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山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1.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
2.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3.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4.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二、介绍下高山族的特点和习俗
1、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及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高山族内部又分为阿美人、排湾人、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曹)人、雅美人、鲁凯人、卑南人、邵人、平埔人等。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高山族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各族群之间的语言差别比较大,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胶着语。
2、高山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内部各支系的服装有一定差距,除排湾人地区以外,头目与人民的服饰没有多大差别。高山族衣服男女式样各有不同,多用麻布和棉布制成。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等。
妇女穿有袖或无袖短上衣、围裙和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裤子或裙子。高山族妇女会染织各种彩色麻布,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面绣上精美的图案,还喜欢用贝壳、兽骨等磨制成各种装饰品。
3、高山族的饮食通常是一日三餐,有的地区也曾有一日两餐的习惯,主食为稻米或小米,辅以薯类和杂粮,副食有各种豆类、南瓜、竹笋等等,肉类有猪、牛、鸡等,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沿海地区则多以鱼、贝类为主。
蔬菜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调味品有盐、生姜、胡椒等。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4、高山族的房屋建筑依照材料可以分为木屋、竹屋、茅屋、石屋和草顶地下房屋等五类。住在山地的高山族,房屋多为茅草屋顶的木板房。有些地区屋内要比地面凹下一、二尺。环墙摆设床铺。门有正门、后门或左右旁门。窗户只有一、二尺见方。
5、高山族聚居的山区,重峦叠嶂,道路崎岖,勤劳勇敢的高山族人民,在高山深谷间,用藤、竹搭起无支柱的吊桥、拱桥、溜索桥。在平地上有木制的牛车,在沿海和湖泊附近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独木舟和渔船。
6、高山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却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朴素而鲜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与憎。高山族民间文学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内容包括了神话、歌谣、故事传说等。
7、高山族的手工艺制作,大致包括纺织、刺绣、琢珠、木作、雕刻、制陶和编织等,其中排湾、鲁凯、阿美人的陶器;排湾、鲁凯、雅美、卑南等族群的木雕;排湾、鲁凯、卑南、泰雅、赛夏以及巴则海等族群的夹彩织布;泰雅、排湾和鲁凯的缀珠工艺;排湾、鲁凯的贴布和刺绣;以及各族群的饰物、编织器都堪称为艺术精品。
1、高山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通婚,如有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地区的青年男女有恋爱的自由,通常是在劳动中选择对象,但婚姻必须取得父母的同意。男子在十七、八岁时,熟悉农耕和狩猎之后才算成年,才有谈婚论嫁的资格。女子在十五、六岁熟练掌握编织的技术时才能结婚。
2、高山族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他们把灵魂分为善恶两种,死亡也分为善死与恶死。善灵自然是善死的灵魂,即祖灵,是要祭祀的;恶灵是指死于非命的人变成的,这些恶灵常常在人间做怪。对于恶死之人,多采取简单掩埋法,埋葬地多插标识以避之,其居室亦多废弃,或请巫师禳逐。平地高山族对于善终之人,各地区的埋葬方法有所不同。
3、高山族的宗教信仰仍处于原始宗教阶段,相信万物有灵。在他们的心目中,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从浩渺苍穹的日月星辰、霹雳电闪,到辽阔大地的山川湖海、飞禽走兽、草木鱼虫,无不具有神秘的灵魂。
4、由于高山族内部祭祀频繁,巫术盛行,各部落几乎都有祭祀、巫师等神职人员。祭祀主司祭典礼仪,他们熟知历法、天象与技艺,深谙歌诀咒语和宗教舞蹈。巫师既会巫术,也略懂医道,故称巫医,他们都是部落沟通人神的智者能人,在高山族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与威信。
5、高山族人民在丰富的祭仪活动中相伴产生了各种舞蹈,如播种祭、丰年祭、狩猎祭、飞鱼祭等,这些祭仪庆典中歌舞成为其中的主要活动。在其他喜庆日子里,如狩猎归来,亲友聚会等,也有规模不同的歌舞活动。在高山族青年男女之间,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也离不开唱歌跳舞。
1、经济方面,高山族彻底改变了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的经济,最终导致部落解体。与当地的汉族相比,高山族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他们所从事的职业除农业外,大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渔业、矿工、建筑工等行业,进入白领层的很少。他们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买卖。
2、社会制度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部落组织,导致地缘政治的确立。
3、风俗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产生裂变,如物质文化的现代化、民族语言的流失、改宗基督教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高山族
三、高山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高山族的饮食通常是一日三餐,有的地区也曾有一日两餐的习惯,主食为稻米或小米,辅以薯类和杂粮,副食有各种豆类、南瓜、竹笋等等,肉类有猪、牛、鸡等,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沿海地区则多以鱼、贝类为主。
高山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通婚,如有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地区的青年男女有恋爱的自由,通常是在劳动中选择对象,此外在唱歌和舞蹈等活动中也都能得到公开恋爱的机会,但婚姻必须取得父母的同意。
山区高山族的埋葬仪式在当日或次日进行。有些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如阿美人、泰雅人、赛夏人、排湾人,雅美人的墓地选在海边树林里,掘穴埋葬;有的则葬在室内,如邹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
据统计,高山族祭祀多达70多项,举凡农耕、渔猎、征战、生育、婚丧、建筑、长旅等皆有祭,特别是围绕粟、稻、芋、薯等农事的系列性祭祀活动,既有固定的仪式,如开垦、播种、除草、间苗、收割、入仓、狩猎、丰年等;又有因地制宜的临时性祭礼,如驱虫、求雨、乞晴等。
高山族现代在风俗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产生裂变,如物质文化的现代化、民族语言的流失、改宗基督教等。光复后台湾当局在民族地区广泛设立学校,推行小学及中学(初中)的义务教育,均用汉语教学,加之汉语在社会中的流行与运用日益扩大,致使台湾高山族的民族语言消失殆尽。
其物质文化也发生了很大变迁。传统食物结构、饮食基本与附近的汉民相同,饮酒现多为啤酒。服饰均已与汉族相同,对传统民族服饰能纺织或制作者已属稀有。住房基本材料已全部改用水泥和砖,屋顶用水泥预制板或铁皮,室内家用电器普遍皆有。公路遍及村落,连接干线、省道,富有家庭有小汽车,一般家庭有摩托车。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政府网-高山族
好了,关于高山族的风俗习惯和高山族的风俗有哪些简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