民浑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兴帝,号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风氏。民之有姓,实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尧时,命掌东方,青阳之令,易风姓为东方氏,取义青阳,曾称济阳为郡。东方氏三传有东不訾者,盖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为东友,即更其覆,而仍相传为东,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为太原。东不訾九十六代嗣裔东何,乃汉仕郎中泾州东富公二十七代元孙,本贯河北道怀州河内县赵栿里(今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以河内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贞观时为总管府录事参军,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诏与李勣伐高句丽,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农历五月十七日),献火攻策焚辽东城,(史书又称辽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贞观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农历十月廿三日),在临渝关的汉武台刻石记功会上,唐太宗以“精练军戎”,赐姓练,封岐山侯,封三世恩荣世袭骑尉将军。钦差大臣兵御尚书大总管李勣赞曰拜题:“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赐姓启宇,诗书冠冕,诒谋济美。”妣赵氏,封一品夫人,与夫合葬於怀州河内县紫金坛(今沁阳市神农坛)。练公赵氏夫妇生育二子:练舜麒,练舜麟。麒袭职骑尉将军。麒公有友钦、友明、友文、友思四子,钦公袭职骑尉将军。钦公子贤相,亦袭职骑尉将军。
17、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18、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19、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20、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1、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2]
22、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23、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
24、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
25、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26、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27、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
28、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29、至元十八年(1281年),许衡去世,年七十三,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后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
30、逯鲁曾(?~1352年)字善止,修武承恩镇人(今河南省焦作市恩村)。元天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御史台椽掌机密,后除太常博士,复拜监察御史。后历任枢密院都事、刑部员外郎、宗正府郎中,出任辽阳行省左右司郎中,又任佥山北道肃正廉访司事,入朝官拜礼部郎中。
31、靳煌(1210—1293)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县王封人(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办事处东王封村)。元代正三品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生于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3月17日,元太祖成吉思汗五年,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三年)农历二月己卯日
32、何瑭(公元1474年—1543年)字粹夫,号柏斋,怀庆府(今河南武陟人),祖籍扬州府泰州如皋人
33、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年七十岁。笃行励志。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河南乡试第一名,次年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修撰、以不屈于刘瑾,辞官。后刘瑾伏诛,复官,因直言出为开州(今濮阳)同知,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同知,山西提学副史,浙江提学副史,南京太常寺少卿、正卿,北京工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等职,官至三品。明嘉靖十年(1531)年,何瑭告老还乡,成立“景贤书院”,设馆讲学,著书立说,著有《柏斋文集》[2]、《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儒学管见》、《医学管见》、《兵论》等。
34、嘉靖二十二年(1543)九月十三日,何瑭病故,享年70岁,葬于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沁阳)城南门外。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初十,追封何瑭为礼部尚书,谥“文定”。
35、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1],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
36、 1536年,朱载堉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是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获罪被关,筑室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2]
37、 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在漠落坎坷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堉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2]
38、朱载堉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因此,朱载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39、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出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陈氏太极拳创始人。”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代表作品有《拳经总歌》。
40、曹公,名谨,字怀朴,号定庵,生于1787年,卒于1849年。曹谨为清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道光十七年(1837),曹谨被任命为台湾凤山县知事。
41、焦作出过很多名人,这里介绍焦作走出的4位开国将军。
4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五军团38师宣传队队长、宣传科长,红十五军团73师宣传科长、军团统战部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赣州、水口、漳州等战役和长征,参加过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
43、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政委,冀鲁豫支队第一大队政委,新四军3师8旅副政委、政委等职。参加过平型关、中解村、张店、盯店、“讨伐石友三”等战役战斗。
44、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政委,第39军副政委等职。参加过通辽、池南、白城、齐齐哈尔、四平、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
45、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39军副政委、政委,志愿军后勤部副政委,总后勤部副政委,后勤学院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至五次战役和阵地坚守防御作战。
46、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12月22日在京病逝。
47、抗战时期,曾任东北抗联第四军团政委,支队教导大队政委,苏联红军第88步兵旅的连指导员、连长、参谋,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反“扫荡”、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杨木林子等战役战斗。
48、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第27步兵学校副校长等职务。
49、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总参军校部、军训部副部长,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
50、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9年11月7日在京病逝。
51、抗战时期,曾任晋南干部学校干事,第18集团军第129师11旅司令部作战参谋,太行军区1军分区作战股股长,太行军区1军分区司令部训练参谋,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太行军区4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等。
52、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黎城46团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6纵队50团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6纵队50团副团长,中原野战军第12军教导团副团长,第二野战军12军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等职。荣获过第二野军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53、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第20师副师长、师长,空军第一军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参加夺取浙东沿海制空权的战斗和一江山三军联合作战。
54、 1964年4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2010年12月3日在京病逝。
55、抗战时期,曾任山西决死队第1总队3中队指导员,总队宣传科科长,武工大队政委等职。
56、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4旅70团副政委,第71团政委,第二野战军19军55师副政委等职。
57、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二野战军师政委,兰州军区海黄平叛指挥部政委,青海省军区副政委,政委等职。
58、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3年6月28日在广州病逝。
59、崇敬将军,宣传将军。今天介绍几位焦作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也应该是名人,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是:
60、李雪三(1910年10月14日—1992年12月22日),河南修武人,开国中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等职务。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总团长,曾率6个分团170名代表回国向祖国人民汇报,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61、杨志亮,河南武陟人,海军中将军衔。1962年11月出生,1981年入伍,1988年,杨志亮曾参与南沙赤瓜礁海域的“3·14海战”,中国海军全歼入侵我领土的越南海军,他曾荣立一等功。后历任舰政委、保障基地政委、北海舰队航空兵副政委、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南海舰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海军研究院政委等职务,2019年12月晋升海军中将军衔。
62、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63、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
64、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65、至元十八年(1281年),许衡去世,年七十三,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后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
66、现在我们来看看来自焦作的娱乐圈明星都有谁吧!
67、曹征(Alvin),1984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中国内地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本科。
68、 2009年,因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前传》中饰演狄光远而走红。2004年,主演古装剧《八大豪侠》。2006年,主演电视剧《家在洹上》。2011年,主演都市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2013年,出演战争剧《战火连天》。
69、 2014年,因在电视剧《红高粱》中饰演反一号钱玉郎而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2015年,出演电视剧《芈月传》中楚怀王芈槐一角,精湛的演技获得好评;同年,在年代探案剧《猎人》中饰演反一号计连才;2016年,出演电视剧《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中乔梁一角。
70、 2003年毕业后开始演员生涯;2009年开始与邓超和俞白眉合作,主演话剧《翠花》;2010年签约白眉工作室;2014年主演邓超、俞白眉导演的喜剧电影《分手大师》;2015年主演电影《恶棍天使》;同年参加东方卫视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同年出演大鹏自导自演的电影《煎饼侠》;2016年主演电影《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同年主演电影《龙拳小子》;2017年主演电视剧《复合大师》。2019年主演电影《银河补习班》。2021年8月20日,主演的电影《测谎人》上映。
71、 2016年,参加芒果TV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的比赛,成为第二批入住女声学院的正式生之一,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她还出演了《笑红尘》MV。2017年,在都市奇幻网络剧《白狐的人生》中饰演女主角小葵;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闪光少女》;随后,加入“闪光爆裂民乐团”,并推出组合首支单曲《Show Me!》。
72、 2019年,参演的都市情感轻喜剧《热爱》播出。2020年,领衔主演的奇幻爱情剧《彗星来的那一夜2》播出。2021年,参演的脱贫攻坚剧《山海情》播出;同年,获得“遇鉴时尚新物种”时尚盛典年度最具突破女演员奖。
73、崔心心,1994年10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
74、 2011年首次参演电视剧《四手妙弹》。2012年参演都市情感剧《女刑警李春春》。2013年主演都市医疗剧《到爱的距离》。2014年主演抗战剧《忠者无敌》。2015年参演的网络剧《他来了,请闭眼》播出。2016年领衔主演喜剧电影《极道校园》。2018年参演年代情感剧《正阳门下小女人》。2019年主演的悬疑爱情剧《我心深触》播出。
75、 2021年12月,出演商战剧情动作网剧《布局》。
76、 1999年,班赞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2000年,参演小品《春到哨所》,正式进入演艺圈。2001年,参演都市剧《相邻不远》。2002年,参演话剧《万家灯火》。2003年,参演话剧《北街南院》。2004年,担任历史战争剧《记忆的证明》导演助理。2006年,执导舞台剧《纽约·风筝》,该剧是其首部导演作品。2007年,参演话剧《寻找春柳社》。2008年,参演喜剧片《前方一百米掉头》。2009年,主演喜剧片《大追求》。
77、 2010年,参演剧情片《天花板》。2011年,参演的战争剧《新四军女兵》上映。2014年,再次参演话剧《茶馆》。2015年,主演话剧《理发馆》,他凭借该剧获得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最佳主角奖;同年,主演犯罪喜剧片《东北偏北》,并凭借饰演的李占山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演员提名。2016年,执导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2017年,参演话剧《白鹿原》。2018年,执导话剧《伊库斯》。2019年,再次执导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9月3日,突发心梗去世,享年41岁。
78、 2014年,接拍个人首部电视剧《旋风十一人》进入娱乐圈。2016年5月,出演古装玄幻剧《仙剑云之凡》;6月,加盟宫廷玄幻剧《柜中美人》;同年,他主演足球题材电影《绿荫彩虹》。2017年,出演了古装权谋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2019年1月5日,参演的职场剧《幕后之王》播出。
79、《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河南省沁阳人。文化大革命被选为沁阳县革委会副主任,六十年代末病故。
80、刘锡五刘锡五(1903-1970),曾用名刘荣福。河南省孟县人。1921年入开封圣安得烈中学学习,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开除。1924年8月在北京新京学院补习班学习期间经武胡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由何孟雄介绍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参加五卅运动。曾被巡捕房关押。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文名刘锡五出生日期1903年逝世日期1970年生平 1926年8月任中共上海浦东区委宣传部部长。同年11月被派回孟县负责国民党县党部工作。1927年2月回到上海大学,并参加中共吴淞区委领导江湾工作。5月被派到中共河南省委参加军委,到高桂滋部从事兵运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同年冬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告工作。1928年后历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部长、沪西区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秘书,沪西区委代理书记,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等职。1929年秋参与主持召开上海反日大同盟代表会议。1930年夏调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7月改任中共满洲省委职工部代理部长。同年12月调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兼铁路总工会秘书长。不久被选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兼任全国总工会华北特派员,被选为中共顺直省委常务委员。同年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秘密党支部领导下坚持对敌斗争。1936年11月获释出狱。1937年2月到延安,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地方科科长,干部训练班主任。1939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1941年3月被指定为中央北方局委员。参与领导华北地区党的建设,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调到东北,历任中共嫩江地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书记兼嫩江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等职,参加解放东北的动员组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1955年起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书记等职。被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和迫害, 1970年2月28日在郑州病逝。1979年中共中央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百度词条)
81、仅限本人知道的现代名人:温县出来三个院士、两个省部级干部,武陟出来个海军中将,孟州也出来两个军级以上干部,中站区出来中央美院院长。绝对还有不少本人不知道的名人。
82、说个感觉好多人都没听过的吧。杨介人,在焦作领导了焦作煤矿大罢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